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血流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以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研究督脉针刺法对脊髓损伤后伤段SCBF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致伤前、致伤后30min、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可明显抑制伤后SCBF的下降趋势,尤其4h针刺组SCBF下降较对照组尤为缓慢(P<0.01)。提示:针刺能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SCBF的下降幅度,改善脊髓微循环,从而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脊髓急性损伤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受试对象,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督脉电针治疗,动态观察了针刺对不同时相点光、电镜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术后7天脊髓组织呈进行性变性过程,28天后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结构恢复正常。针刺组的各时相点均较对照组的病变损害轻。结论针刺能明显地减轻和延缓伤后早期病理损害,并能明显地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MDAR1表达的影响,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及促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SD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实验组按3mg/kg的剂量将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1次,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对照组采用同样方式给予0.9%氯化钠溶液.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天、3天、7天和14天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内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外伤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M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在1d时较低(P<0.05),3d、7d、14d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鼠中度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找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小时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探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h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其结果显示:针刺可抑制伤后脊髓血流量的下降趋势,2h至8h针刺治疗作用明显,尤其4h针刺组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显著(P〈0.01)。提示:针刺对早期脊髓损伤具有明显治疗效益,其最佳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急性脊髓损伤SCEP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吴永刚  孙申田 《中国针灸》1998,18(6):351-353
以大鼠为受试对象 ,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应用督脉电针治疗 ,动态观察了 SCEP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针刺组术后各时相点 SCEP波幅的恢复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 SCEP的峰潜伏时未见明显改变。提示针刺能促进损伤后 SCEP波幅的恢复 ,进而说明针刺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具有可靠疗效 ,并就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 ( SCI)后的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明显下降 ;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针刺组的坏死面积明显减小 ,残存的神经组织较损伤对照组多。结论 针刺能明显地提高 SCI大鼠的运动功能 ,明显改善大鼠 SCI后的病理损害 ,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 ,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红  王爱东 《新中医》2003,35(11):46-4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矩阵针灸、肌力训练、膀胱及肠道功能训练、转移及步态训练等方法,对30例SCI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另选30例以能量合剂、红花注射液治疗作对照组,2组均以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SCI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9.
针刺抗脊髓损伤临床与机理研究概况周羚,黄诚(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主题词脊髓损伤/针灸疗法,截瘫/针灸疗法脊髓损伤是外力的作用致使脊髓或马尾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截瘫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脊髓损伤一直为神经外科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体感诱发电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化变化.结果发现脊髓损伤后NGF和TrkA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NGF和TrkA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和CBS评分显示,电针组明显优于减压组,电针组与减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电针治疗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是通过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介导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鼠中度(50g-cm)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探讨针刺在脊髓损伤早期治疗作用,探寻其最佳治疗时机。于致伤前、致伤后30分钟,1.5h、3h、6h、12h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4h内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其结果显示:针刺可抑制伤后脊髓血流量的下降趋势,2h至8h针刺治疗作用明显,尤其4h针刺组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显著(P<0.01)。提示:针刺对早期脊髓损伤具有明显治疗效益,其最佳时间为脊髓伤后2h至8h。  相似文献   

12.
赵铎  王伟 《新中医》2012,(10):125-127
目的:探讨女贞子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造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在造模成功后6个时间点(1h、6h、24h、3天、6天、14天)取出脊髓标本,检测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造模后6h测定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脊髓组织HSP7。的表达在所有时间点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且表达高峰提前至1天;治疗组于损伤后6h,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贞子在脊髓损伤旱期有效清除自由基,显著增强损伤部位HSP70的表达,保护脊髓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段灰质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术后7d,损伤段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电针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抑制损伤部位GFAP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从而有利于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在脊髓损伤(SCI)早期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2月~2008年8将54只SD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根据Allen's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立即管饲白藜芦醇100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MPSS)100mg/kg;通过比色法观察脊髓损伤8、24及72h后白藜芦醇组脊髓COX及SOD活性的变化,并与MPSS(甲基强的松龙)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在脊髓损伤后8、24及72h白藜芦醇组COX活性与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白藜芦醇对脊髓损伤具有明显干预作用,而且白藜芦醇组与MPSS组间仅损伤后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在脊髓损伤后8、24及72h白藜芦醇组及MPSS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提高SOD活性,但在脊髓损伤后8及72h白藜芦醇组与MP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24h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藜芦醇在脊髓损伤早期能够有效上调COX和SOD活性,对损伤后脊髓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续骨、化痴通路中药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WD法和挤压法相结合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予以截瘫康丸和强的松治疗,应用斜板实验、Tarlov评分、肌力分级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并观察大鼠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截瘫康丸可改善脊髓损伤模型的运动功能。结论:截瘫康丸对急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性分析针刺治疗前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变化;同时,运用全自动义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ACHE和SDH含量减少;ACP含量增加。而针刺组针刺后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点ACHE、SDH酶含量高;ACP酶含量低,结论:针刺能调节脊髓损伤后前角  相似文献   

17.
1996—2002年,我们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针刺治疗脊髓损伤20例,并与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1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的诱导分化。方法 25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用改良Allen’s重物坠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于2周后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的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estin、Brdu、NSE、GFAP的表达。结果 Nestin和Brdu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假手术组最少;NSE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但少于假手术组;GFAP的表达模型组高于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最低。结论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性磷酸酶检测对针刺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实验神经生物学方法对针刺治疗截瘫作了初步的研究。用Allen氏致伤法损伤成年猫腰1节段脊髓,伤后动物出现截瘫,随机分为两组,(1)电针组,伤后4小时给以电针治疗,选穴:双侧足三里,双侧环跳及损伤部位上下各一夹脊穴;刺激强度6mA50Hz;每日一次,持续20分钟;(2)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损伤后3天和7天动物分别作酸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检测,电针组该酶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P<0.01)。该结果提示电针可使损伤脊髓内酸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ACP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酪氨酸磷酸化的水平而刺激细胞的生长。ACP可能起到在损伤早期促进损伤而在损伤恢复期又促进再生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及药物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之理  李瑞午 《中国针灸》1998,18(9):551-553
应用 AL L ENS法造成大鼠腰髓 1~ 2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电针组、药物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表明 ,电针双侧“环跳”、相应“夹脊”穴与肌注三磷酸腺苷对大鼠腰髓损伤后截瘫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运动实验和感觉实验均优于对照组 ,损伤后 4周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组织切片观察 :通过损伤部位的 HRP所标记的细胞数量针刺组与给药组优于对照组 ,其溃变纤维的数量则反之。说明电针与药物在脊髓损伤的恢复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