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2例骨盆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 1病历摘要 例1:男,15岁。主诉:右臀部间断疼痛2个月余,行走无碍,有时夜间明显。查体:右臀部皮肤无红肿、发热,局部压痛,肢体活动无异常。化验检查:血沉增快。骨盆CT示:右侧髂骨局部轻度膨胀并破坏,边缘较清晰,轻度硬化,骨皮质不连续,  相似文献   

2.
嗜酸细胞肉芽肿为非肿瘤样病变,目前称之为Langerhans组织细胞瘤病,分组属于所谓网状内皮增殖病。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单发病灶,也可单骨多灶,但多骨多灶少见。笔者近期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本人外出进修期间所遇及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椎体嗜酸性肉芽肿影像检查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间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病灶清除,平均随访33个月(8个月至7年),患者恢复好,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9例,MRI检查4例。结果:长骨6例,椎体5例,颅骨3例,锁骨2例,髂骨1例,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7.
颌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ofBone,EGB)与韩-薛-柯氏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Disease)、勒-雪氏病(Letterer-SiweDisease)具有类似的病理学基础,同属非脂质性网状内皮增生症(Non-LipidReticuloendothelisis),但其临床表现及X线改变却各不相同犤1犦,1953年Lichten-stein犤2犦统称它们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X,HX)。HX以EGB最为常见,约占50%~60%犤3犦,EGB可侵犯除手、足以外的任何骨骼犤4犦,颅骨最常受累犤5犦,而发生于颌骨的嗜酸性肉芽肿文献上记载甚少,X…  相似文献   

8.
杨芳  张连娜  冯瑾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90-2092,2095
【目的】研究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探讨骨显像在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11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全身骨显像对疗效及病情进展进行动态监测。【结果]49例患者中,骨显像发现单发病灶27例(55.1%),多发病灶22例(44.9%),骨显像共发现病灶132处。在22例多发病灶患者中,骨显像发现105处病灶,其中32例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而X线共发现病灶78处,其中5处骨显像表现为阴性。两者相比,骨显像较X线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6,P〈0.01)。1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了骨显像,8例单发病灶患者手术效果良好,1例单发及2例多发病灶患者出现新的病灶。【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在核素全身骨显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骨显像对多发病灶的探测能力优于X线,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9.
成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嗜酸性肉芽肿归属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中的局灶型,Jaffe等于1940年首先报道本病。椎体是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成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相对较少,并且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少有文献报道。笔者搜集经病理证实发生于成人椎体的嗜酸性肉芽肿11例,探讨其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诊断水平并识别其演变过程。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和CT表现,并随访观察30例病变的演变过程。结果:本文描述了病变的X线和CT的各种表现。按照病变演变过程将病变分成4期:1早期:病变局限于板障内。2进展期:病变破坏颅板并累及邻近软组织。3痊愈期:软组织肿胀或肿块消除,往往留下边缘清楚或光整的颅骨缺损。4修复期:颅骨破坏先内板后外板向心性地直接骨化修复。结论:X线平片及切线位片仍然是诊断和随访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CT可作为补充检查。CT显示颅骨破坏边缘,病变内的残留小骨,脂质及软组织肿块层次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肉芽肿为临床较少见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发生于骨骼部且影像学征象不典型时,易误诊为骨髓炎、恶性骨肿瘤或其他骨疾病。我院1984~2002年共治疗1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仅4例经影像学拟诊,余6例均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9~32岁,平均15岁。1·2临床表现发病部位:颅骨、锁骨、耻骨各2例,上颌骨、肱骨、股骨、肋骨各1例。病变部位疼痛不适8例,功能受限6例,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灶均为单骨单发。1·3医技检查本组摄X线正位片5例,摄正侧位X线片5例,行CT扫描4例,行MR I检查…  相似文献   

12.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炜  吴国忠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34-235,245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11例为单发,位于下颌骨1例,颞骨2例,肩胛骨2例,锁骨1例,髂骨3例,长骨2例;1例为椎体多发。主要表现: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rodie脓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确认5例的临床资料,复读X线片、CT片。结果:5例中误诊为退行性变1例,骨样骨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漏诊1例,正确诊断1例。结论:Brodie脓肿综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仔细阅片,全面分析,把握其特征性改变,平片、CT长骨端低密度区,周围硬化带,MRI“晕”征,如果密切结合临床,大多数患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4.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增多症 X线的一种表现,最常出现为孤立性嗜酸性肉芽种,多发者少见,可能仅占 1/10左右 [1].作者自 1995~ 1998年共收治骨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 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MRI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及评价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并用MR评价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前后的MR表现。结果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STIR为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造成青少年扁平椎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后破坏的骨质逐渐修复,MR较X线更敏感显示病灶,表现为T1WI低信号区逐渐被高信号影修复,周围软组织明显缩小。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可敏感地显示病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29例,CT12例,MRI10例。结果误诊为尤文肉瘤8例,其他原发性骨恶性肿瘤4例,骨转移瘤5例,骨髓炎7例,骨结核3例,骨囊肿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缺乏认识占75.9%(22/29);不恰当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占44.8%(13/29);诊断思维偏差占82.8%(24/29)。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正确有效地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并结合临床,大多数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能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病检诊断16例;另6例胃镜病检诊断为胃癌,术后病检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并癌变;25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均不升高。结论加强胃镜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的方法。方法:对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有上腹部反复疼痛,18例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疼痛伴嗳气、反酸。8例进食虾、蟹等海鲜诱发腹痛病史。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3例。钡餐检查20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9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镜检查24例,诊断为胃溃疡15例、胃癌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3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5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胃间质细胞瘤1例。结论:胃嗜酸性肉芽肿极容易误诊。胃镜挖掘式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确诊。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4例患者中,单发病变13例,多发病变1例.早期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时,超声无明显异常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超声可以发现局部骨质的破坏及破坏区周围形成的软组织肿块,并且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内的出血坏死病灶及肿块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结论 进展期骨嗜酸性肉芽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X-线、CT及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能够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儿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肉芽肿为组织细胞增生X中的一种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男性多于女性 ,多发生于扁骨如颅骨、骨盆、肋骨、股骨等 ,可单发或多发 ,以单发者多见〔1 ,5〕,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属于少见病 ,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更为少见 ,其治疗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自 2 0 0 0年以来收治的 4例髋臼上缘髂骨溶骨性病损病人 ,经病理证实为骨的嗜酸性肉芽肿 ,本文着重结合小儿骨科的特点 ,对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 ,X线表现 ,以及其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进行一些分析 ,以便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性 3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