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419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及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419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394例,右胸前外侧及上腹正中切口4例,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及左颈部三切口19例,左颈部及上腹正中非开胸食管内拨脱2例,均清扫术野淋巴结。结果 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56例,其中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7例,心血管并发症11例,肺部并发症7例,切口感染及其他15例,除3例心血管并发症于术后48 h内死亡,1例乳糜胸于术后第9天死亡外,余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注意术中缜密操作及改进吻合方法,对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及操作特点.方法 对36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结果 成功完成30例VATS下食管癌切除手术,6例VATS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0~270 min,胸部操作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300~40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平均住院时间12(10~14)d.结论 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手术创伤明显减轻,为高龄、肺功能差的患者增加了手术机会,也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5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31/261)、63.1%(125/198)和48.4%(60/12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4.1%(41/64),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1.7%(19/60)。该术式胸、腹腔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由于该术式是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床显露充分,免受主动脉弓干扰,癌肿切除率高,吻合操作方便可靠,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Ivor-Lewis术式是治疗胸部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比较 9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 :右进胸的切除率为 98 4 % ,左进胸为 86 6% ,总切除率为 93 6%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 2 2 % ,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 1 1%。结论 :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做右胸、上腹切口为佳 ,胸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 ,一层缝合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右胸腹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右胸腹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 ,应用上腹、右胸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87例。全组病人均行食管钡餐检查 ,病变上缘均位于距门齿 2 8cm以下、长 2~ 9cm。先平卧位上腹正中切口开腹 ,游离胃大小网膜 ,清扫腹腔淋巴结。扩大膈食管裂孔 ,行幽门成形。改左侧卧位 ,右后外侧切口 ,经第五肋进胸。游离胸腔食管。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整块切除食管周围组织 ,距胸顶 3cm处切断上端食管 ,在贲门处切断下端食管 ,封闭贲门。清扫纵隔淋巴结。低位结扎胸导管 ,食管 胃右胸顶吻合。结果  87例中 1例术后病理残端阳性。 1例术后 2 4小时发生ARDS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辅助治疗治愈。 1例术后 72小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结论 上腹 右胸二切口适于中、下断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上腹小切口,保留胃左动脉的早期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胸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施行了保留胃左动脉的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即食管-胃胸腔内端-侧吻合手术。其中胸下段食管癌3例,贲门癌12例。术后病理分期:T1N0M04例、T2N0M07例、T2N1M04例。手术取右侧后仰卧位,辅助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小切口游离胃体并清扫腹腔区域淋巴结,保留胃左动脉,在腔镜辅助下于胸腔内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大出血及死亡,手术时间90-120 min,平均95min。术后出现肺内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平均住院12.5天,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15枚。随访1-6个月,无死亡及复发。结论:小样本临床结果表明: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腹,保留胃左动脉的胸下段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 ,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