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轮胎的启示     
户外活动时我让孩子们玩轮胎。在他们没玩之前,我想他们不外乎是把轮胎你滚给他、他滚给你……没想到,当我说“开始玩吧!”有的孩子和我想的一样,只是滚轮胎;但有的孩子把轮胎摆成一竖排,站成一纵队,一个一个有秩序的跳着轮胎;还有的钻到轮胎里面让另一个孩子在一边滚着——他们玩的好高兴啊!  相似文献   

2.
安娜 《家庭育儿》2012,(6):22-23
最近有不少朋友和我诉说了这方面的苦恼: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并且达到了上瘾的地步。家长们采取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干脆在家中取消电脑;有的则是大人玩一个,小孩玩一个;有的干脆不让孩子和玩电脑游戏的孩子接触……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家长心中都有苦闷,时不时地导致亲子战争的爆发。因为你阻止不了孩子心头的那份欲望!  相似文献   

3.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戏是孩子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不能有任何强迫、催促或限制。孩子参与游戏的目的主要是“玩”,从玩中获得“快乐”,而不是游戏以外的东西,比如您手中的奖品、提高能力等。所以,无论孩子参与何种活动,您不要首先判断“活动有什么教育目的”,“会不会弄脏孩子的衣服”等,才决定让不让孩子参与,更不要因为考虑到活动目的就限制孩子的活动方式,因为这个目的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我们要尊重孩子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生活中,孩子贪玩游戏是让很多妈妈头痛的事。其实,让孩子一点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随着孩子长大,游戏更带上了社交属性,班上同学都在玩,不玩的孩子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游戏已经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一味地禁止,只会把孩子逼到对立面,想方设法地钻空子——家里不让玩,就到外面玩;设了密码,  相似文献   

5.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发育速度快,对营养需求高。一旦发生如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家长对此很苦恼,对此奉劝年轻父母们,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应从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抓起。 一、喂食:据调查27%的家长在孩子具有独立进食能力,甚至上了小举仍旧喂食。有的家长看到幼儿自己吃饭时,把饭弄得脸上、手上、桌子上到处都是,甚至一边吃一边玩,不让他们自己吃,赶紧喂完了事;有的家庭两代人照看一个孩子,娇生惯养,总认为孩子小,什么事都干不了。因此使这些幼儿养成了依赖大人、饭来张口、不喂不吃的坏习惯,造成饥饱不匀,对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和良好的个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如今教育孩子,有一句话叫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我和妻子看过太多报纸、电视上登载的新闻,说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最后把孩子都逼得出问题了。所以从妻子怀孕那天起,我们就决定让孩子自由发展,绝不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转眼我们的儿子幼儿园大班都毕业了,我们还真是这么对待他,他愿学就学,愿玩就玩,除了教他正直地做人外,我们从来没有干涉过他。  相似文献   

7.
三叔的儿子佳佳,五岁了,以前一直是个大大方方的孩子,好东西都会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可最近不知为什么却变得小气了,在家里遇到自己喜欢吃的或玩的东西,就说“都是我的”,霸占起来,谁也不让动,有时连妈妈都不让碰。一天,邻家的一个小哥哥来串门,三叔把他领到儿子房间,让他跟佳佳一起玩玩具。  相似文献   

8.
“该不该给孩子零钱花?”“每月给他多少钱最合适?”家长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千差万别。归结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不让孩子花零钱;有限制地给孩子一些零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当然,第一、第三种意见是少数,多数人取中间态度。他们知道,孩子花零钱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应该有个限度,只是把握不好这个限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花零钱是孩子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物质的,例如买零食;也有精神的成分,如买学习用具、玩具、课外读物,玩游戏机,或在同学、同伴面前炫耀自己有钱,自己家里有钱;还有社会性成分,例如通过给同伴买零食,大家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往往很多。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使一些孩子在指责和谩骂声中成长;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忍受着父母施予他们的罚站、罚跑或者殴打等体罚。诚然,大人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当或者是他们错误的言行,促使他们立即改正;可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入学前的一段时间里,家长应对孩子多加引导。比如让他把自己的“生活角”或儿童间进行整理:小汽车,可以暂且开进“车库”休息;布娃娃,可以坐在柜角“看家”;小手枪,可以存入“军火库”……这些玩具并不是不许孩子玩了,而是让孩子知道“我长大要上学不,不能总惦记着玩了”。另一方面要把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整齐地摆放在小书架的一层。最好给孩子开辟个学习角,指给他书本、文具、书包应放的位置……总之,在环境的布置上要有利于孩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中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玩一件玩具,大人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拿走玩具时,孩子们便会产生如下几种不同的反应:1.有的孩子不声不响地看着大人,似乎是在祈求把玩具还给他;2.有的孩子哭喊几声,便善罢甘休;3.而有的孩子则捶胸顿足,大哭大闹,大有非把玩具夺回来不可之势。 许多家长喜欢前两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但目前绝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不知不觉地充当起孩子的同龄伙伴。他们不仅陪孩子做作业,还陪孩子打扑克、下棋、打玩游戏机。正是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的客观处境,加上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外出玩耍的限制,使得独生子女的父母不得不承担起孩子的同龄伙伴的角色,成为孩子的家庭玩耍的唯一伙伴。  相似文献   

13.
心情在线     
茹青编辑 :如今的小孩子真是越来越让人不懂了。我儿子今年才15岁 ,可“独立意识”强得让人担心。他每天放学后总是闷在自己的屋子里 ,不叫他吃饭不出来 ;也不让我们进去 ,要进也得先敲门 ;他对自己的东西更是严加看管 ,从不允许我们看。你说 ,他怎么把我们当仇人一样?一位母亲这位母亲 :你好!这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在“心理断乳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闭锁性现象” ,在多元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比较普遍。但显而易见的是 ,你们缺乏良好的沟通。作父母的切记不能再以教训的口吻对待新时期的孩子了 ,只有真诚与坦荡才是通向他们内心世…  相似文献   

14.
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玩“结婚”游戏,父母经常会听到“我长大了要跟某某结婚”之类的话从孩子口中说出。有的家长听到这些话会觉得紧张、难堪,甚至恐慌、焦虑不安,进而投射到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5.
“听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家长们对孩子的习惯看法。孩子年幼无知,应当听话,这无疑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要求孩子听话也要适度,不要把孩子管教成“小大人”。 有的孩子性格极端内向,十分拘谨。他们习惯了听从成人的说教,一切按成人的嘱咐办事。在学校里,他们很守规矩,学习起来,认真  相似文献   

16.
让孩子“玩个够”中国医科大学副教授丁宝坤玩,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每一种玩法都令他们全神贯注和兴高彩烈。玩,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心理发展的观点说,玩使孩子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表达...  相似文献   

17.
我和几位朋友带孩子去公园玩,玩累走乏了,正准备坐在草坪上休息,孩子们看见旁边有个水车,又都兴奋地去玩水车了.看他们浑身上下弄得到处是水,君君急忙对他们嚷道:“你们就使劲玩吧,身上反正又没湿!”君君这句反话本想提醒孩子们注意身上湿了,不能再玩了,可几个小家伙听后却玩得更起劲了,直到我们纷纷上前把他们拉回来为止.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人持有一种思想,即“玩”适合于孩子,“工作”属于成人。这是个错误。玩,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它是我们创造力的表现,而创造力是我们学习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成为现在这副模样的“根”。 玩,是由已知事物发现新的联系的过程。联系能产生新形式的表达、发明、发现和方法,在儿童时代,玩与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玩即他们的工作,我们鼓励孩子玩得越多,我们强调生命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家庭聚会上,两位母亲正在聊天,突然3岁的莹莹哭丧着脸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玮玮不让我玩卡片。”妈妈擦着莹莹的眼泪,轻声说:“那你就去玩其它玩具。你看,有积木、图书,还有汽车,这么多玩具,为什么一定要玩卡片?”这时,玮妈妈的脸色不好看了,她大声对玮玮喊道:“玮玮,快把卡片给莹莹玩。”  相似文献   

20.
小曹 《家庭育儿》2006,(2):20-21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子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明点”,也不教育孩子做容易吃亏的老实人;还有些家长让孩子吃一“亏”长一智,让孩子在吃点小亏中做个高尚的老实人。到底哪种教育是正确的呢?以下三个案例就是最好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