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智  陈树森 《中医研究》1998,11(1):8-10
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喘证论述较详,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其治喘有二十法,予以分析探讨。散寒宣肺法外感风寒,邪于于肺,肺失宣降,气逆作喘。治宜散寒宣肺,如属风寒表实证,方选麻黄场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如属中风表虚证,方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泄热宣肺法邪热塞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喘促,发热汗出。治宜清宣肺热,平喘止咳,方选麻杏甘石场。发开好饮法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肺气郁闭,水气射肺,肺炎宣降则作喘。治宜辛温发汗,涤化水饮…  相似文献   

2.
大椎为督脉的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故为调整全身机能的要穴。其临床应用范围甚广。现将体会浅述于下,以供参考。一、温通诸阳,解表发汗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  相似文献   

3.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4.
陈玉书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0-169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5.
喘症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其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辩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其治喘有二十法,予以分析探讨。1.散寒宣肺法外感风寒,邪干于肺,肺失宣降,气逆作喘。治宜散寒宣肺。如属风寒表实证,方选麻黄汤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如属中风表虚证,方选桂校加厚朴杏子扬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2.泄热宣肺法邪热空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端促,发热汗出。治宜清宣肺热,平喘止咳。方选麻杏甘石汤。3.发汗闭饮祛风寒柬表,水饮内停,…  相似文献   

6.
汗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外感病证,也可用于内伤病证,不仅可用于表证,还可用于里证。治疗外感病证不应以发汗为目的,而应以散邪为宗旨。通过辛散使病邪从表而解。四时感冒,往往是风寒与风热相兼为病,故辛温  相似文献   

7.
秦建 《河南中医》2008,28(9):11-12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大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解表变法。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利水解表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勿需发汗而汗可自解;和解解表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散解表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解表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攻下解表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8.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对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有“在卫汗之”的明教。不少医者认为“汗之”即是用发汗之法来治疗该阶段的温病。余认为此解与叶氏本意不符,与理不顺,兹就浅见以求教于同道。汗法为用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驱邪外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外感寒邪,风寒束表之证。温为阳邪,温  相似文献   

10.
朱风彬 《山西中医》2001,17(4):45-45
王某某 ,女 ,5 7岁 ,2 0 0 0年 3月 2 7日初诊。头痛 2天。患者于 2天前因汗出感受风寒 ,出现左项部酸痛不适 ,继之左侧后头部疼痛 ,以左耳后为甚 ,呈跳动性 ,遇寒加重 ,痛时难忍。刻诊 :左后头部疼痛 ,口不渴 ,无咳嗽及汗出 ,纳可 ,二便调 ,苔薄白 ,脉浮。诊为头痛。证属风寒束表 ,太阳经络受阻。治则 :疏风散寒 ,解表通络。处方 :天柱、风池、外关 ,取左侧。针法 :诸穴均用泻法 ,中间以天柱穴烧山火行针 2次。 1次治愈。按 :风寒侵袭 ,阻遏清阳 ,致太阳经气运行受阻 ,故头痛。风寒束表 ,卫阳被遏 ,不能通达 ,故遇风寒加重。脉浮为邪在表 ,…  相似文献   

11.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数咏,除表现在火热亢盛和阴虚内热的热证中,尚见于以下多种情况。【表邪外泄】《伤寒论》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49条曰:“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此脉数,并非风寒表邪热化,实乃卫阳正气与风寒表邪交争激烈,正将胜邪,邪随汗泄之信息。可用桂枝汤之辛温解表促使邪随汗泄。待其汗出微微则脉  相似文献   

12.
<正> 1 辛温解表,散寒宜肺法 此法适用于风寒之邪束肌表,卫外之阳气闭而不行。临床可见患儿高热无汗,头痛身疼,流清涕,咳嗽声重吐泡沫痰,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紫、脉象浮数,宗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法,以解表散寒,宜肺退热为法,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2 辛凉疏风,透表宜肺法 此系风热袭于皮毛,犯于肌表,风热邪气引动阳气,阳气发越而发热汗出。口揭,咳嗽吐黄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宜肺,方用银翘散加减。  相似文献   

13.
从“表证误汗”谈《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贤彬 《四川中医》1997,15(2):15-16
表证,是指病位浅在肌表,由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治宜发汗解表,祛邪外出。《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债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是治疗表证的起手用法,若使用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使用不当则变证百出越害无穷。本文试从表证误汗的角度来探讨《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以期对认真研读《伤寒论》,正确使用发汗法有所种益。一、表证误汗的原因凡不当汗而开之,或当汗而开之不当者,均属误汗。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数种。1.不辨风寒风热混施表药:外感表证当首辨风寒…  相似文献   

14.
<正> 解表发散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出汗或微出汗以发表散邪,解除表症。常用药物有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之分。(一)辛温解表发散药[麻黄、桂枝、细辛]均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之力。但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肌表风寒,细辛善散少阴经风寒。发汗作用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适用于无汗的表症,桂枝不论有汗  相似文献   

15.
失表刍议     
邪之客表,非由太阴肺经口鼻而入,即由太阳寒水藩篱而袭,虽外侵淫邪不同,所现症状各异,但营卫失谐,肌表郁遏;或太阴失宣,肺气郁闭之机理则同。为使病邪速去肌表,免其传经入里,不失时机地采取表而汗之,宣而透之之法,诚因势利导不二法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针对此证,即有“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等轻宣发汗解表之治法。并为后世汗法奠定了理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辛凉发汗法已被广泛应用,而辛温发汗法似乎被人忘弃,但作为汗法之一,实不能废弃,在临床上仍有其实用价值,故琐谈如下: 辛温发汗法是八法中汗法之一,是用辛温轻散的药物,振奋阳气,发散表邪,以恢复机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对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出现的表寒证而设立的。即《素问·阴  相似文献   

17.
解表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所致的表证。本章共选常用方剂十六首,根据功效不同,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 辛温解表本类方剂一般均具有发汗的作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故用于风寒外感证。常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加味香苏散、小青龙汤和加味羌活汤,这五首方剂要重点掌握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麻黄汤中麻桂并用,发汗之力较强,并善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不如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辛温解表剂〕1 石椒芍药汤组成 :石椒草 2 0g、芍药10g、生藤 10g、生姜 3片、大枣5枚。功效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方解 :本方是解表发汗 ,调和营卫验方。方中石椒草、生藤辛温能通达营卫 ;芍药苦酸和营 ;生姜辛温散寒 ;大枣甘温益脾。全方合之有解肌表、散风寒、调营卫之功 ,使营卫调和 ,邪去汗止。适应症 :风寒伏于肌表。症见头痛发热 ,有汗恶风或恶寒 ,脉浮缓及营卫不调而汗自出者。2 千里马汤组成 :千里马 30g、芸香草10g、响铃草 15g、滇香薷 15g、生姜 5片、甜叶菊 3g。功效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方解 :本方是发散风寒…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证之余.研习《伤寒论》,发现张仲景在全书397条文中,涉及汗证与汗法的条文多达百条卫详细地描述了六种汗出的机制、汗法的适应证、禁忌及过汗变证等.笔者据此认识到.无论是药物发汗、非药物发汗或是自汗出等均为邪从汗解之征象,就此笔者作一初步阐述,望同道指正。1通用发汗药而避邪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伦》中日:“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把汗法作为太阳经证的正治法,通过发汗使邪随汗而解.风寒在表虽均用汗法.但仲景运用各有法度,不尽相同。对太阳中风表虚证.仲景则用挂技汤解肌祛风,调合营卫.并嘱服枝枝汤…  相似文献   

20.
<正> 汗者,散也。所谓“汗法”,即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解除表征的一种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对该法早有具体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等等。汉代仲景著《伤寒论》更具体指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并详载汗法的忌、宜及误汗的变逆证治等。先贤的论述为后世“汗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表证,即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鼻塞,无汗或有汗,脉浮苔薄等证候。肌表是人身的藩篱,故六淫伤人一般皆先出现表证,此时邪气尚浅,可用汗法发散,使邪仍从肌表而出,这正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则有传变之患,正如清代程钟龄曰:“百病起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汗法一差,夭枉随之矣”。现将历代医家的明训结合本人临床所得,试谈以下几点,请同道指正。1.汗不如法,病邪深入:风寒袭表,症见恶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