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 方法2004年2月~2007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年龄在14~85岁之间,所有患者中有69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另17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未做过任何检查。 结果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71例在胃、小肠或结肠发现病变,病变的总诊断率为82.56%(71/86),胃内黏膜病变检出率为44.19%(38/86),主要有胃内小动脉出血6例,胃内黏膜糜烂、浅溃疡19例,胃内隆起或息肉13例;小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2.09%(62/86),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2例,小肠多发息肉8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11例;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3例,其中7例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黏膜糜烂27例;小肠憩室4例,15例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未发现病变。有26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2处以上的病变。 结论M2A胶囊式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176例有消化道症状,92例为健康查体者。 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267例完成检查,其中204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6.4%。检出病变包括食管病变52例(25.4%),胃部病变74例(36.2%),小肠病变89例(43.6%),结肠病变28例(13.7%)。3例小肠间质瘤,1例克罗恩病,1例小肠淋巴瘤,2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手术前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CT、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小肠间质瘤腹部CT证实,1例克罗恩病全消化道造影诊断可疑。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可能被常规影像学检查所漏诊。胶囊内镜可能发现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检出的小肠疾病。方法:分别用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钡造影检查及胶囊内镜,对确诊或未确诊克罗恩病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前瞻性评估。每位检查者对其他检查方法的结果保持盲性。顾问医师在检查之前和之后完成调查问卷。结果:22例确诊克罗恩病的患者作为1组,21例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为2组。对1组患者而言,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比其他两种检查方法发现更多的糜烂病灶(P<0.001);在2组患者中,2例患者确诊为克罗恩病,但就检出率而言,三种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疑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镜下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现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5例,息肉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疑有小肠疾病的9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滞留小肠1例,检查成功率98.98%.共发现小肠病变71例,未见异常27例,病变检出率为72.4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可以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0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0例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55.0%).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4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溃疡2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绒毛萎缩6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严重伴回盲部占位1例.(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4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2例,阳性率85.7%.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7例,小肠溃疡2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3) 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60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总检查25%.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3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结果 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出小肠病变68例,检出率为66.02%,其中检出小肠寄生虫9例,小肠溃疡5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间质瘤2例,息肉3例,小肠多发异常隆起1例,小肠憩室2例,血管畸形30例,非特异性炎症1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安全性好,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旭妮  周军  林琪  洪捷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4-110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病变29例,阳性检出率为85.3%;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0例,小肠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3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鹿博  吴萍  郭永高 《现代医学》2011,39(3):287-28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例疑有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胶囊内镜检查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2例患者,全部获得小肠资料。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20例,其中小肠黏膜散在充血糜烂考虑急、慢性炎症者8例,占40%;小肠血管畸形5例,占25%;小肠多发息肉3例,占15%;小肠溃疡及增生性病变临床诊断克罗恩病3例,占15%;小肠肿瘤1例,占5%。总阳性检出率47%,总阴性检出率53%。在42例中2例胶囊在食管内停留超过2 h,1例应用胃镜送入胃内,另1例于3 h后胶囊自行进入胃腔。胶囊在工作时间内能顺利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37例,直至电池耗尽尚未进入结肠5例。结论:胶囊内镜在怀疑小肠疾患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是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特别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8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77.34%(99/128),其中小肠疾病占60例,小肠外疾病39例。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73min,食管内通过时间平均为96s,胃内通过时间平均为52min,小肠内通过时间平均为249min。在检查记录有效期内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内117例,11例发生胶囊滞留,其中1例糖尿病患者胶囊滞留于胃内,2例胶囊滞留于小肠内肿瘤造成的肠腔狭窄处近端,经手术取出,8例由于肠蠕动减弱胶囊滞留于小肠内。126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3d内均顺利排出体外。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痛苦,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4.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老年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不适、消瘦等症状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接受CE检查的患者13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75例)和对照组(<60岁,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CE检查情况,包括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即胶囊在电池耗尽后通过回盲瓣进入大肠的患者比例)及胶囊滞留率(指胶囊2周或超过2周时间仍不能从消化道排出的患者比例),CE的图像质量、对小肠疾病检出率及所见病变的类型。结果 老年组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囊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小肠疾病检出率(61.3%)高于对照组(43.5%)(P<0.05);老年组检出的小肠疾病以血管性病变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黏膜损害为主,而对照组以小肠溃疡为主。老年组OGIB 的CE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其他症状(P<0.05)。结论 CE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运行时间较长,但胶囊滞留率与中青年患者无差异,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并且对老年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尤其对OGIB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 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最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最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最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对24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21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受检者中,小肠息肉7例,小肠新生物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钩虫病2例,阴性9例,病变检出率为62.5%,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佳,无任何并发症,检查成功率10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