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两只自然突变的白内障雄小鼠,后与BALB/c和C3H/HEJ雌鼠交配,它们的后代雌雄均有白内障个体出现,提示这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用传统的方法与BALB/c回交,试图把白内障基因导入BALB/c品系中,旨在建立一个遗传性BALB/cCat/Cat白内障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遗传检测,旨在分析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方法选取38个微卫星DNA位点结合荧光PCR技术和STR扫描基因型来检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三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38个微卫星位点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27个微卫星位点相同,有11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8.9%(11/38);BABL/c突变无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有30个位点完全相同,8个位点存在差异,其突变率为21.1%(8/38);而BABL/c突变卷毛小鼠与无毛小鼠间也有12个位点存在差异。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率较高,且明显高于无毛小鼠,证明了卷毛小鼠突变与无毛小鼠突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突变系,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10 d、21 d、42 d和63 d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每组各10只,观察两组小鼠被毛外观差异情况,取两小块皮肤组织,直接镜检毛囊结构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生长至10 d时被毛弯曲,能够与同日龄的正常小鼠加以鉴别。镜检观察21 d、42 d和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毛囊中毛发根数明显少于正常小鼠,被毛稀疏且毛发卷曲明显。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数均显著少于正常小鼠。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处于生长期的毛囊中可见毛发弯曲的现象。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和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小鼠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其皮肤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这为今后研究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和模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血液学指标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6周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项血液常规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5项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白细胞、平均血细胞容积、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Na+、K+和Cl-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丙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性别和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为今后研究和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近交培育建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分析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间生长发育和脏器系数的突变差异。方法选择21d、42d和63d三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量体质量、头长、体长、尾长及主要脏器质量,计算头体比、尾体比及脏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4代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已完全纯合。21d和42d突变卷毛小鼠头体比和尾体比小于正常小鼠(P〈0.05);63d突变卷毛小鼠的体质量、头体比和尾体比均小于正常小鼠(P〈0.05)。21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脾脏、卵巢、子宫系数均大于正常小鼠(P〈0.05,P〈0.01);42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胸腺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和睾丸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63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子宫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结论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外观特征和脏器系数均存在差异,这些突变差异对于研究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小鼠生产中发现了两只自然突变疑似白内障的雄性小鼠,后与BALB/c雌鼠交配,它们的后代雌雄均有疑似白内障个体出现,提示这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目前用传统的方法与BALB/c回交,试图把白内障基因导入BALB/c品系中,建立一个遗传性BALB/c—Cat白内障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7、14、21、28、35、60、90日龄的BALB/c-nu/nu、BALB/c-nu/+和BALB/c-+/+三种基因型小鼠的胸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BALB/c裸小鼠(nu/nu)缺乏胸腺,杂合子小鼠(nu/+)的胸腺重量和胸腺皮质厚度均明显低于纯合子正常小鼠(+/+)。提示突变小鼠胸腺的表现型受裸基因及基因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白内障的病因虽然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其发病机制,始终没有搞清楚。作者将偶然发现的白内障小鼠进行选育,经兄妹交配已繁殖到第21代,建立了小鼠白内障突变系。该小鼠可用作白内障模型动物。现将选育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来源1984年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购进BALB/c近交系小鼠供实验用。本文作者之一(薄侃)在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两只小鼠双眼均为白色,即将这两只小鼠保留下来。这两只小鼠,除双眼能明显地看到变白外,未发现其它异常表现。二、饲养方法该小鼠饲养于常规塑料盒内,以木屑为垫料,每周更换两次。饲料采用常规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先天性白内障Rncat小鼠行为学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以正常的BALB/c小鼠和KM小鼠为对照组,以近亲交配和随机交配的先天性白内障Rncat小鼠为实验组,分别进行小鼠的行为学检测(旷场实验、衣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结果与近亲交配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相比,BALB/c小鼠、随机交配的先天性白内障Rncat小鼠、KM小鼠的旷场实验停留时间、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Rncat小鼠与其他小鼠相比行为学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可为实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BALB/c系小鼠是近交系小鼠,1913年Bagg获得白化株,MacDowell于1923年开始作近交培育,至26代后(1932年),Snall将其正式命名为BALB/c。BALB/c系小鼠,其乳腺肿瘤发生率低,但对乳腺肿瘤病毒敏感,并有自发性高血压症,动脉硬化症和对放射线极度敏感等特性,己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对BALB/c系小鼠的生长和繁育的研究,国外己有不少资料。但国内报道的资料,尤其是清洁级以上BALB/c系小鼠的生长和繁育资料还不多见。作者于1989年12月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引进BALB/cA系小鼠3(?)3(?),从1990年8月~1991年7月对该品系进行规模性饲养观察,现将其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表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和BALB/c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3110位碱基(外显子12)发生G→A突变,使911位的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谱系清楚,遗传机制明确,将是一种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应用两种肝癌移植方式建立肝癌模型存在的差异。方法将制备好的H22细胞注射于两组小鼠右侧下肢根部皮下,每只注射0.2 m L,7 d后摘取皮下肿瘤。选取皮下肿瘤边缘质地较好的部分,切割成组织微块(直径0.5~1 mm),移植于肝原位,15 d后摘取肝肿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皮下和肝肿瘤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并对两组小鼠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两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卷毛小鼠的皮下移植和原位移植肿瘤不仅体积均显著大于正常小鼠(P0.05),而且肿瘤大小较均匀,肿瘤更加立体,多呈三维状态。卷毛小鼠肝原位肿瘤与周边的正常肝组织浸润关系更密切。病理结果显示:卷毛小鼠皮下肿瘤与肌肉组织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侵蚀性较强;卷毛小鼠肝原位肿瘤的视野内肿瘤组织几乎侵蚀了整个肝组织。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在形成肝癌皮下移植肿瘤和肝原位移植肿瘤的能力显著优于正常BALB/c小鼠,预期为肝癌动物模型各项研究提供优质的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13.
小鼠可移植性乳腺梭形细胞癌模型(SCC89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择性地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一株病理形态特殊的可移植性乳腺梭形细胞癌模型SCC891。经过2.5年48代的移植,瘤株的生长特性已经稳定。移植瘤的发生率100%,生长速度快,不出现肿瘤自然消退现象,宿主存活时间为35.2±7.3 d,在BALB/c小鼠同系内移植不受性别及年龄的限制。瘤株对抗癌药的敏感性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育系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ALB/c裸小鼠,并对该小鼠各组织器官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方法 根据遗传学原理对C57BL/6-TgN(GFP)小鼠与BALB/c裸小鼠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ALB/c裸小鼠,对该小鼠遗传质量进行检测;解剖观察胸腺生长情况以及多组织器官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选育出的BALB/c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裸小鼠(简称荧光裸小鼠),外观呈黄绿色;胸腺缺失;在荧光显微镜下,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器官可见明显绿色荧光.结论 成功选育出BALB/c绿色荧光裸小鼠,该小鼠外观呈黄绿色,全身主要组织器官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相似文献   

15.
采用HCMV-AD180株实验感染昆明系和BALB/c系小鼠,攻毒后感染急性期BALB/c系小鼠的死亡率(28.57%)高于昆明系小鼠(5.26%)。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临床症状和HCMV导致的病理损害脑钙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小鼠S180肉瘤,小鼠EAC腹水瘤实体型两种瘤株,进行BALB/c小鼠,昆明小鼠两种动物移植瘤模型的研究。方法 试验共设BALB/c小鼠模型组,BALB/c小鼠阳性组,昆明小鼠模型组,昆明小鼠阳性组,比较给药10d后实体瘤大小及其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 BALB/c小鼠较之昆明小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小,个体间瘤重差异小,其组内标准差占平均值的比例较小,肿瘤生长较均衡;与此同时,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和阳性组间,瘤体切面积和瘤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两模型组的小鼠肝脏内均发现有瘤细胞转移。结论 由此说明病理学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在皮肤损伤自然愈合过程中与对照BALB/c小鼠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6周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对照BALB/c小鼠各10只,于小鼠背部做2个直径为0.5 cm的圆形皮肤全层创口,备皮肤损伤模型,于损伤后第3,7,10,14天观察皮肤外形愈合情况,测量皮肤损伤面积的变化及计算伤口愈合率;同时于损伤后第3,7,10,14天取损伤部位皮肤连带周围正常皮肤,进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以观察皮肤在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外观结果显示:突变卷毛小鼠在创后3 d和7d的愈合伤口明显愈合较快。愈合率结果显示:卷毛小鼠的皮肤在创后3 d、7d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小鼠的愈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创后10 d和14 d两组小鼠的愈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病理结果显示:突变卷毛小鼠在创后3 d创面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创后7 d胶原增长迅速,肉芽组织显著增多,可见部分表皮再生生长。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卷毛小鼠在创后3 d至14 d可以清晰的看到胶原纤维和肉芽组织从底层逐渐顶替修复破损部位,直至表皮和毛囊生长出来。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皮肤创伤后前期的愈合能力强于对照小鼠,为今后该突变小鼠应用于皮肤创伤愈合模型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 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蒲黄与炒蒲黄、蒲黄炭提取物对正常BALB/c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生蒲黄组、炒蒲黄组、蒲黄炭组。各药物组分别按0.15 m L/10g体重每天灌胃1次,连续15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通过对正常BALB/c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炭粒廓清实验、血清溶菌酶含量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来检测上述药物对其影响。结果:生蒲黄对正常BALB/c小鼠无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炒蒲黄、蒲黄炭组分别通过促进溶菌酶分泌、增加胸腺指数来增强免疫作用。结论:炒蒲黄、蒲黄炭对正常BALB/c小鼠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狂犬病疫苗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O融合,经过培养、克隆、ELISA鉴定,筛出3株分泌抗狂犬病疫苗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双扩散结果证明:3株细胞均分泌I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