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独取健侧针刺治疗面肌痉挛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一般表现为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的抽搐,常局限于眼睑、口角,严重时可波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因其病因复杂,治疗也相当困难。笔者于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采用独取健侧穴和在患侧加灸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皮肤病,病种多,病因复杂,感染途径多,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应用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施于外治法,能够收到较好地临床疗效,现报道临床验案2则,以求与同行共同研讨。1 扁平疣  扁平疣中医称“扁疣”,其病因病机多为风湿热毒浸淫肌肤,蕴蒸腠理,赘生皮肤而发为本病,扁平疣状如丘疹,色泽近似皮肤,轻度发痒,多散发于面部及双手背部,以面部多见,不经治疗会日渐增多,患者常以影响美观前来就诊。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病毒感染或内分泌失调所致,治疗多用抗病毒药物注射或内服,但效果不佳。李某,女,7岁。2年前面部开始出现小…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炎,中医又称"面瘫".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造成面神经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以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的特发性神经炎居多.感染性疾病、神经源性病变(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脑部肿瘤等)、创伤性病变(面部外伤、面部手术引发)、中毒性病变(如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亦可引起本病.临床治疗比较棘手.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合针灸治疗本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以女性多见 ,对面容影响较大 ,是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国内外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本文就近几年中医治疗黄褐斑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与脏腑 ,尤其是肝、脾、肾的功能失调以及由此引起的气血不和有关。1.1 肝气郁结 钟以泽[1] 认为忧思抑郁 ,肝气郁结 ,肝木克土 ,致脾虚失运 ,痰湿凝聚 ,秽浊之气循经上熏于面、凝滞肌肤可导致本病发生。周继刚[2 ] 认为本病可由肝郁气结 ,郁久化热 ,灼伤阴血而成。张青山[3] 将本病实证归结为肝郁气滞 ,气血不畅…  相似文献   

5.
“面瘫”,系颅神经病变中常见病,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系祖国医学“中风症”范畴的中络证。本病多为突然起病,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一侧眼睑不能闭合及嘴歪,亦有少数患者病前患侧耳后有不舒服感觉。麻痹多为一侧性,耳下和乳突部常有疼痛,患侧面部表情消失。1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究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多由经络气血虚衰,卫表失固,虚风内生,加之外感风寒之邪乘袭,使面部经络(阳明经、少阳经)经气运行失常,血气不和,经筋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发此病。由于寒热交感,寒主收引,寒胜则筋急,热胜筋缓,缓急不均,遂牵掣而致口眼歪斜等症。2 治疗方法2.1 …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僻"、"口眼斜"范畴。本病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驰、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诸邪侵袭面部经络,致使气血痹阻,面部筋脉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部分文献综述如下。1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7.
葛书翰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附26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书翰系解放军第463医院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行医40年,医术精湛,针刺独具风格。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本文仅就吾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疼痛发作时,面部出现刀割、电击、针刺或烧灼样剧痛,常因刷牙、洗脸、讲话、咀嚼等引起疼痛发作,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本病的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吾师自1974年1月至1998年12月应用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  相似文献   

8.
疏肝健脾法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好发于女性,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近年来,笔者以疏肝健脾、益气养血法治疗该病,收效满意。今将粗浅体会就正于同道。1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本病病因不一,病机各异,笼统地说,面部发生黄褐斑是由于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导致气血不能上荣的原因很多,愚以为...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为特征,本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尚无特异性有效方法。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病人96例,采用综合疗法和单纯西医治疗,并进行疗效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彦国  高计华 《河北中医》2000,22(4):277-277
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每日数十次至上百次,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以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受累最为常见,多为单侧,双侧仅为3%.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时均可诱发.本病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70%~80%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者多表现持续性疼痛且伴有三叉神经受损的客观体征,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颞肌和咬肌萎缩、张口下颌偏斜等.应查明病因,进行对因治疗.我们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辨证施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症,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本病病因不明,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以吊针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瘫亦称口眼歪斜 ,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突然、变化急骤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给病人造成沉重的心里负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治疗本病 ,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迫切关心的问题。1 病因病机1. 1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气血痹阻 ,面部足阳明经筋失于濡养而致肌肉纵缓不收。《诸病源候论·偏风僻》说 :“偏风口是体虚受风 ,风入于夹口之筋也 ,其筋偏急不调 ,故令口僻也”。本病初起邪实 ,日久则正虚 ,阴血不足 ,血虚生风 ,而致面部麻木 ,筋肉惕 ,甚则面肌抽搐 ,气血日虚 ,面…  相似文献   

13.
京万红治疗粉刺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刺又称"肺风粉刺",西医称"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为青春期男女素体阳盛,又过食辛辣或肥甘厚味、情志失调,至肺胃积热壅于肌肤所致.由于多发于面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笔者近年来用京万红治疗本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僻”,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致。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骨质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一旦有缺血、水肿则可导致面神经受压,而致本病。本病是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水肿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朱运喜  李昆城 《河北中医》2007,29(6):536-537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之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  相似文献   

16.
石决明散加减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健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41-41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多由于房水生成增多或房水流畅系数下降所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石决明散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影响第5对脑神经1支或多个分支的慢性疾病,它以阵发性、单侧、闪电般的面部剧痛为特征,持续数秒到1min。由于剧痛,病人不愿意刷牙、洗脸、甚至拒食。病人可变得消瘦和抑郁。本病病因不明,但是创伤、感染、牙齿和颌骨的病变,可促使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屠文震 《中医杂志》2004,45(10):780-781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和肌肉病变为多见.轻的仅限于手指和面部受累,往往经过很长时间甚至长达数十年,才出现内脏表现;重者广泛皮肤增厚,并很快地出现进行性内脏受累现象.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率在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居第三位[1].目前西医仍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且因药物副作用大或价格昂贵而难以推广.在临床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前景较好,副作用亦很小,有一定推广价值.我们在中医学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鉴于国内在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一致性,我们将二者列在一起讨论,谈谈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初步体会。一、从传统医学看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的病机多呈虚实夹杂之候。临床上既要照顾到其虚的一面,气虚或肝脾肾阴阳俱虚,又要注意到其实的一面,后者主要指热(湿热)、淤(淤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中医皮肤科一种常见多发病,表现为面部呈现局限性皮肤色素沉着的褐色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有发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祖国传统医学称之为黧黑斑.西医对本病病因认识尚不明确,而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多有成效,现就黄褐斑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