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因素的分析及护理.方法监测和分析63例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病时的意识状态、心电图异常因素.结果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发生在7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结论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意识状态有关,护理上应对异常心电图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监测 84例SAH患者发病时的意识状态、心电图及脑脊液压力等因素 ,分析心电图异常与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发生心电图异常 5 2例 ,发生率 6 1.9%。心电图异常多发生在发病 72h内 ,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SAH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发病时的意识状态和颅内压增高有关。护理上应针对产生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0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50.5%。其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ST-T改变,心率失常及心肌酶的增高。提示脑心综合征发病时间较早,与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及预后有关。结论:防治脑心综合征对安全度过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脑卒中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4.7%,好发于出血性卒中、病变近大脑中线部位及意识障碍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结论:老年人出血性卒中、近大脑中线部位病变及意识障碍患者易并发脑心综合征.在临床处置急性脑卒中的同时,应加强心脏方面的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至脑心综合征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至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13例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89例(78.8%),89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升高62例(54.9%),死亡16例(28.6%)。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临床上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要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心电图象异常变化进行分析,评估脑出血后脑组织受压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心脏受损程度,以心电图异常反应帮助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在患者发病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异常改变评估患者心脏本身受损程度,以及时发现脑心综合征,为临床准确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结果本组81例脑出血患者,其中62例心电图反应异常,异常率占76.5%。心电图异常者均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年龄等有关。异常的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早伴房早、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ST段下移、室速、QT-间期延长,规义入一其中ST段下移和室早、房早最多见。结论心电图可帮助临床准确判断脑出血对心脏的损害程度,及时发现脑心综合征,从而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自1947年Byer氏报告脑源性心电图异常,即所谓脑-心综合征以来,脑卒中出现心电图心肌缺血样改变颇为临床关注。然而Byer氏的病历主要涵概脑出血性卒中之后的脑-心综合征,本组病例则更多见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之后脑-心综合征。兹就23a来资料完整者20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90%,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探讨脑—心综合征心电图规律,我们对106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仅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64-2664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3例青年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治愈40例,好转出院18例,死亡5例。结论注重青年脑卒中患者早期病情观察与护理,可预防和缓解脑心综合征的发展,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发病机制,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以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多见:48例中治愈14例,好转2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卒中类型有关,同时进行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85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GCS8分(n=39),5分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后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内科2007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43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及发生相关因素、临床特点。结果243例中脑他死202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1例(脑出血组),共发生脑心综合征102例,总发生率42.0%,脑梗死组心电引异常发生率39.1%,脑m血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中23例心电图也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均异常.脑心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以ST-T改变最为突出,其次是心律失常。进一步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在基底核、丘脑和脑干者更易发生脑心综合征。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后脑心综合征发生与脑血管病类型、部位有一定关系,发生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脑心综合征(CCS)又称脑源性心脏损害,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复极改变、心律失常、血浆心肌酶的升高及心功能障碍。这种心脏损害可加重脑部病变和导致患者猝死,影响其病程和预后。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急性脑血管病217例,其中发生脑心综合征120例,从护理角度提出其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77例脑心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既往心电图检查正常且无冠心病史并经CT证实的急性脑卒中106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电图异常77例(72.6%),其主要表现为:ST-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改变与脑卒中的病变性质无关,与病变部位,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有关。提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出现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的同时可引起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48例(80.00%),有31例(64.58%)患者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这样才能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矽肺患者左右心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对我科2010-03—2011-07收治的497例矽肺患者(剔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97例矽肺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166例,其中右心心电图异常检出50例,左心心电图异常检出35例,心律失常检出63例,心肌缺血检出18例。结论Ⅰ~Ⅱ期矽肺患者左右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大致相仿,Ⅲ期矽肺患者心电图异常以右心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多在出血后3~7d发生,除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外均有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谱升高,治疗上应注意保护心肌。其发生率为48.98%,且与脑出血部位有关,由高到低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基底节区、脑干、小脑及脑叶出血。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者(20.8%vs4.0%,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出血的部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测定,治疗上要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及预防.方法 对入院的5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胆心综合征患者可发生窦性心律失常、各种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ST-T改变、U波增高等心电图改变,术后心电图明显好转或正常.结论 胆心综合征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应注意预防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2例ACVD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K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率为28.1%,ACVD患者EKG改变占48%~75%,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可见ACVD患者极易产生脑心综合征。结论 ACVD患者加强心电监护,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脑心综合征在脑卒中患者中更加常见[1],并已成为急性脑卒中的主要的并发症以及最重要的致死因素[2]。从Dozzy报道脑血管病时常伴有心脏功能障碍以来,大量学者逐步发现脑血管疾病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3]。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病(特别是脑卒中、急性颅脑外伤)发生时,病变常影响到丘脑下部、脑干从而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伴有各种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同时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异常改变。现将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理化特征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