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孜州九龙县藏族、汉族和彝族混居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提高该地区本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18岁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本次调查相关信息。按不同族群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其性别、年龄、诱因、症状等,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结果:3278份问卷中,发病率藏族3.70%,汉族3.82%,彝族5.58%,男(M)1766人中78人患病,女(F)1512人中60人患病。结论:该地区彝族和藏族学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和彝族、藏族和汉族发病高峰年龄及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点总体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异性,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认识,更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赵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44-3745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3岁以上儿童多见,春秋季发病为主,所有患儿均有皮肤紫癜,受累率100%,关节受累47.06%,肾脏受累32_35%,消化道受累58.82%,28.3%的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6.7%有其他病源体感染.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最常见诱因,以侵害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为主,积极寻找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诱因,明确病因和过敏源,及时治疗患儿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儿科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65例临床资料,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混合型组,以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IgA在腹型、肾型、混合组中增高(2.20±0.62vs2.27±0.77vs2.62±0.89g/L);与对照组(1.41±0.5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在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组减低(1.14±0.44vs1.16±0.64vs1.06±0.42vs1.10±0.44g/L),与对照组(1.72±0.42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在腹型、肾型及混合型组升高(1.36±0.22vs1.32±0.20vs1.46±0.17)升高,与对照组(1.04±0.26g/L)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gG和补体C4在各组中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免疫球蛋白分泌异常,IgA水平升高及IgM水平的下降可能与临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HSP)组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 HSP组和HSPN组在急性发作时、治疗前抽血检测IL-17水平和Th17细胞数。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数及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HSPN组患儿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与HSP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功能增强;Th17细胞和IL-17共同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血浆IL-17水平是HSP活动的指标之一,并且可能成为HSP早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关系。方法 以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一,1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为观察组二,50例门诊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血抗溶血素O(ASO)的检测。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②链球菌感染与紫癜性肾炎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血凝状态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1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儿童组患者80例,成人组患者80例。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诱因均为感染,儿童组与成人组患者的诱因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常见症状为紫癜、关节痛、紫癜+关节痛、荨麻疹、腹痛,其中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为紫癜,儿童组及成人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儿童组患者血小板升高的例数明显多于成人组(X2=39.0534,P=O.0000),儿童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例数明显少于成人组(X2=18.5956,P=O.0000)。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主要诱因为感染,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均为紫癜,不同年龄过敏性紫癜血凝状态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杰  张剑白 《中国医药》2007,2(5):265-266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3例患儿分3组:HSP组为尿常规多次检查阴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20例;HSPN组为尿常规检查阳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13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成批检测尿RBP,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做尿肌酐的测定,以免因尿浓缩造成结果波动,结果用蛋白/肌酐(p/c)比值表示。RBP〉26.2mg/mol Cr时为异常。结果HSP组尿mALB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尿R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尿RBP和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尿RBP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尿常规及尿RB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尽管尿常规正常,肾小球功能正常,其近端肾小管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紫癜性肾炎肾小管损害更明显,尿RBP较尿常规敏感性更高。尿RBP可做为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2月-2006年2月525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心脏受损分为心脏受累组和无心脏受累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HSP患儿合并心脏损害可能的高危因素。结果:HSP患儿心脏损害最常见的改变为心肌酶的升高,其次为心电图的改变;心肌受累组患儿与无心脏受累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结论:HSP心脏损害临床表现多数较轻,HSP多脏器损害症状多.脏器损害症状越重,心脏受累的概率越高,重症HSP患儿宜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感染诱因、分型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10~14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逐年增加;河北省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邯郸,其次为石家庄、唐山,最低为秦皇岛,其次为承德、张家口,各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患过敏性紫癜儿童首要感染诱因由细菌逐渐演变为支原体和病毒;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腹型紫癜的比例逐年上升,肾型紫癜的比例下降.结论 随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过敏性紫癜(尤其腹型紫癜)逐年增加,且污染严重地区较低污染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考虑空气、水源、食品污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一系列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过敏性紫癜首要感染诱因有所变化,需要进一步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简称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皮疹、关节肿痛、腹痛、肾炎等多脏器损害,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危害儿童的健康。现将我科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住院治疗的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43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本病发病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平均发病年龄8.1岁,冬春季发病率占全年的69.2%。本组患儿皮肤受累100%,关节受累62.7%,肾脏受累25.6%,消化道受累27.9%。治疗后皮疹在3—5d明显消退,关节及消化道症状1~3d明显缓解,肾脏损害91%在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治疗应根据不同部位及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腹痛、便血、皮疹、关节疼痛等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38.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呕吐2例(7.7%),呕血3例(11.6%),面色潮红、烦躁5例(19.2%);试验组有2例(7.7%)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兴奋、失眠。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中,甲泼尼龙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氢化可的松,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赵建中 《哈尔滨医药》2012,32(2):103-103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以7岁以上儿童多见,平均发病年龄7.6岁,冬春季发病28例,占全年发病率的62.2%.26例有诱因占57.8%,其中21例有感染史.患儿皮肤郝存在紫癜,以双下肢多见,5例在治疗过程中皮疹反复出现,关节受累17例占37.8%,消化道受累12例占26.7%,脐周腹痛为主,肾脏受累5例占11.1%.结论 过敏性紫癜具有多种临床特点,通过早期诊断及综合规范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意义。方法 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无肾受累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测定入选人群的血清hs-CRP和MMP-9。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为(2.53±0.91)g,与患儿血清hs-CRP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40,P〈0.05);与患儿血清MMP-9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164,P〈0.05)。本次随访6月观察组患儿未出现肾衰竭,临床康复组和轻度尿异常组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活动性肾脏病组(P〈0.01,P〈0.05),并且临床康复组hs-CRP、MMP-9明显高于轻度尿异常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和MMP-9可以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反复性发作过敏性紫癜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4例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补液、抗感染、抗炎,抗血小板凝聚、抗过敏及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疗程1个月,按照疗效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为经治疗后无效患儿,对照组患儿为显效+有效患儿,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相关因素主要有:发病年龄、发病季节、过敏性紫癜家族史、肾型、复发次数、诱发因素及饮食干预;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儿童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的相关因素有:发病年龄,EXP(B)=-1.511,95%CI:0.119—0.408,过敏性紫癜家族史,EXP(B)=-1.562,95%CI:0.115-0.382,饮食干预,EXP(B)=1.246,95%CI:1.909—6.326,P〈0.001。结论患儿年龄偏大、有家族过敏性紫癜史是儿童反复性发作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而饮食干预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临床特征。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2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季节、诱因、临床表现、疾病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HSP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2 625例患儿的男女性别比为1.306∶1,其中560例(89.6%)发病年龄414岁;3 625例患者中364例病前无明显诱因,261例有明确诱因,其中感染为第1位诱发因素,尤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进食海鲜、鸡蛋、牛羊肉等异型高蛋白食物,3例于接种疫苗后发病;4临床表现:皮肤紫癜625例(100%),消化系统表现403例(64.48%),关节症状366例(58.56%),肾损害140例(24.48%),神经血管性水肿93例(14.88%);5 140例肾脏受累的患儿中121例(86.43%)发生于起病1个月内,临床表现为仅有血尿者51例(36.43%),仅有蛋白尿者39例(27.86%),同时合并血尿、蛋白尿者78例(55.71%),肾病综合征型36例(25.71%),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无急进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患者;6病初误诊为其他疾病21例(3.37%),其中1例因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探查;7经常规抗过敏、抗凝等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因复发再入院病例有142例(22.72%)。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数患儿发病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少数病例表现不典型时,易被误诊,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6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分为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测定并比较各组患儿血浆IL-1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IL-13水平为(4.8±3.1)pg/ml,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0±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5);有、无肾损害者血浆IL-13水平分别为(7.5±5.9)、(3.2±2.5)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有肾损害组均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提示IL-13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药物治疗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调研,跟踪药物疗效并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8.7%的患儿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9.6%),学龄期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良反应:西咪替丁与氯雷他啶联用致心前区不适1例(1.1%),肝功能受损1例(1.1%);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联用致药理作用拮抗3例(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不规范治疗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因,治疗过程中警惕西咪替丁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半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半年,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6.47%,观察组为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