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基本控制阶段的灭螺经验,我们在安凌镇琅田村采取填埋与开垦种植的办法,消灭残存钉螺取得了显著效果。l概况本县属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历史有螺面积1227498m’。琅田村累计有螺面积为441587m’,占全县历史有螺面积的13.7%。防治初期钉螺最高密度162只/框(O·tim2),平均密度为34只/框,钉螺感染率为3.8%,入群阳性率为10.27%。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70年两次群众性防治运动,于1972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随着大面积钉螺的消灭,残存钉螺由片状、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2.
黄石水库灌溉系统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及防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目的 探讨水库灌溉系统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因素与防制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结合访问、座谈、查阅历史资料,了解钉螺和传染源来源情况。选择有代表性且疫情较重的2个自然村,采取化疗消除传染源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综合防制对策。结果 历史上可能有未发现的少量钉螺存在,通过60年代修建黄石水库,钉螺进入灌溉渠道大量扩散,在输入外来传染源后,导致了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和扩大。试区采取上述防制对策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1998年的12.16%下降到2000年的0.14%,下降了98.8%;耕牛感染率由15.91%下降到1.35%,下降了91.2%;活螺密度由9.12%只/框(每框0.1m^2,下同),下降到0.11只/框,下降了98.8%;感染螺密度由0.0248只/框下降到0。1999年和2000的均未查到感染螺。结论 修建水库,如有钉螺进入灌溉系统,可以沿水系造成大面积扩散,加之传染源输入而形成新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综合防制对策,短期内可以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高原平坝型重疫区采取“人畜扩大化疗加重点环境灭螺杀蚴及健康教育”的防治对策,经3年防治,试区居民感染率由34.19%下降至2.13%,家畜感染率则下降为零;低龄人畜新感染率下降95%—100%;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分别由0.51%和0.0073只/框(每框面积为0.11m2)下降为0.03%和0.0003只/框,下降率达94%-95%。费用-效果分析显示,试区费用使用情况良好。表明采取此项防治对策能够控制高原平坝区的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临江村垸内小区域高密度感染螺分布及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查螺中,发现华容县集成乡临江村坑内有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螺框出现率及感染螺密度高,且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内,为多年所罕见,对此作了调查和剖析。1现场概况临江村烷内经多年灭螺,近几年尚存钉螺分布区9处,面积627万m2,活螺平均密度均在0.20只/框(每框0.11m2,下同)以下,以往20年境内仅在个别年度直到过极少数感染性钉螺。但该村烷外江滩上钉螺密布,且年年均查获感染性钉螺,是既往人、畜的主要感染场所。2调查方法与结果ZI烷内钉螺调查2.l.l各居民组查螺结果1996年4月,通过采用系统抽样直螺,l组~6组查出…  相似文献   

5.
中江县大田坝村2005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掌握丘陵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科学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中江县大田坝村开展2005年监测工作。结果 监测点钉螺面积18070m^2,平均活螺密度0.064只/框(每框=0.11m^2),感染螺密度0.0001只/框,钉螺感染率0.098%。监测点平均血清学阳性率9.84%,粪检未检出感染者。耕牛感染率5.80%。结论 中江县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沟渠灭螺和耕牛防治力度,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6.
2006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0个监测点。对远城区监测点6岁以上居民和家畜病情及螺情进行监测;对中心城区监测点沿江居民或沿江中小学校学生以及流动人口进行病情监测。结果全市30个监测点,共调查居民21992人,耕牛878头,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43处1145.13hm2。居民血吸虫感染率0.58%,较2005年下降了34.0g%。耕牛粪检阳性率1.59%,较2005年下降了44.01%。垸内有螺框出现率1.18%,活螺平均密度0.0260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垸外有螺框出现率5.92%,活螺平均密度0.0748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71%。结论武汉市结合《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的实施,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7.
汉南区属江汉平原,有江堤防线4.37万m,江滩面积1200万m2,河堤防线446万m,河滩面积800万m2。江、河滩高程分别为25m与22m。1990年人群与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11%(1549/30312)、8·54%(362/4238)。有螺面积1332万m2,其中,江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2.23%,钉螺感染率为10.78%,活螺平均密度为1.13只/框。河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1.82%,钉螺感染率为13.41%,活螺平均密度为l.54只/框。疫区人口10万人。方法1开挖鱼池对江、河滩面宽超过200m的易感地带,根据地形将其挖成大小不等的精养鱼池和粗放鱼池。鱼池的土埂面宽3:…  相似文献   

8.
2000—2007年都昌县棠荫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表明,2003—2007年各年居民感染率均在10%左右。2000、2002年及2007年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2%、0.45%和0.38%,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16、0.004只/0.1m^2和0.004只/0.1m^2。建议加强查灭螺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进贤县七里乡、赵埠乡和康乐水产养殖场地处都阳湖区。原是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于1996年4月通过了南昌市国家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质量鉴定技术小组的达标考核验收。概况七里乡血吸虫病流行局限于1个村,有螺面积3.33万m’,最高活螺密度80只/框,钉螺感染率13·52%,人群阳性率23.51%,耕牛阳性率20.05%;赵埠乡流行4个村和1个居委会,有螺面积244.4万m’,最高活螺密度203只/框,钉螺感染率16.7%,人群阳性率29.44%,耕牛阳性率为21.74%;康乐水产场全部属流行区,有螺面积20万m‘,最高活螺密度44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仪征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对监测点居民、家畜感染情况和螺情进行调查。结果2006年5个监测点血检阳性率1.63%,居民感染率0.10%(6/5832)。5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0.0172只/框(每框=0.11m^2),感染性螺密度为0.0001只/框。结论仪征市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但感染性钉螺的存在和现症患者的出现提醒仍要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1.
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城区有螺江滩面积92.47万m^2,滩面为高低不平,坑洼积水,杂草从生的荒难,1996年江滩活螺平均密度为0.8875只/框(0.1m^2/框架,下同),活螺框平均出现率19.81%,钉螺感染率0.42%,1996年冬季对城区江滩实施了工区,加上长江汛期被淹,上游钉螺随漂浮物下移,造成残存钉螺的孳生地,为消灭残存钉螺,于1997-1999年对城区江滩工种治理后的残存螺区,采取局部五改与药物灭螺的方法进行灭螺,现将灭螺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框查螺。整群抽取5—65岁居民为观察对象,建立个案卡,询问接触疫水史及体检,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Kato—Katz法粪检查病,用集卵孵化粪检法对耕牛查病。垸内有螺环境进行药物灭螺,对粪检阳性、血检阳性和频繁接触疫水者以及全村所有耕牛予以化疗。结果 垸外湖洲活螺框出现率76.71%,活螺平均密度2.26只/框,钉螺阳性率0.11%;垸内活螺框出现率1.04%,活螺平均密度0.02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居民疫水暴露率43.1%,症状、体征阳性率分别为14.4%和37.5%,IHA阳性率36.4%,粪检阳性率12.3%:耕牛粪检阳性率6.06%。结论 五一村仍属重度流行村,血吸虫重复感染严重,应采取健康教育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性防治对策,才能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4.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7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45%,耕牛感染率为5.16%,活螺平均密度为0.4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8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78%。结论2007年耕牛感染率仍然较高,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需加强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查螺,查出钉螺用压碎法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1998-2000年共查螺63075框,查出钉螺5521框,有螺框出现率为8.75%,活螺平均密度0.26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分布以西部地区沟渠、河道为主要孳生地,88.82%有螺钉环境钉螺面积在5000m^2以下,呈小块点状分布,灭螺质量差是残存钉螺的主要,其有螺条块占82.75%,有螺面积占77.19%。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993年,在安乡县南阳(A)、亿中(B)、虾(C)、西河(D)4个重点流行村进行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流行的纵向观察与维持对策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试点概况试区A、B、C、D4村均属湖沼型洲烷亚型疫区,人口5385入,1985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6.OS%、15.45%、15.11%、11.03%,牛感染率分别为19·40%、6·98%、12·69%、26.09%,坑外感染性钉螺密度(只/框,每框0.11m’,下同)分别为O.0055、0.044O、O0065、o.O60O。A村地处讼滋河中支下游东岸,皖外有螺湖洲39.73万m’,人畜上洲活动频繁,临江大堤长Zkm…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和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调查。结果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97%,耕牛感染率为5.85%,活螺平均密度为0.4744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5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1%。结论与2006年相比,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但耕牛感染率仍〉5%,应切实加强耕牛管理,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20.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