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残留结石好发于胆囊多发细小结石患者,术后胆管梗阻症状出现于术后4 ̄80d,经过保守治疗及EST处理和开腹手术全部治愈。结论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应引起重视,术前发现胆管结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是避免胆管残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院江  钱飞  徐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38-1239
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300余例,其中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72-2273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处理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 00例LC后19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及转归.结果:LC后19例胆总管残留结石中结石自行排出3例,ERCP确诊15例,15例通过EST成功取石,1例为术后胆漏并发胆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行胆管造影排除残留胆总管结石.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积极处理,可减少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遗留胆总管结石治疗体会,降低类似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LC术后遗留胆总管结石患者相关病情资料。结果 LC术后含有3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其中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的患者有7例,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现象;给予EST治疗的患者含有16例,同时加以制酸、抗感染等联合治疗。1周后复查无明显异常后办理出院,随访半年时间内未见复发迹象;此外含有4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复查无遗留结石。结论患者经LC术后如无明显诱因产生腹痛发热等情况,需谨慎了解是否遗留结石可能,其次在治疗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兵  王宝仁  陈伟  郑嶙  孙毅群 《天津医药》2006,34(8):530-530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4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由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华建军 《贵州医药》2022,46(5):736-737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与研究2组(开腹手术治疗),各5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研究1组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研究2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2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GT(谷氨酰转肽酶)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1组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均低于研究2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1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后,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促进相关指标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ic cholecystect omy,LC)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行LC、胆总管探查术(LCDE)。结果 1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胆囊完整切除,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出,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5min,术后住院6~11d,平均8d,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结石残留、出血、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的前提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EST+LC(微创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开腹组),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手术成功,微创组术后未发现残余结石,开腹组残余结石率为21.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EST+LC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胆囊颈部结石行LC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胆囊颈部结石成功施行LC66例,成功率97%,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胆囊颈部结石施行LC时只要选择处理恰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时胆总管探查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30例胆总管探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探查阴性的原因有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恢复期6例,慢性胰腺炎5例,梗阻性胆囊炎6例,细小胆囊结石4例,胆总管胆汁浑浊7例,胆总管旁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胆总管内外因素可引起胆总管探查阴性,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等能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  相似文献   

12.
李富国 《北方药学》2011,8(4):52-53,10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ERCP检查者152例,将ERCP检查结果与B超、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结果:8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检测正确率显著高于B超、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X2=26.38,P〈0.05)。内镜取石成功率为93.8(76/81),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81.6(62/76),并发症发生率为6.2(5/81);其中急性胆管炎1例,急性胰腺炎3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1例。结论: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可作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发生,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4.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漏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本院23例LCBDE术后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率为4.24%。23例胆漏患者中,18例在术后24h内发现,5例在术后3~10d发现。一期缝合发生胆漏12例,T管周围漏8例,拔T管后发生胆漏3例。19例胆漏患者行腹腔引流,3例患者缝合漏口、重放T管引流,1例患者胆道重建治疗,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术中取尽结石,保持胆总管通畅,正确选择及安置T管,T管外窦道造影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是防治LCBDE术后胆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经胆囊管探查6例,14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12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邢雅翕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24-19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的52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管损伤6例,包括胆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胆囊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一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行Roun-en-y吻合术,其它患者恢复顺利。结论: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4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两组术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结石是否残留,术后2~20个月随访结石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1±21.4) mL、腹腔引流量(121.0±23.3) mL、手术时间(2.0±0.4) h、住院时间(9.3±1.5) d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4例(9.30%)中转开腹(其中3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1例因小肠严重粘连),对照组1例(1.67%)因确诊腹茧症而中转开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6.98%),对照组2例(3.33%);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两组患者结石均取净;术后随访2~20个月,观察组出现结石复发3例(6.98%),对照组2例(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效果显著,虽然术中中转开腹率较高,但手术适应证范围得以扩大且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并未明显增加,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者,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46例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不放置“T”管,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1根。结果 46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此术式安全可靠,解决了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给外科医师术中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