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掌握扬州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选择扬州市邗江区沿江村和仪征市长江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监测,分析疫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监测显示扬州市国家级监测点螺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有螺面积比2005年下降69.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镇江市扬中市石城村和丹徒区三洲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石城村和三洲村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面积、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8.4%、0、0、71.8%和70.4%、100%、100%、81.5%,2个监测点连续6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结论 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下一步应加强江滩有螺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2005年在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设立国家级监测点,连续每年开展血吸虫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监测工作。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血清阳性率从26.35%下降到7.57%,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57%下降到0.71%。2005-2010年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2005-2010年监测点钉螺面积从16 240 m2下降到3 920 m2,活螺密度从1.13只/0.11 m2下降到0.19只/0.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江苏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江苏省设立8个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等疫情纵向观察。结果2005-2010年8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9.04%和0.22%下降至2010年的4.34%和0.02%,下降率分别为51.99%和90.91%;农民、渔民和商业服务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学生感染度相对较高,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者。共调查7 466.46 hm2环境,分别查出钉螺与感染螺面积2 213.98 hm2和247.91 hm2,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总体钉螺面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江苏省居民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和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2005年监测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但流动人口监测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螺情监测有螺面积2 260 m2,活螺平均密度0. 099 1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0.690 3%,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不仅有残存钉螺,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我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点病情和螺情的监测,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的病人、病畜,以及输入性传染源。螺情监测查出有螺面积2260m~2,活螺平均密度0.0621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仍有残存钉螺,需进一步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0-2011年南京市栖霞区南中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监测。结果 2011年南中村监测点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较2010年分别下降11.67%和95.49%,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常住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0年的9.93%(95/957)下降为2011年的1.35%(7/519),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亦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 结论 南中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所采取的常规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有效,但有螺面积未见明显有效压缩,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提示今后要强化灭螺措施,并确保灭螺质量;同时要积极开展江滩有螺环境治理,继续开展螺情和血吸虫传染源监测,以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反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绵阳市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在绵阳市万和村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血吸虫螺情及病情监测.结果 2011年绵阳市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0,家畜平均感染率2.5%,全村有螺面积11120 m2,活螺平均密度0.4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1年绵阳市万和村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人群病情稳定,但有家畜感染,应加强家畜血吸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广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的方法,开展螺情、病情调查。结果 2010年广汉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活螺密0.87只/0.11m2。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水田等环境,分别占有螺面积的87.44%和8.96%,沟渠的钉螺密度最高(0.97只/0.11m2),人群血检613人,血检阳性24人,阳性率为3.92%,未查出粪阳患者,耕牛无感染。结论 2010年广汉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相对较重,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对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人群、家畜病情和螺情监测.结果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44%,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家畜,钉螺面积6 140 m2,钉螺平均密度0.34只/0.11m2,未发现感染钉螺.结论 2011年西昌市血吸虫病已经控制在比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开化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 为制定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根据 《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 每年对监测点的螺情、 人畜病情及相关流行因素等开展监测, 收集各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08-2014年累计发现螺点62个, 有螺面积2.30 hm2 , 活螺平均密度0.023只/0.1 m2 , 螺情呈 下降趋势,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亦未发现本地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人、 病畜。 结论 结论 开化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稳定, 但 仍存在输入性传染源的可能, 仍需重点做好螺情和外来流动人口的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5-2009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扬中市石城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扬中市监测点螺情、病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钉螺依然存在,江滩综合治理、传染源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溪水库兴建后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2012-2015年选择合溪水库北涧入口处煤山镇 新源村作为监测点,按照《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方法,对监测点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开展监测。结 果2012-2015 年监测点内累计调查167 个环境,面积21.68 hm2,查到有螺条块2 个,面积0.1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12%,活螺密度为0.019 2只/0.1 m2,解剖钉螺37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监测本地居民970人,流动人群8 748 人,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监测黄牛3 085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结论合溪水库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内源 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已消除;应加强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加大合溪水库流域螺情监测和环境改造力度,有效压缩钉 螺面积。  相似文献   

14.
2005-2010年对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疫情监测显示,6年钉螺面积均为16.43hm^2,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07年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81%、0.98%、0.29%、0.28%、0.47%和0.51%;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居民感染率0。连续6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晚期血吸虫病人和血吸虫感染病畜。结果提示,扬中市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句容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监测,了解当地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于2015–2017年对句容市空青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螺情和人、畜血吸虫病病情等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句容市空青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分别为0、0、0.63 hm2,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19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为7.72%、7.45%、3.4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0%、3.47%、0.97%,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病畜。结论 句容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明显,但钉螺仍有复现;需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和控制力度,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平坝、丘陵、山区3种山丘亚型,选择15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10-2014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4年15个监测点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9.34%下降至5.4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0.13%下降至0。钉螺面积从59.34hm2下降到12.53 hm2,下降率为78.89%,无新发现有螺面积,活螺密度从0.19只/框下降到0.1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家畜传染源仍以耕牛为主,监测数量在117~325只之间,4年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敏感高效的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镇江市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2005~2007年每年对镇江市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丹徒区三洲村和扬中市石城村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有螺面积、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血检阳性率分别为38.4 hm2、3.76只/0.1 m2、0.014 8只/0.1 m2、4.60%;2007年分别为41.9 hm2、2.40只/0.1 m2、0.012 8只/0.1 m2、2.07%;活螺密度与血检阳性率在防治措施实施后略有下降。丹徒监测点家畜感染率较高,耕牛感染率为21.1%,羊感染率为5.3%。结论3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显示,人群病情相对稳定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监测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 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 094 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 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4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修订版)》的要求,16个监测点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0.18%,耕牛感染率为0,活螺平均密度为0.230只/0.11m2,活螺框出现率为7.987%,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钉螺面积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在,应加强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掌握各监测点钉螺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比较两年的各项螺情指标。结果2006年12个监测点的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17.27%,但各监测点有螺面积下降幅度不相一致,有10个监测点查出有阳性钉螺分布;另外各监测点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也有较大波动。结论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