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炎性病变,为小儿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如累及。肾脏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往往此时肾脏受累已较久,而且是否累及肾脏又决定其远期预后,故早期监测。肾脏是否受累对其预后及治疗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PKC-βⅡ及IV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枸杞多糖干预组,检测糖尿病成型12周时各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及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枸杞多糖干预组肾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均有改善,且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低。PKC-βⅡ、Ⅳ型胶原与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存在正相关。结论:枸杞多糖可以通过抑制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红伶  薛兰芳 《云南医药》1992,13(4):205-206
自1964年Bergard从尿中分离出β_2—微球蛋白(β_2—MG)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功能及在肾脏中的代谢做了广泛研究,本文对8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和尿β_2—MG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疾病,尤以肾脏损害多见。若能及早发现肾脏受损状况,对SL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3例各期SLE病人血清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以及尿蛋白定性作对比检测,发现血清及尿液β2-MG测定对SLE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羟苯磺酸钙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双双  刘晓城 《医药导报》2005,24(7):573-575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羟苯磺酸钙溶于纯化水按100 mg·kg-1给大鼠灌胃,q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纯化水。6个月后进行肾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肾组织内皮素(ET)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肾组织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的肾功能及肾脏病变明显改善;血清和肾组织ET水平降低;肾组织局部TGF-β1的表达减少。结论羟苯磺酸钙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ET和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3):38-41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argassumfusi forme polysaccharide,SF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经链脲佐菌素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试验组给予SFPS 1.6,0.8和0.4 g.kg-1.d-1,灌胃治疗4 w。12 w后,观察肾功能、尿蛋白、肾脏病理变化。并以逆转录PCR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母亲DPP同源物7(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homolog 7,Smad 7)的表达。结果 SFPS能显著改善肾脏功能。模型组大鼠肾脏TGF-β1和Smad 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SFPS试验组TGF-β1和Smad 7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SFPS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肾脏TGF-β1和Smad 7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同期测定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尿TGF-β1以及24h尿白蛋白(UAE)、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TGF-β1,α1-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排泄增高的发生率随24h尿UAE的增加而增加;尿TGF-β1与α1-MG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TGF-β1升高与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86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人群进行肾小球滤过率(GFR)、血β2微量球蛋白(BrMG)、尿β2-MG、尿α1-MG、尿微量白蛋白(Alb)联合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用SPECT测量GFR与用高敏感度的RIA法检测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是鉴别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的良好方法。相互之间达到互补作用.有助于对肾脏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及对其损害部位及范围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6年10~12月对40例新、老糖尿病患者作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放免测定,以观察其早期肾脏损害总结于下。对象与方法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25)Iβ_2-m 放免测定  相似文献   

10.
莫国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11-212
目的研究肾脏疾病患者的胱抑素C(CysC)的变化以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60例健康体检者与6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及尿胱抑素、血清尿素(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24h尿蛋白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肾脏疾病患者组的血清及尿胱抑素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并且胱抑素的浓度和血清尿素(BUN)、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胱抑素C可以敏感、精确的对肾小球滤过率(GFR)做出反应,并且其对GFR的反应变化情况不受到其他肾外因素干扰,是GFR的理想标志物之一,对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判断。肾功能的指标较多,目前通常以尿素氮(BUN)、肌酐(Cr)、作为判断指标肾功能试验较为常见,但BUN、Cr在。肾功能损害早期往往不一定增高,并不能如实反映。肾脏改变程度,为此,我们通过测定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探讨其对。肾病尤其是小儿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组(n=12)和白藜芦醇组(n=12)。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造模,白藜芦醇组自造模前1 d至造模后28 d给予白藜芦醇5 mg.kg-1,ig,q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血尿素氮(BUN)水平,计算肾脏指数,HE、Pas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变化;real-timePCR法检测肾脏TGF-β1、Smad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肾脏结构出现紊乱和间质纤维化,肾脏指数、空腹血糖和血BUN水平升高(P<0.01),TGF-β1、Smad2、CTGF、FN mRNA表达量均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体重升高,肾脏异常病理有所改善,而肾脏指数、空腹血糖和血BUN水平降低,TGF-β1、Smad2、CTGF、FN mRNA的表达水平也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STZ诱导的DN,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黄芪总黄酮治疗组,10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取正常大鼠、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及黄芪总黄酮治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实验,观察黄芪总黄酮对高血压大鼠TGF-β1、Smad2/3、Smad7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显示TGF-β1、Smad2/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Smad7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黄芪总黄酮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TGF-β1、Smad2/3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Smad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芪总黄酮对高血压大鼠肾脏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显著影响,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产生了对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梅  梁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35-3736
目的:探讨血清及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bulin,β2-MG)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5例肾脏疾病患儿的血和尿β2-MG,在不同发病时期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5例肾脏疾病患儿中,25例血清β2-MG异常,22例尿β2-MG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及尿液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测定,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证实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评价肾脏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 用酶免法检测52例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浓度,并同时测定其血清β2-MG、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和24小时尿蛋白。结果 肾脏损害患者血清Cystatin C(r=-0.6,P<0.001)、血清β2-MG(r=-0.6,P<0.001)、血清肌酐(r=-0.65,P<0.001)与肌酐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较β2-MG、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更敏感、更特异地反映肾脏功能,Cystatin C将成为临床医生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过敏性血管炎[1].特点是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有腹痛及关节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肾脏往往是常见受累脏器,引起继发性肾脏病变,即过敏性紫癜肾炎,其病程迁延,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HSP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早期发现肾脏是否受累是制定治疗策略的关键.目前使用的对肾脏损害评估的试验主要有尿蛋白测定和尿微量白蛋白(β2-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等.本研究以HSP患者的尿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试验方法对HSP患者损伤的敏感性,从而找出更好的早期发现HSP患者肾脏受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APS低、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DM大鼠模型。AP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0、400 mg·kg~(-1)·d~(-1)APS干预8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肌酐、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损伤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尿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浓度。检测大鼠肾脏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TIMP-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KIM-1、OPN浓度明显升高;肾脏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TIMP-1、TIMP-2水平明显升高,而肾脏Smad7、MMP-2、MMP-9明显降低。APS明显降低了DM大鼠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KIM-1、尿OPN浓度,并抑制了肾脏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性。结论 APS对DM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M大鼠肾脏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及肾脏病变.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4、8周末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18周末测量FBG、FIN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免疫组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在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GF-β1、TNF-α、Leptin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肾脏的TGF-β1表达水平也升高,并伴有肾脏损害.结论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炎性病变及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的改变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高血压组,测定其β2-MG、NAG、mALb、尿肌酐等指标。另设立健康对照组57例。结果高血压组尿NAG、β2-MG、mAL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β2-MG+mALb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NAG、β2-MG和mALb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对及时准确地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尿液pH值对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泉  徐兆芳  宁芬  朱俊  黄开泉 《淮海医药》2007,25(5):434-435
目的 探讨尿液pH值对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影响.方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肾脏疾病组尿液在pH值调节前后α1-MG、β2-MG含量的变化.结果 尿α1-MG在正常对照组与肾脏疾病组pH值调节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稳定;尿β2-MG在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在肾脏疾病组pH值调节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α1-MG较稳定,不受pH值的影响;β2-MG不稳定,在酸性环境中易分解破坏.在临床实验室实际工作中,尿α1-MG优于尿β2-MG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