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我们联合应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TAMR)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技术为62例冠心病病人实施了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将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的21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两组,CABG组: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OPCAB组:120例,行OPCAB。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损害、再血管化指数、移植血管血流量、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等。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两组在死亡率、冠状动脉内膜剥脱率、心房颤动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再血管化指数、移植血管血流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PCAB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Cr〉100μmol/L)、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少于或低于CABG组(P〈0.05)。结论OPCAB适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而且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减轻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 210例,CCABG 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 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 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W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W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2年2月完成的CABG218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15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66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死亡5例。1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3天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第2天死于急性肺梗死;2例因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213例治愈出院。随访有6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有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技巧的完善、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CABG早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炎症因子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心肌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CABG组(A组,13例),OPCAB组(B组,2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24h和48h进行血样检测,分别测定TNF-α、IL-1β、IL-8和IL-10水平。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如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发热时间等。结果:两组在年龄、冠脉病变程度、心功能和血管旁路移植数目上相似。术后IL-8水平OPCAB组相对稍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围术期CABG组IL-1、TNF较OPCAB明显为高(P<0.05)。但炎症因子IL-10 OPCAB组却较CABG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高峰。最后,CABG较OPCAB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且发热时间延长。结论:与CABG组相比,OPCAB组围术期炎症反应和术后并发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7—2013-12间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组患者分为CABG组(实施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OPCAB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OPCAB组在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旁路移植支数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CABG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CABG相比,OPCAB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治疗根据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划分的高风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手术获益,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6月至201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脏外科共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211例冠心病患者,在初次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将同期伴有瓣膜、左心室或主要血管手术的患者剔除。其中52例患者行CABG,男39例、女13例,年龄(61.5±6.5)岁,159例患者行OPCAB,男104例、女55例,年龄(63.9±7.2)岁。根据EuroSCORE计算每例患者的手术死亡率的预测风险(PROM)分值,PROM≥6的患者进入高风险组。比较OPCAB和CABG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与输血量、血管吻合的支数、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高风险组的30 d心血管事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术后心绞痛、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OPCAB组和CABG组患者的左主干病变相似,其中OPCAB组血管吻合的支数(2.75±0.82)支,CABG组血管吻合的支数(2.83±0.58)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与CABG组在手术时间[(3.92±0.79)h vs.(6.83±1.53)h]、胸腔引流量[(983.14±802.39)ml vs.(1 620.40±879.32)ml]、输血量[(1 289.30±668.08)ml vs.(2 325.30±491.98)ml]、住ICU时间[(3.90±1.33)d vs.(5.08±1.78)d]、呼吸机辅助时间[(9.63±3.32)h vs.(13.76±3.7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30 d死亡率与CAB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vs.3.85%,P〉0.05)。高风险子组中的患者,30 d卒中发生率CABG相比较OPCAB的比值比(OR)为5.7(95%CI 1.28~25.09,P〈0.05),30 d心血管事件和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 OPCAB与CABG在生存率和血管吻合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相对于CABG,OPCAB在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与输血量及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上都具有优势。在基于EuroSCORE评分的高危患者中,OPCAB相对于CABG更有利于短期卒中预防。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迄今已有近 4 0年的历史 ,每年全世界手术约 80万例 ,其疗效和方法已为全世界推崇和公认。由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 CAB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有利于美容 ,这已成为其各种手术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Off- pump CABG,OPCAB)几乎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CABG)同时起步 ,1964年苏联 Kolessov完成了第 1例 OPCAB,1972年 Ankeney报道了 143例 OPCAB的结果 ,但并未得到足够的…  相似文献   

9.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功能损伤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我们比较研究体外循环(CPB)与非体外循环(Off-pump)CABG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 CABG)的原因及临床资料,以提高OPCAB的成功率。方法8例患者中转为on pum p CABG的原因为:2例术中发现心肌桥,处理时出血难以控制;6例因术中严重的低血压,其中3例是在搬动心脏时,另外3例在切开靶血管时。中转患者中2例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其他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体外循环时间为101.8±8.5 m in。结果8例中转患者中无住院死亡;1例发生轻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中转后术中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完成手术。OPCAB患者与中转on pum p CABG患者比较左心室舒张期末压(13.5±4.5mmHg vs.19.1±6.7mm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4)。结论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增高是OPCAB的高危风险因素,如果>20 mmHg应首选on pum p CABG;急诊手术、心肌桥亦是OPCAB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病人住院费用的差别。方法将679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分为CCABG组与OPCAB组,对比两组住院费用及各项分类住院费用的差别,包括西药费、化验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麻醉费、血费、材料费、护理费、膳食费及其他费用。结果CCABG组合计住院费用高于OPC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类费用中,CCABG组的西药费、手术费、血费、床位费及护理费高于OPCAB组,而OPCAB组材料费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化验费、检查费、治疗费、麻醉费、膳食费及其他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组合计住院费用与CCABG组相仿,而OPCAB组的材料费用显著高于CCABG组。  相似文献   

12.
8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8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80~89岁.均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CABG(OPCAB).结果 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胸骨哆开各1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29d.术后1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应用左心辅助装置(BVS5000),1例术后3 d再次行OPpcABG术.结论 CABG手术治疗高龄冠心病者有效.全身脏器功能衰退是高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采用OPCAB可有效地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PQ蛆)术中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ICAM-1 mRNA)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方法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OPCAB组(8例)、CABG组(8例)和CABG+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8例)。所有肺组织标本均采用右上肺边缘组织制作,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病理学观察方法,探讨术中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分布以及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OPCAB组,ICAM-1 mRNA在所取组织中仅少量表达。CABG组。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强,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支气管内皮细胞、肺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组织细胞。CABG+N-乙酰半胱氨酸组ICAM-1 mRNA表达明显受抑。结论非体外循环下CABG能明显减少ICAM-1 mRNA表达。体外循环下肺内ICAM-1 mRNA的表达增加是CPB后CABG术后肺损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乳内动脉的利弊.方法 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20日,1471例70岁以上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共,占同期6156例单纯CABG手术者的23.10%.其中男1030例,女441例,年龄(73.3±3.9)岁.1395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76例采用体外循环(on-pump CABG),其中12例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on-pump beating heart CABG).旁路移植移植旁路血管(3.12±0.68)支.按移植血管材料分为2组:A组:564例全部应用大隐静脉;B组:907例患者应用左乳内动脉建立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手术,其中42例应用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进行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其余靶血管均应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旁路移植.结果 A组死亡12例(2.12%),B组死亡19例(2.0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早期引流量明显高于A组,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伤口愈合不良和IABP使用例数等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旁路移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选择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旁路移植旁路血管材料,不增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乳内动脉在远期通畅率方面的优势明显,建议70岁以上高龄患者旁路移植优先选择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旁路移植旁路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评分系统(SinoSCORE)和欧洲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对中国人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OPCAB病人资料来自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2004-2005年数据库,观察终点为术后院内死亡.分别用Sin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两种模型计算病人预计病死率,并与实际病死率比较.校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利用 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4920例病人中73例发生院内死亡,实际病死率1.48%,SinoSCORE模型和EuroSCORE模型预测的病死率分别为2.73%、4.13%.SinoSCORE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36,AUC=0.794;EuroSCORE模型Hosmer-Lemeshowrny拟合优度检验P=0.01,AUC=0.756.Sin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两种模型的区分度均较好,但SinoSCORE的校准度明显优于后者,即两种模型均能预测术后死亡,但SinoSCORE对术后病死率的预测更加准确.结论 SinoSCORE模型比EuroSCORE模型更适用于中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术后早期死亡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 方法 将 170例 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 )患者分为 OPCAB组和 CCABG组 ,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 ,OPCAB组与 CCABG组间曾行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和 3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 31.8%比 18.3%和 5 9%比 78% ,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3.6± 0 .8支比 4.3± 1.0支 (P<0 .0 1) ,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 ,住院费用较低 (P<0 .0 5 )。但术后并发症如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OPCAB组为 9.8% ,CCABG组为 14.6 % ;OPCAB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死亡 1例 (P>0 .0 5 )。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 CCABG,其近、远期效果仍  相似文献   

17.
Heartstring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在OPCAB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术中行升主动脉操作造成内膜斑块脱落引发.随着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广泛开展,因主动脉插管造成的冠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下降.但大隐静脉仍是绝大多数冠脉搭桥术的主要选材,需要在升主动脉上进行外科钳夹及打孔操作,因此,主动脉斑块脱落仍然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的桥血管近端吻合辅助器械应运而生.现将我们对60例行OPCAB病人应用Heartstring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为27例病人使用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共放置冠状动脉近端吻合器36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PCAB)在左主干病变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特点。方法 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97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施行了OPCAB,同期为86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PCAB和CABG组术前平均年龄(68.1±4.9)岁对(64.3±6.5)岁,P〈0.05;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0.3%对2.3%,P〈0.05;术前肌酐高于正常者5.2%对0,P〈0.05;术前脑梗塞病史12.4%对3.5%,P〈0.05。术后OPCAB和CABG组病死率为1.03%对1.16%,P:0.93;房颤发生率14.4%对27.9%,P=0.02。结论 对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OPCAB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2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41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脉搭桥,OPCAB),对318例施行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CAB),现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