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岳峰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4,21(11):1011-1011
患者男性,23岁。因高热、全身骨骼疼痛20余天入院。入院前乡医院曾给予抗生素及止痛药物治疗无好转,WBC6.4×109/L,HGB56g/L,PLT21×109/L,遂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39.2℃,BP120/70mmHg(1mmHg=0.133kPa),P108次/min,意识清,贫血面容,四肢及胸腹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多处骨骼压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行骨穿,有2次为干抽,1次抽出少许暗褐色骨髓液,检验报告示,骨髓稀释,涂片仅见少量有核细胞,呈嗜碱性,细胞结构模糊不清。骨髓活检提示:骨髓结构仅见轮廓,呈均匀红染,细胞结构破坏呈溶解状。外周血涂片… 相似文献
3.
4.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veolar softpart sarcoma,ASPS)是发生于软组织的一种分化方向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文献上大部分为个案报道,现就我科所见2例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1 病例介绍例1:女性,37岁.因发现左大腿外侧肿块数年就诊.行细胞学穿刺见异型细胞,建议手术切除送病检.术前检查肝肺等未见异常.术中见肿块界限尚清,行扩大切除.例2:女性,27岁.因发现右小腿下段外侧肿块5年余就诊.临床疑横纹肌肉瘤行手术切除.术前检查肝肺等未见异常.肉眼检查:例1瘤体6 cm×4 cm×3 cm,表面灰白色,光滑,切面实质性,似有包膜.例2瘤体5 cm×2.5 cm×2 cm,表面灰褐色,切面可见一直径约1.5 cm的结节,实质性.显微镜检查:肿瘤主要由排列成"腺泡样"的瘤细胞巢组成,细胞巢之间为宽窄不等的纤维性间隔(见图1,图2),腺泡之间为衬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见图3),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丰富,细胞界限清晰(见图4),未见明显核分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成功率和改善预后。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例新生儿阑尾炎,并结合全国1980年1月至2018年9月主要中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新生儿阑尾炎321例报告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包括本文报道的2例,国内1980年1月至2018年9月共报道323例新生儿阑尾炎,男女比例2.3: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呕吐、拒乳及反应差,查体以腹部压痛、腹胀、肠鸣音改变为主。初始诊断新生儿阑尾炎仅61例(18.9%),腹部彩超可见阑尾及其周围病变、右下腹包块、腹腔积液,分别占26.9%、25.6%、19.9%;304例(94.1%)行手术治疗;85.4%治愈,3.1%好转,6.5%死亡,5.0%失访。结论:新生儿阑尾炎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腹部彩超改变较为特异,因此,需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降低新生儿阑尾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癌肉瘤,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显微镜下为鳞癌和梭状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膀胱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对分期较晚的病例,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膀胱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表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uome,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为特点,并有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由于本病的发生机制与针对造血干祖细胞的自身免疫有关,患者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故而本病可与风湿病伴发。今报道5例风湿病伴发MDS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AML)亦称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本瘤的检出率增加。但据Settakorn^[1]统计,至1999年世界报道仍不足300例。我院收治l例,报道如厂。 相似文献
9.
10.
11.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1-3]。一般可通过影像学诊断明确,但当肿瘤体积较大、占据范围广,与子宫分界不清、难以定位时,则难与附件来源肿瘤鉴别。我院于近期诊治1例经病理证实为巨大子宫肌瘤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婴儿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婴儿组织胞浆菌病,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婴儿HP以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找到组织胞浆菌确诊。结论 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婴儿HP临床表现多样,以播散型为主,病情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即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救治失败。确诊有赖病原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肉瘤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传统多开腹手术治疗,我院2006年8月收治1例行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以“体检发现左腹部肿物5个月”为主诉于2006年8月12日拟“左腹部肿物待查”收住院。缘于入院前5个月体检行B超检查时发现左腹部有一囊实性肿物,被建议手术治疗。患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呕血、黑便,无身体消瘦和贫血。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辅助检查:B超示:左腹部肿块大小6.5cm… 相似文献
1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多血质、高血压、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及出血倾向.早期不易发现,以溶血为初发症状的较为罕见,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高对生物药品导致骨髓坏死的认识,并探讨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对病例特点进行分析,讨论骨髓坏死与原发疾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关系。结果骨髓坏死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出现骨髓坏死,常与粒细胞缺乏期G-CSF半衰期较正常情况下延长,刺激骨髓内细胞增生,加重微循环障碍,致骨髓缺血缺氧有关。结论急性白血病缓解状态下,由药物导致的骨髓坏死如诊断及时准确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患者,男,58岁,住院号890793。因“头痛10天,发热寒战6天”与2004年3月9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后转入中西医科。患者入院前10天受凉后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在39℃。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视物旋转,无咳嗽咯痰,无潮热盗汗,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及皮肤粘膜出血点,无黄疸,无胸闷胸痛,无体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2年来连续收治3例骨髓坏死(BMN)病人,现报道如下。例1,男26岁,学生。曾于1994年在地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间断服马利兰和中药治疗。1996-06-04因未梢血白细胞9.8×109/L而停药。停药后3d自觉无力、发烧,体温37.5℃左右,骨痛,于1996-06-04入院查体:脾大肋下5cm,其它无阳性体征。末梢血:Hb142g/L,WBC2.0×109/L,PC125×109/L,分叶0.50。淋巴0.47,单核0.03。骨髓像:增生度III级,粒系杆状核百分比增高.红系各阶段百分比增高,巨核2个,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无效,持续高热(39-40),末梢血: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