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48例Ⅱ2错患者为研究组,50例I类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S-Go/N-Me),与唇齿关系项目(U1-SN角、L1-MP角、U1-PP、U6-PP、NLA角、Stmi-U1、LL-U1、UA-U1、UA-1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1错UA-U1、UA-1减小,NLA减小,Stmi-U1减小,其唇齿关系上中切牙明显唇倾并与上唇过度贴合,上唇外翻,下唇对上中切牙覆盖明显减少。Ⅱ2错U1-PP增大,UA-U1、UA-1增大,Stmi-U1增大,其唇齿关系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伸长;上唇与上中切牙分离;下唇过度覆盖上中切牙牙冠。结论Ⅱ1错呈唇封闭不足的状态,Ⅱ2错呈唇封闭过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he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h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he、48例Ⅱ^2错he患者为研究组,50例Ⅰ类he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S-Go/N-Me),与唇齿关系项目(U1-SN角、L1-MP角、U1-PP、U6-PP、NLA角、Stmi-U1、LL-U1、UA-U1、UA-1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1错heUA-U1、UA-1减小,NLA减小,Stmi-U1减小,其唇齿关系上中切牙明显唇倾并与上唇过度贴合,上唇外翻,下唇对上中切牙覆盖明显减少.Ⅱ^2错heU1-PP增大,UA-U1、UA-1增大,Stmi-U1增大,其唇齿关系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伸长;上唇与上中切牙分离;下唇过度覆盖上中切牙牙冠.结论Ⅱ^1错he呈唇封闭不足的状态,Ⅱ^2错he呈唇封闭过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与正常(牙合)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牙合)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牙合)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牙 合患者21 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 NA, 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 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 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 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 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探讨上中切牙唇倾度对其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安氏Ⅱ类且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成年患者,通过锥形束CT和Dolphin11.9软件在切牙管腭侧开口平面(F1)和根尖平面(F2)上分别测量切牙管到上颌中切牙之间的相关数据,根据∠U1?PP角度分为上颌中切牙唇倾组、直立组、舌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腭侧开口平面和根尖平面上,上中切牙近中缘至切牙管的距离(Lml)分别为(3.27±1.02)mm、(3.07±1.35)mm。腭侧开口平面上,3组切牙管侧缘到同侧上中切牙的距离(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唇倾组明显小于直立组和舌倾组;根尖平面上,3组L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舌倾组明显大于唇倾组和直立组。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前牙内收是有限度的,唇倾组的上中切牙牙根更接近切牙管,舌倾组牙根更远离切牙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牙合]的颅面特征,为该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60例和安氏Ⅱ^1分类低角错[牙合]48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低角错[牙合]组蝶鞍角(N—S—Ar)、颅底的曲度增大;上、下颌骨与颅底的前后向关系均显后缩,尤其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后牙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后牙牙槽高度L6-PP(mm)增大;上下切牙间角显著减小。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牙合]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成人患者24例,拔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突度的7个项目和硬组织侧貌突度11个项目的变化值。结果(1)鼻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厚度增大,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小(P<0.05);(2)ANB角、U1-NA角、L1-NBmm、U1-SN角、U1-NAmm、L1-MP角、OJ减小,U1-L1角增大(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表现为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3年就诊于本院处于青春发育期的22例正畸患者,通过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结合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的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离(mm)、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角U1-L1、角L1-MP、A-Npog等结果较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侧貌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上唇突度减小更加明显。结论: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单纯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面型及咬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4例,拔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突度的7个项目和硬组织侧貌突度11个项目的变化值.结果 (1)鼻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厚度增大,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小(P<0.05);(2)ANB角、U1-NA角、L1-NBmm、 U1-SN角、U1-Namm 、L1-MP角、OJ减小,U1-L1角增大(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表现为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1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分析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1/3,唇部突出明显,上唇凸度及位置可以反映骨性上颌前突程度,而下唇明显增厚,对安氏Ⅱ1错(牙合)侧貌有一定代偿作用.面凸角、Z角、上唇基角及上唇-审美平面距可综合应用,以评价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 ANB 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MRC和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分析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至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25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组分为两组,包括MRC组13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9.1±1.3)岁;Twin-block组12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0.9±1.1)岁。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拍摄。通过Dolphin软件对颅颌面软硬组织进行数据测量。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组下颌骨矢状和垂直向生长、下齿槽座角增大、上下齿槽座角减小、下切牙唇倾增加、上切牙舌倾、覆盖减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n-block组患者的上下齿槽座角降低、下切牙唇倾增加、上切牙舌倾、覆盖减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MRC与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临床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奉晓斌 《广东医学》2006,27(7):1062-1063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适应证、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单颌拔牙的模式,将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侧貌外形,尖牙呈Ⅰ类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平均疗程为(18.6±3.4)个月.Z角增加6.14°,U1-FH角减少13.64°,L1-MP角增加3.7°,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3.50mm和1.73mm,上下牙弓长度减小8.15 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上颌单颌拔牙可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小伴轻度拥挤的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 ,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 1/ 3,唇部突出明显 ,上唇凸度及位置可以反映骨性上颌前突程度 ,而下唇明显增厚 ,对安氏Ⅱ1错牙合侧貌有一定代偿作用。面凸角、Z角、上唇基角及上唇 -审美平面距可综合应用 ,以评价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6.
应用MBT矫治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畸形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氏Ⅱ类一分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其牙特征是磨牙远中关系,上颌切牙唇倾、上下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本人应用直丝弓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进行矫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Free-edge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拔牙病例,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骨、牙[牙合]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2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Free-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SNA、SNB、ANB、U1/SN、U1/NA角、U1/NA距均减小,U1/L1角显著增加,覆盖减小了6.16mm,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A—SP减少了3.22mm,U1E-SP减少5.08mm,UM-SP、LM-SP分别增加了1.98mm和2.27mm,ULEnPog、LLEnPog明显减少,NLA及上下唇Z角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edge矫治技术能有效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显著内收前牙,减少覆盖及软组织突度,同时能较好控制前牙转矩及磨牙支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后,SNB角增大,ANH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L6-MP角减小.上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矛少量唇倾,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的战小.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编.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的疗效肯定,患者的面形有一定的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例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头影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的骨组织、牙组织变化以及软组织变化,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后,上、下前牙分别内收了7.55 mm和3.05 mm,上、下唇相对E平面突度分别减小3.02 mm和2.74 mm,面凸角、Z角和鼻唇角分别增加2.39°、3.72°和8.11°,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凸角变化与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变化呈正相关(r=0.411,P0.05),与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402,P0.05); Z角变化与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及下唇突度变化呈负相关(r=-0.414、-0.421、-0.435,P0.05);鼻唇角变化与上切牙突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和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542、-0.388、-0.516、-0.400,P0.05)。结论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大幅内收,鼻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侧貌改善与上下切牙内收、上下唇突度变化存在中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殆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安氏Ⅱ类2分类错殆,此类患者除有远中磨牙关系之外,前牙特征常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伴深覆殆及某种程度的拥挤,对此类型错殆的拔牙设计不能简单地以牙弓间隙分析为依据,因为此类患者的矫治常采用开展前牙向唇侧以矫治上中切牙舌倾和新闭锁型深覆合,与此同时上前牙的拥挤也得以解除如轻易拔牙,很可能在牙弓中余留过多的间隙而使矫治陷于困难,下前牙也需唇向开展以建立正常覆盖关系,因此,对此类型患者除非牙弓有极严重拥挤,否则拔牙设计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