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23-425
目的:观察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行便秘检查的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在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行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排粪造影表现和钡灌肠造影表现,分析正常与异常排粪造影的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正常57例,横结肠下垂22例,结肠冗长64例,脾曲综合征4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例,会阴下降64例,内脏下垂32例,盆底疝18例,骶直分离6例,直肠前突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5例,直肠内全层套叠26例,直肠外脱垂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例。结论: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肠钡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结肠形态,为寻找导致便秘的病因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其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中23例表现正常,86例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86例患者中直肠前突5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6例,会阴下降29例,内脏下垂26例,直肠黏膜脱垂24例,直肠内套叠5例,其中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46例。结论排粪造影对便秘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排粪障碍性疾病患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掌握客观依据,进行对症治疗。方法回顾性对132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并使用卢任华标准进行测量。结果91例阳性,41例阴性,直肠黏膜脱垂或(和)内套叠23例,直肠前突2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5例,会阴下降7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0例,内脏下垂5例,肛管狭窄1例,肛瘘1例,内痔2例,直肠息肉1例,乙状结肠癌1例。结论排粪造影检查是目前排粪障碍性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此检查明显优于传统钡灌肠、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在出口性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出口性便秘患者,经肛门注入200 mL~300mL硫酸钡糊.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65例病例中,直肠前突48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5例,直肠内脱垂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乙状结肠冗长3例.结论:排粪造影为诊断出口性便秘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曾大奎  曹跃勇 《四川医学》2007,28(12):1339-1340
目的 提高对功能性便秘造影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42例成人功能性便秘采用灌肠或/和排粪造影检查分析,归纳其病因、分型、影像检查和表现。结果 阳性率92%,结肠型便秘85例;直肠型便秘12例,混合型便秘34例。结论 功能性便秘运用造影检查阳性率高,结肠运动与排粪反射状况是造影检查的基础,既可排除器质性便秘,并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定位与定性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7.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训  谢群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03-1704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耻骨综合征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科排粪造影248例,对其中28例耻骨直肠综合征的影像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测量耻骨直肠肌压迹、肛直角、肛上距等。结果: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典型X线表现:“搁架”征。结论:排粪造影对耻骨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简便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胃肠机对便秘患者进行动态排粪造影检查,选用4帧/s的采集速度数字化摄影,然后对直肠-肛管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17例便秘患者中出现直肠前突者16例,肛管狭窄1例,直肠前突患者合并盆底肌痉挛12例,合并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合并直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49例经直肠排粪造影和耻骨直肠肌肌电图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经尾骨下正中切口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直肠排粪造影了解其影像学变化.结果手术后排便困难均得到完全缓解,肛门坠胀或疼痛有15例未完全消除,但程度明显减轻;直肠排粪造影显示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结论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方法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5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2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异常组)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对照组肛直肠及盆底形态未见异常.异常组中,肛直肠形态异常者276例.盆底形态位置正常者124例,6例盆腔造影失败.盆底疝148例,其中112例直肠腹膜疝,22例间隔腹膜疝,11例阴道腹膜疝,3例网膜腹膜疝.盆底疝多伴随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套叠发生,不发生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疝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排便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94例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及FIESTA序列行轴位、斜冠状位及正中矢状等20个时相位的动态扫描。结果 94例静态及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均能良好的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征象,其中直肠前突35例,直肠下降19例,膀胱脱垂24例,子宫颈阴道脱垂2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13例,直肠内套叠10例,盆底疝6例、肠疝5例,耻骨直肠肌肥厚征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3例,直肠外脱垂5例,肛门内括约肌及提肛肌损伤2例,尿失禁伴膀胱疝1例,会阴下降51例,内脏下垂6例,骶直分离3例等多种异常,同时能直观观察肠疝、膀胱疝和盆底下降。结论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直观显示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多种器质性病变及盆底肌群的功能活动状态等综合信息,能够弥补临床和其他物理检查的不足,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的效果,为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23例便秘者进行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并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结果: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排粪造影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在病变的检出及严重程度的判定等方面明显优于钡液法。结论: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祝洪福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93-1194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通过动静态观察排便过程。观察患者静息、提肛、力排时充盈像和黏膜像。并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110例便秘患者中9例正常,101例异常。结论排粪造影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是传统钡灌肠和结肠镜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开展仿真排粪造影的部门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案。方法钡液法造影剂的配方用750g/L硫酸钡悬液。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配方为硫酸钡干混悬剂及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混合物。对23例便秘患者进行钡液法排粪造影与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并作自身对比。结果力排相排空时间仿真排粪造影显著大于钡液法排粪造影。使用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直肠容积约为钡液的两倍。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钡液法排粪造影。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性状与正常人粪便相似。结论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调配简便,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金洪  于福全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22-1323
目的:探讨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复合型便秘的手术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便秘患者行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检查,根据结肠冗长情况及出口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结果:直肠前突者20例,赢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17例,乙状结肠冗长26例,肝曲冗长9例,横结肠冗长7例,牌曲冗长7例;其他(包括器质性病变)1例。均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结肠双重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对复合型便秘有重要的手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排粪造影的正常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对110例无肛直肠临床症状者作了排粪造影检查。男性5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3.15岁。其中82例表现正常,28例表现异常。排便时正常表现:(1)肛管直肠角(ARA)增大。轴线法测量ARA平均增大21.27°,近似轴线法测量平均增大36.72°。(2)耻骨直肠肌压迹变浅或消失。(3)肛管长度缩短及肛管开放。肛管长度(AL)平均缩短1.20cm,肛管宽度(AW)平均为2.23cm。(4)盆底抵抗力良好。排便时会阴下降(DP)<3.0cm。在女性直肠阴道隔无变形。(5)末段直肠内钡剂大部或全部排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治疗PD排便障碍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将纳入的102例PD患者,依据排便障碍诊断标准分为PD排便障碍组(44例)和非排便障碍组(58例)。应用PD证候量表(PD-PES-13)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析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以髓减积分数值为最高,排便障碍组(9.44±5.98)分,非排便障碍组(9.18±5.60)分。经卡方检验,PD排便障碍患者脾虚比例高于非排便障碍患者(P<0.01)。PD排便障碍患者中,髓减证与HOEHN&YAHR(H&Y)分级呈正相关(P<0.05);髓减证、肝风证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积分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PD可能以髓减证突出。脾虚对伴发排便障碍的PD患者可能存在影响。PD排便障碍患者H&Y分级越高髓减证越重。随着UPDRS积分升高,PD排便障碍患者髓减证和肝风证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排粪造影方法,报告160例造影结果。对照组52例中2例(385%)异常;排粪障碍组108例,仅18例(1667%)未见异常,提出了肛直角和肛上距正常测量值。报道主要异常X线表现。探讨了排粪造影检查对于肛管直肠部及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