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1例尸体解剖标本肝左动脉有多条分支,并出现肝左动脉发出胃右动脉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1岁,农民,因人工流产手术后4天出现腹痛,在当地卫生院按流产后妇科炎症给抗生素及对症处理2天病情无好转,腹痛进行性加重,转入我院。往无腹痛史,体格检查:T39℃,P80次份,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肝动脉缓冲效应都存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1岁,干部,于10年前发现动脉硬化、冠心病,长期服用降脂、扩张冠状动脉药及复方丹参等治疗,能维持一般家务活动.于2个月前无明原因的出现纳差,进食后上腹部隐疼,伴有暖气腹胀。于1991年6月17日入院,检查T、P、R、BP正常范围,营养欠佳,头、颈、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部平软、上回部重压疼、肝脾正常,上腹部可听到中等响亮较粗糙血管杂音。胃肠透视:胃排空功能低下,EKG大致正常,其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慢性胃炎。给于低分子右旋糖耷、复方丹参、培他院、吗下哨等治疗、上腹部疼痛一度…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双肝右动脉、双胆囊动脉且肝圆韧带变异,现报告如下: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动脉,距肝右动脉起始端1.3 cm处,发出1支胆囊动脉,管径0.22 cm,该动脉在胆囊三角内走行1.2 cm后,发出前、后2条分支,前支长3.5 cm,管径0.13 cm,分布于胆囊前壁;后支长2.6 cm,管径0.11 cm,分布于胆囊后壁.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1.6 cm处,发出 1条副肝有动脉,长5.2 cm,管径0.32 cm,该动脉先水平走行,后转向后上,在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后方注入肝实质(图1).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制作标本时,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伴肝右动脉变异,现做报告,为临床积累资料,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笔者发现1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变异。本例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65cm。腹主动脉于第1腰椎体中份前方水平向右发出一动脉短干,起始处管径宽1.436cm。该动脉干横行于胰体后方,走行2.566cm后于胰颈后方分2支。分支处管径宽1.264cm,此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5岁,身高17cm。体质量71kg,一般状况良好。因肝区不适就诊,临床申请行CT上腹部强化扫描并血管成像,后处理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于腰1椎体下缘平面腹腔动脉干前方发出,形似乳头,无主干残端状。肠系膜下动脉于腰3椎体下缘平面腹主动脉前方略偏左侧发出,全长587mm,最大横切面直径5.1mm,最小横切面直径1.1mm。见图1。为测量和描述方便,将肠系膜下动脉分5段。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l岁。上腹胀满不适 8年 ,加重伴疼痛、呕吐 5天 ,8年来患者以“胃炎”服药治疗 ,5天前劳累后感上腹部疼痛 ,餐后加重 ,呃逆 ,呕吐后症状缓解。查体 :患者体形消瘦 ,营养差 ,上腹饱胀以左上腹为重 ,腹软 ,左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及肿块 ,肝脾未及 ,Murphy氏征 (- ) ,移浊 (- ) ,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 :Hb130g/L ,WBC6 7× 10 9/L ,N0 78。B超检查 :肝、胆、胰、脾无异常。无症状时做上消化道钡餐未见异常 ,症状急性发作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透示 :钡剂通过十二指肠第 3部受阻 ,钡柱呈重直切断 ,梗阻近侧…  相似文献   

11.
肝固有动脉起自肝总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位于胆总管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右前方,主干行至肝门,分为左、右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右支入肝门前发出胆囊动脉至胆囊。本文在32具尸体中,发现1例双肝固有动脉变异(发生率3.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现将其走行及各相关动脉起点处外径(D)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SMAD)是一种能引发急腹症而致死的、较为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的广泛应用,SSM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方法也变得多式多样[2]。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在制作人体标本时,发现一成人男尸肝总动脉及其分支存在变异,为积累资料并为胃肠、肝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成年男尸,经颈总动脉10%福尔马林灌注,-4℃保仔;在解剖学实验窒进行上腹部内脏血管解剖。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例患者 ,男 2 6岁 ,主因恶心、呕吐 ,腹部胀痛 6d而于 1 998年 3月 2 6日入院。 1 4年前 ,因食入柿子皮后感上腹部胀痛 ,恶心 ,呕吐 ,不思饮食。此后 ,每遇食入硬面条 ,凉食 ,韭菜等难消化性食物后均出现以上症状 ,且以胀痛为主。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痉挛。采取禁食 ,俯卧位休息 ,补液等处理后均能缓解。本次因食入较多的面拌苜蓿菜后又出现上腹部憋胀 ,隐痛等不适。数小时后反复恶心、呕吐 ,吐出苜蓿碎屑及隔宿食物等和胆汁后稍感轻松 ,但不能进食 ,口喝 ,饮水后上腹有重压和振水音。查体 :T37℃ ,P 80次 /min ,BP1 2 .6/1 0 .…  相似文献   

17.
18.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因间断腹胀伴恶心呕吐7d入院。既往曾因右侧卵巢癌在外院行双侧卵巢、输卵管、子宫和大网膜切除,手术后已行1周期化疗。近1周出现间断腹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或进食后膝胸卧位或左侧卧位时可缓解,大便1—2次/d,量少干结,无腹痛、腹泻及便血,3个月来体质量下降约13kg,在外院予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患者消瘦、衰弱,心肺未及异常,上腹部可见明显肠型,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无气过水音。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血尿淀粉酶无异常,心电图、X线摄胸片正常,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示:钡剂顺利通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降段,缓慢通过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水平段有纵形压迫迹象,似刀切状,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变异比较常见,其中副肝左动脉的出现率为5%~15%,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解剖时遇到1例(附图),报道如下。成年男尸。腹腔干于胃小弯角切迹上缘水平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一条粗大的胃左动脉(外径2.5mm)行向左上,至贲门水平分为两支。其中较小的一支(外径1.5mm)向左至贲门处首先分出食管支,然后沿胃小弯行走,分支供应胃壁小弯侧。较大的一支移行为副肝左动脉,上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MAS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18例均有典型症状和钡餐检查征象,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0.5-9年无复发。结论:临床症状和钡餐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本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