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曾用推挽法灌流穴位,发现电针刺激穴位(肌肉内)可影响穴位灌流液乙酰胆碱(ACh)的含量;并且对比了异频及同频电针刺激,低频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刺激以及研究了巨刺对穴位灌流液ACh含量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作用是通过机体内神经系统和包括神经介质、激素等在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不少人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可能是针刺镇痛所必需的介质之一。在外周,我组曾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初步证明电针刺后大白鼠全血胆碱酯酶的活力有明显的增加。考虑到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与乙酰胆碱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初步观察了针麻手术前后病人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手术过程对人体是个极大的创伤,它包含有疼痛、休克、炎症等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反应。用几根银针能使手术顺利完成,说明针刺可以调动机体内一切积极因素,来对抗这些病理生理反应。针麻过程正是针刺抗痛、抗休克、抗炎症等效能的最集中、最高度的发挥。激肽是一类具有相似药理性质的多肽物质,在哺乳动物体内主要是徐缓激肽(图1)。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有几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r—氨基丁酸等被认为与神经活动有关,称为“拟神经介质”。又有一些氨基酸是神经介质的前身,如色氨酸产生5—羟色胺、酪氨酸及苯丙氨酸产生儿茶酚胺,因此针刺镇痛这一“疏通经络、通调气血”过程是否有氨基酸的参与是值得探讨的。 我们业已报导了狗在针刺过程中血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初步发现有五种氨基酸在针刺过程中含量有明显上升,其中以牛磺酸上升最为显著。本文报导20例针麻手术病人血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针刺麻醉为我国独创的一种特殊麻醉方法,其特点是既不麻亦不醉,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我院对甲状腺手术首选针刺麻醉,对303例甲状腺手术针麻中除选用全国统一双合谷、双内关穴、双耳针、双扶突穴针,作者自选用双合谷穴17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代谢的体液(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的循环动态,因为微循环是机体的内在环境,内在环境相对稳定是保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主要条件,所以微循环动态改变能不同程度地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影响微循环状态的生理因素很多,如心脏收缩力、外周血管弹性、血容量以及神经与体液等因素。为了了解针麻手术患者的微循环动态,我们于1976年4月对35例针麻手术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室曾测定过电针刺后大白鼠全血、脑和皮肤内的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电针刺后,胆碱酯酶活力增高。除此,并观察过颈、腹部皮肤及肌肉内运动终板的胆碱酯酶活性,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本实验拟探讨在胃针麻手术时、胃壁肌层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增减情况,为探讨针麻原理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前一阶段实验,我们初步观察到在狗的交叉循环实验中,针刺供血狗,痛阈升高时,受狗血液中某些游离氨基酸有所变化,其中以牛磺酸含量变化较为显著。据文献报导,牛磺酸含量的变化与糖类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体液因素在针刺麻醉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测定针麻病人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同时,测定了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以期为深入探讨针麻理论原理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29例针麻胸内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血气检查,发现不插管的患者术中动脉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酸碱值减低。“气功”不能改变这一状况。单纯插管可以消除术中存在的二氧化碳积存现象,但不能改善缺氧。手术关胸后既存的二氧化碳积存现象可以消失,但缺氧仍持续一定时间,因此,术后氧治疗仍应引起重视。我们强调针麻开胸应执行严格的呼吸管理技术,这样可以提高安全性,提高针麻效果,扩大针麻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前一阶段实验,我们初步观察到在狗的交叉循环实验中,针刺供血狗,痛阈升高时,受血狗血液中某些游离氨基酸有所变化,其中以牛磺酸含量变化较为显著。据文献报导,牛磺酸含量的变化与糖类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体液因素在针刺麻醉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测定针麻病人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同时,测定了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以期为深入探讨针麻理论原理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1973年,我们通过了1000例门诊病人经络感传现象的调查,发现了22例经络敏感人,并对其中4例作了重点观察。我们发现:当穴位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沿经可出现宽约1-1.5cm的麻木带。(最大的宽约16cm)。因而推测经络敏感人  相似文献   

12.
一、本实验对25例针麻手术病人观察了诱导后血中 CA、ACHE 的变化及与针麻效果的关系。二、针麻后血中 CA 含量比麻前下降30%,针麻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针麻效果Ⅰ、Ⅱ级者下降较多。初步观察血中 CA 下降程度与针麻效果似有一定的一致关系。三、针麻后血中 ACHE 活力稍有增加,针麻效果Ⅰ、Ⅱ级者麻后增加较多,而Ⅲ、Ⅳ级者则稍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以针刺麻醉下施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为对象,以指端血管容积脉搏波(以下简称指脉搏波)的变化为指标,主要观察针麻手术全过程中,特别是各主要手术步骤前后指脉搏波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这些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鼻部针麻手术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十余年内,我科与麻醉科协作,在鼻部手术范围内应用了针刺麻醉。现将1973年6月至1977年6月四年间所作的鼻部针麻手术,取出记录较完整的病例计138例初步分析如下。 一、方法: 1、年龄:14~67岁。14岁以下者多采用其他麻醉方法。 2、手术种类。其中以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及鼻息肉摘除术为多。(见表1)  相似文献   

15.
血液灌流病人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22例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病人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进行血液灌流治疗30分钟,血小板数量开始下降,60分钟下降最明显,120分钟开始回升,但低于治疗前。认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病人存在出血倾向,治疗时应进行血小板数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用Langendorff方法复制大白鼠离体心钙反常模型,收集冠脉流出液并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表明,钙反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复钙期SOD与LDH显著增多(P<0.01),而MDA未见改变,故不支持氧自由基参与无钙灌注5min后复钙灌注引起的钙反常损伤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我院于1971年开展针麻工作,现就1975年以来,材料较完整的针麻四肢手术145例临床观察情况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145例中,男性104例,女性41例。最大71岁,最小9岁,40岁以上55例,40岁以下90例。  相似文献   

18.
袁斌毅  黄燕清 《广西医学》2001,23(4):893-894
为探讨肿瘤病人手术期是否常规输入葡萄糖液 ,我们观察了 68例术前血糖正常、术前禁食 1 2小时、术中在不输入葡萄糖液情况下的肿瘤病人手术期血糖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期手术 68例 ,年龄 2 1~ 70岁 ,ASA I~ II级 ,其中头颈部肿瘤 6例 ,胸部肿瘤 6例 ,腹部肿瘤 2 9例 ,盆腔及四肢肿瘤 2 7例 ,术前血糖正常 ,术前禁食 1 2小时 ,术中输注平衡液等不含葡萄糖溶液 ,麻醉效果好。1 .2 方法 :使用美国产 BAYER微量血糖测定仪于手术前 ,手术 30分钟、手术期间、手术结束分别测定血糖值 ,并与基础血糖值…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针刺的作用在于调整气血、通达营卫、疏利经络以达到“平治于权衡”,即矫正机体的阴阳偏盛,使气血趋于均衡。故针麻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针刺的作用,调整了体内一系列变化,诸如抗痛或致痛物质方面的变化,最后达到针麻的效果。不少实验表明,针刺的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而环磷酸腺苷(以下简称cAMP)与环磷酸乌苷是近代国内外所关注的一对拮抗性的调节物质,被称之为“第二信使”,很可能参与了上述针刺的调整作用。本文主要就针麻诱导前后血浆cAMP含量变化及其与针麻效果的关系,作一初步的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总结磁麻行颈前区手术784例,其中效果优良74.7%,欠佳23.2%,失败2.1%。本文介绍磁麻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失败的原因。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