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内入路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颧骨弧形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的解剖学特点设计新的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使颧弓颧骨向后内侧及上方移动达到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以获得更美观的颧骨曲线。结果 2001至2003年临床应用41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矫正高颧骨使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从而获得更美观的颧骨曲线,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颧骨降低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内入路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前下后份切除后将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结果:1995-2000年临床已应用39例。其中对称性高颧骨畸形32例,非对称性高颧骨畸形7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畸形在保证颧骨体和颧弓解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高颧内,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的数点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做数点改进。方法 我们在颧骨截骨线的形态、是否增加耳前切口、颧突复合体的移动方向、内固定的方式、面颊部软组织松弛的防治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结果 2000年6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临床应用17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OBJE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osteotomy for the 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 (PMA). METHODS: Two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he first is the one-stage curved osteotomy of the mandibular angle. The second is non-resection of the masseter muscle. The surgical procedure has been performed through an intraoral approach with a direct field of vision. RESULTS: From December 1996 to December 1997, a total of thirty-eigh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MA have been operated on by this metho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follow-up is 3 to 12 months.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 very simple and ideal procedure with much less co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MA.  相似文献   

5.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 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 年12 月~1997 年12 月共完成38 例手术,随访3 ~12 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 本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更适合国人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02至2003年共手术50例,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共完成38例手术,随访3~12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本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更适合国人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下颌角肥大口内弧形截骨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弧形截骨手术。结果:50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整形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1998年至2 0 0 2年,对2 4例患者采用经口内切口置入导引板定位行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效果良好。1 材料与制作根据术前口腔全景片及头颅正侧位定位片测得下颌角肥大程度,及所需截除的下颌骨形状和大小。先用温水(约摄氏80℃)将带孔状白色可塑性塑胶板软化,再按需截下颌骨大小制成导引板,该板厚约3mm(图1)。2 手术方法2 1 局部浸润麻醉[1 ]2 2 口内切口暴露下颌骨 在口内自下颌升支下前缘,向前沿龈颊沟至第二双尖牙作切口,遗留1cm宽牙龈缘黏膜组织以便缝合,垂直点状下刀,直达骨膜。伸入剥离子充分剥离下颌骨升支外侧板中下段、下颌角及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口内入路颧骨L形截骨术,防止术后并发颧颊部软组织松垂.方法 选取76例颧部高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行口内入路颧骨L形截骨术和口内入路颧骨L形截骨联合口内悬吊术,术后3~6个月随访,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间颧颊部软组松垂发生率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实验组软组织松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颧骨L形截骨联合口内悬吊术,可有效防止术后颧颊部软组织松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颧骨双L形截骨联合颧弓后端截骨Z形接合术,对颧骨、颧弓过高矫治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32例颧骨、颧弓均过高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应用颧骨双L形截骨联合颧弓后端截骨Z形接合术进行矫治.术后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颧骨愈合及面型变化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32例患者截骨矫治后Ⅰ期愈合,所有患者面部消肿后颧骨、颧弓明显降低,面中份两侧颧弓间宽度明显减少.6个月后随访,骨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颧骨双L形截骨联合颧弓后端截骨Z形接合术,可有效地矫治颧骨、颧弓过高,使患者面型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拥有瘦脸及“尖而翘”的颏部外形的目的,笔者设计了改良口内入路下颌角延长弧形截骨术,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弧形截骨术作了对比研究一方法改良延长截骨法主要改进在传统弧形截骨术的基础上截骨线前端越过颏神经:结果2002~2004年共收治116例接受改良口内入路下颌角延长弧形截骨术下颌角肥大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改良口内入路下颌角延长弧形截骨术使求美者在接受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同时获得“尖而翘”的颏部形态,取得了良好的下颌曲线,求美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下颌角肥大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下颌角整形术在临床上有口外、口内和口内外联合入路等3种术式。口内入路治疗下颌角肥大是目前颅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方法,手术优点是切口瘢痕隐蔽,颌面不遗留皮肤瘢痕,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术矫正颧骨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颧骨截骨内推术的3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26例(计算机辅助组),年龄(28.4±6.6)岁;常规手术9例(常规手术组),年龄(27.3±4.8)岁。计算机辅助组患者行手术导板指引下成角双L型截骨,预弯钛板辅助颧骨截骨块就位,钛板、钛钉固定。常规手术组患者行L型截骨,内推后以钛板、钛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骨不连、双侧不对称)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计算机辅助组比较手术模拟与术后3个月CT的差异。对2组的手术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患者满意度和不对称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计算机辅助组手术时间(85.1±17.8)min,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62.2±11.7)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20);2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发生明显截骨块移位,也未出现明显软组织下垂,常规手术组有1例患者右侧颧骨发生骨不连,左侧颧骨骨块部分吸收。计算机辅助组不对称发生率为3.8%(1/26,不要求手术纠正),常规手术组为33.3%(3/9,其中1例要求手术纠正),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9,P=0.046);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满意度为100%(26/26),常规手术组为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19);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术后CT与手术模拟CT图像显示,颧骨块的位置偏差为(0.21±0.19)mm。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术治疗颧骨肥大,可以实现颧骨的精确截骨和截骨块的精确就位,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可降低骨不连和双侧不对称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针对颧骨和下颌角肥大引起的方形脸畸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一次或分二次手术矫正。结果:2003~2006年共施术25例,一次手术12例,二次手术13例。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好,外观改善满意,无一例发生骨折、神经损伤、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局麻下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关于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该术式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方法:采集高颧骨畸形患者术前头颅螺旋CT,将数据导入相应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颧骨复合体及手术相关区域进行分体三维重建、手术模拟,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CT扫描灰度值的转换,对各部分材质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进行赋值,再模拟术中对颧骨、颧弓的施力,分析颧骨复合体生物力学情况。结果:建立了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几何相似性、力学相似性高。运用三维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颧弓根部出现一个明显的应力集中,颧骨颧弓产生向内侧的形变。结论:在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是能够在颧弓根部造成预期的青枝骨折,使颧骨产生内收、降低的形变。  相似文献   

17.
颧骨L形截骨扩展术矫正颧骨过小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种口内入路矫正颧骨过小畸形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4月~2007年12月,对28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颧骨过小畸形,采用口内入路颧骨L形截骨扩展术进行整复治疗,扩展间隙中植入自体骨或珊瑚人工骨。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3月~5年,重塑的颧骨颧弓形态自然,突度和宽度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颧骨L形截骨扩展术设计合理,并发症少,为整复颧骨过小畸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颧骨体肥大、颧弓部过宽,常导致中面部的解剖比例关系失调,不能给人产生“美感。治疗上一般通过手术将肥大的颧骨降低。手术入路有两种:即口内入路和口外入路,口内入路由于术后无皮肤瘢痕,不易损伤面神经以及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我科自2000年-2005年采用口内入路方法治疗颧骨肥大,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新方法。方法:68例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均经口内入路。充分游离下颌角周围软组织。把下颌骨升支前缘向下的延长线与下颌骨下缘的交点设为A点;咬合平面的平行线与下颌骨升支后缘的交点设为B点;原下颌角设为C点;新的下颌角设为D点。在A、B的连线上设置一条垂线,经过C点。在垂线上距C点约1~2cm处,确定D点。用摆动锯在A、D、B三点之间弧线截骨。结果:68例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口唇麻木、骨折、不对称等。满意率约占97%。结论: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法与口内外入路其它去除下颌角的方法比较。优点多,安全性大,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口内入路下颌角手术时 ,妥善保护口周粘膜、皮肤及口角的方法。方法 用长方形袖状透明塑料薄膜剖开后 ,环行缝合于上下唇前庭沟及手术切口边缘 ,剪去多余部分 ,用正颌拉钩压住后 ,在手术中可以使口周粘膜、皮肤及口角免受电刀、电钻和摆动锯的损伤。结果 未采用此方法保护之前 ,我科统计下颌角手术口角拉伤 ,口周粘膜、皮肤烫伤、磨伤的病例占总病人数的 1.5 % ,采用此方法后至今 ,4 9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此类并发症。并且术后口周粘膜 ,口角组织压痕轻微 ,恢复快。结论 此法是暴露受限的口内手术 ,尤其是下颌角截骨术 ,妥善保护口周粘膜皮肤的有效措施。应该成为下颌角手术及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的常规保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