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防治措施、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31.5%,91%的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CCS发生率远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非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基底节)卒中者远高于大脑半球卒中者(P〈0.01)。CC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6.1,52.9%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31.3%,明显高于未合并CCS的脑卒中患者(14.1%)(P〈0.05)。结论CC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低钾、低钠等因素有关,预后都较未合并CCS脑卒中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CCS患者须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脑微出血与脑卒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卒中患者83例,分为脑缺血组(43例)和脑出血组(40例),以同期住院的50岁以上非脑卒中患者设立对照组(32例)。采用T2加权梯度回波MRI观察各病例脑微出血、卒中病灶、腔隙性梗塞以及白质疏松情况,同时记录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以及阿司匹林使用史。结果微出血在缺血组和出血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4.9%、75.0%,对照组9.4%。各组微出血均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微出血与高血压、卒中病史相关(P〈0.01),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使用阿司匹林无关(P〉0.05)。微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梗塞、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相关(P〈0.01)..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同侧或对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组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的分布率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微出血与脑卒中.特别是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对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共34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治疗组197例,对照组15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性改善(t=2.044,P=0.045)。治疗组的PSD发生率为23.35%,对照组为34.4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X^2=66.391,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调查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了解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的异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52例患者的母亲(患者母亲组)、正常对照组(200名)和非精神疾病的疾病对照组(200例)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对患者组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结果(1)IgG和IgM抗体阳性率,患者组分别为13.7%和5.3%,高于合并对照组(即正常对照组合并疾病对照组;分别为3.8%和2.8%;P〈0.01和P〈0.05);患者母亲组分别为19.4%和9.1%,高于患者组和合并对照组(P〈0.01和P〈0.05)。(2)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8%和17.4%,高于阴性组患者的母亲(分别为16.0%和7.3%;P〈0.01和P〈0.05)。(3)阳性组患者在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等项目的得分均高于阴性组(P〈0.01),猜疑/被害得分低于阴性组(P〈0.01)。(4)阳性组患者病程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P25,P75)分别为3(1,9)个月,短于阴性组患者4(2,10)个月(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弓形虫感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未感染者,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通道α1亚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46例男性TPP患者(TPP组)、68例男性甲亢患者(GD组)和72名男性健康对照者(CON组)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1)TPP组、GD组及CON组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3%、14.71%、29.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7%、13.24%、27.78%。(2)TPP组A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32,P〈0.01;OR=2.23,P=0.04),TP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27,P〈0.01;OR=2.09,P=0.008)。结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位点A/G多态性与男性TPP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率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y)与再发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进而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1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ey),以此结果将患者分为Hhey组和非Hhey组,对两组患者5年中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Hhey组5年复发率显著高于非Hhey组(Hhey组患者为44.26%,非Hhey组患者为12.22%,P〈0.01),再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Hey升高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229,95%CI:1.146~1.317)。结论 Hhey与卒中后再发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2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下简称TIA组)57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2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位置、斑块类型及性质等。结果TIA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A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斑块发生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占总斑块百分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项可靠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心脏性猝死的49例患者作为猝死组;随机抽出同期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人口学资料以及临床特征。结果:猝死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低平、U波或TU融合波、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猝死组氯氮平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氯氮平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氯氮平者(P〈0.05或P〈0.01)。猝死组高龄,兴奋状态,低血钾,肌酸激酶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大多心电图异常,多呈非特异性改变。高龄、使用氯氮平以及某些临床征象可能成为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及动物接触史,以进一步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情感障碍患者(各600例)血清弓形虫免疫球蛋白(Ig)G、IgM抗体水平,并调查动物接触史。结果 (1)精神分裂症组IgG抗体阳性率为13.7%,高于情感障碍组[6.7%,P〈0.01;比值比(OR)=2.22];两组IgM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精神分裂症组,母孕期居住于农村(401例,66.8%;χ^2=21.72,OR=1.74)、母孕期家中养狗(89例,14.8%;χ^2=13.85,OR=2.00)和养猫(57例,9.5%;χ^2=21.63,OR=3.39)的比例、13岁前居住于农村的患者比例(394例,65.7%;χ^2=28.34,OR=1.88)均高于情感障碍组(分别为53.7%,8.0%,3.0%,50.5%;P〈0.01)。在精神分裂症组和情感障碍组母孕期家中养狗的患者中,母孕期居住于农村的比例(分别为17.2%和10.8%)均高于不居住于农村的比例(分别为9.8%和3.5%,P〈0.05和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IgG阳性率及动物接触史与情感障碍患者不同;既往弓形虫感染史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的近体空间忽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所致脑损伤后近体空间忽视的发生率、忽视组脑损伤部位的分布及偏肓的发生情况,探讨忽视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划消试验、临摹画图、自发画图、行为测查以及视野计对73例临床确诊的单侧脑损伤患者进行忽视筛查、视野检查,并对其损伤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在发病后3周评估,忽视的发生率为28.8%,其中右大脑半球忽视的发生率为40.0%,左大脑半球忽视的发生率为15.2%(P〈0.01);发病后6周评估,忽视的发生率为19.2%,其中右大脑半球忽视的发生率为32.5%,左大脑半球忽视的发生率为3.03%(P〈0.01)。忽视组:涉及顶叶占61.9.5%,颞叶占52.4%,额叶占23.8%,枕叶占23.8%,基底节占19.0%,丘脑占14.3%,岛叶占9.52%,扣带回占4.76%。忽视组偏肓的发生率为52.3%,非忽视偏肓的发生率为11.5%(P〈0.01)。右大脑半球忽视程度较左大脑半球严重、持久,且非表现绝对偏侧忽视。结论空间忽视发生率主要受评估的方法和评估的时间影响,有大脑半球忽视的发生率高于左大脑半球;忽视组脑损伤部位主要见于顶叶、颞叶,忽视组偏盲的发生率高于菲忽视组。忽视的机制可能为空间一侧成分缺陷和非一侧成分缺陷交互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经过MMSE量表评分后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认知正常组(PS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及卒中病灶部位等指标。结果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有41例,发生率为3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hs-CRP水平及病灶所在的部位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基底节与认知障碍可能相关(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SCN组相比,PSCI组患者的年龄更高(OR=1.087),基底节病灶的发生率也更高(OR=3.93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基底节病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及大梗死灶组,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IL-23、IL-17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23、IL-17、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23、IL-17、CRP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组(P<0.05),且中梗死组显著高于大梗死组(P<0.05)。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IL-23、IL-17、CRP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IL-23/IL-17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13.
CGRP,ET活性应变效应与急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采用放免法监测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脊液(CSF)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呈负相关性同步敏感活跃。脑出血组CGRP升高占优势(P<0.01);脑梗塞组ET升高占优势(P<0.01)。恢复期脑出血组CGRP明显下降,ET回升;脑梗塞组相反,ET显著下降,CGRP回升。CGRP、ET变化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血压高低相关。提示CGRP、ET活性变化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衡有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急性期MRI表现与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MRI表现与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对卒中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分为VD组及脑卒中后无痴呆(SWD)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卒中急性期的MRI资料.结果 VD组中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尾状核及丘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0.01);梗死灶≥3个部位的患者显著多于SWD组(P<0.05);3级脑白质疏松(LA)发生率(35.0%)明显高于SWD组(10.0%)(P<0.05). VD组放射冠及基底节的LA发生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VD组与SWD组间脑萎缩的线性指标海马钩回间距及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额叶及颞叶皮质下、内囊前肢及膝部、尾状核和丘脑梗死者,且梗死灶≥3个,并出现3级LA,放射冠、基底节的LA,以及海马钩回间距、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可作为发展为V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LOX5AP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法及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分析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3名正常对照者的ALOX5AP基因的单核苷多态性(SNPs).结果 脑梗死组出现ALOX5AP基因SG13S100杂合型(A/G)(18例,69.2%)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人,34.8%)(P<0.05).男性脑梗死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00杂合型(A/G)的频率(86.7%)明显高于女性患者(45.5%)(P<0.05).结论 ALOX5AP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急性脑梗死患者ALOX5AP基因SG13S100的突变率显著增高,其中男性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 d)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不同;额叶组、颞叶组及丘脑组MoCA总分低于其他各组(P〈0.05),顶叶组、枕叶组MoCA总分与基底节组、小脑组和脑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2)额叶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MoCA总分与顶叶组、枕叶组、基底节组、小脑组、脑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损害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类型、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8例有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及209例无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无代谢综合征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脑梗死比率(93.0%)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85.2%)(P<0.01);肺部感染(51.9%)、呼吸衰竭(27.3%)、心功能衰竭(28.0%)、肾功能衰竭(14.3%)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25.0%)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组(19.1%、13.9%、14.8%、5.3%、12.9%)(均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64.1%)明显低于无代谢综合征组(74.6%)(P<0.01)。结论有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以脑梗死多见,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查血脂;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脑梗死组47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7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9.7%),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脑梗死组次之(59.6%),正常组最低(2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脑梗死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8)和对照组(n=64).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均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14d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效率(62.5%)优于对照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米酸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各临床亚型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各临床亚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个亚组: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22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33例)和心源性脑梗死(CI)组(15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各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通过屏气试验测定屏气指数(BHI);并与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组Vm、PI、RI均显著升高(P<0.05~0.01),BHI明显降低(P<0.01);LI组Vm、BHI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CI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梗死各亚组的CVR改变并不相同,AI、LI组CVR损害更为明显,CVR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各亚型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