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湖北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中高考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共调查1 272名中学生,总体正确率为73.5%,较低于高发区和示范区,但高于其他地区;90%以上的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较强;71.5%的学生选择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较分散;知识与态度成正相关,与行为相关性较小。结论湖北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高考的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5.
暗娼和嫖客艾滋病KAP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比较暗娼和嫖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KAP)的差异,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124名暗娼和155名嫖客,经由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填式问卷和询问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和平均得分高于嫖客,经常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也明显较高,对避孕套能够预防艾滋病的信念强于嫖客。另一方面,暗娼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较高,首次性行为和从事性服务的年龄均偏低,更有以卖淫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6.
煤矿工人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煤矿工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研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 选择平顶山煤炭集团2矿、6矿、11矿的300名矿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时间为5个月,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矿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53.37%提高到86.41%;通过行为干预,矿工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38.33%上升到69.67%。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明显,今后还应强化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北京、河南新乡中学生艾滋病相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河南新乡市两地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方法选取北京西城区5所中学、河南新乡市3所中学的中学生462名,采取KAP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和新乡市两地中学生知道3条传播途径的比例为分别为78.5%和51.3%(P<0.01),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各占48.2%和33.2%(P<0.01),在学校学过有关AIDS知识的比例分别为80.6%和41.3%(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两地中学生愿意与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分别仅为34.6%、31.4%,看过描写性行为作品的比例分别为24.6%和22.9%,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6.5%和64.9%,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中学生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中学生中,尽快开展科学、系统的性知识和预防HIV/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中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预防艾滋病(AIDS)知识和生活技能教育项目,对中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态度和需求方面的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普遍开展预防AIDS知识和生活技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20所中学学生进行预防AIDS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获取样本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教育活动后学生关于AIDS常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提高。活动前后分别有32.26%和32.48%的学生认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 成功地对中学生进行了预防AIDS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在中学中推广AIDS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某工业大学126名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并对讲座前后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得分作一一配对比较。结果 专题讲座对学生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当有效。所有学生都欢迎此类讲座,有82%的学生认为最需要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此外,有部分学生承认自己曾看过黄色出版物,并有26%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非常必要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1.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通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机抽取江苏省中等城市普通人群1410人为调查对象,选择宣传画和讲座为实验方法,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健康教育前后被调查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成本-效果核算,确定较好健教方式。结果显示:宣传画是较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健教效果与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煤矿工人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煤矿工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研究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方法 选择平顶山煤炭集团 2矿、6矿、1 1矿的 30 0名矿工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时间为 5个月 ,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 ,矿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 53 37%提高到 86 41 % ;通过行为干预 ,矿工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 38 33 %上升到 69 67%。 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明显 ,今后还应强化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库尔勒市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整和完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以及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的3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9个社区14~5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表390份(占100%),以100分为总分计,实际评价得分为77.9分。主要对下列4个方面开展评价:(1)组织管理方面。当地预防艾滋病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管理措施落实到位;(2)传播与教育活动方面。大众媒体广泛参与,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率达37.7%以上,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率为85%,学校参与率高达100%,社区参与率为52%;(3)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可及性。大众媒体的可及性较高达70.5%,但人际传播为21.8%,材料传播为33.6%,显得不足;(4)公众的知信行方面。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2.5%和76.5%。72.1%的居民对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有正确认识,愿意了解有关知识的居民占94.6%,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还不够宽容,仅50.8%愿意“继续交往”,居民主动寻求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率较低为29.74%。结论当地预防艾滋病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已在全社会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仍需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让公众在思想上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在行动上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吸毒人群HIV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及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广东省吸毒者的吸毒行为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态度,为广东省在该人群中开展强有力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基础和干预后资料,采用讲课,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和小组咨询讨论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前吸毒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率最低为52%,最高为98%,干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1%的人担心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55.1%为静脉吸毒,其中41.1%有用过别人的注射器;68.8%的人声称有多性伴,而且63.3%的人在最近3次婚外性生活中没有安全套。结论:该人群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烟,因此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育前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因此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宣传教育的问题,它将涉及到我国目前的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也将是目前HIV/AIDS控制策略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在以非法采供(卖)血为主的贫困地区,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山西省绛县6个行政村的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3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13个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总平均知晓率由56.68%提高到87.48%;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信息的回答正确率由10.47%提高到54.58%。结论 开展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象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市、县城及乡镇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方法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艾滋病教育和目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188名学生接受了调查,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1%。初、高中阶段分别有39.4%和73.4%的人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χ2=44.18,P<0.01)。初中驻地在城市、县城、乡镇的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分别为64.3%、50.0%和31.5%;高中分别为78.3%、71.7%和72.2%。结论应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对中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相似文献
19.
20.
首次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文艺晚会《飘动的红丝带》大众传播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飘动的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文艺晚会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效果。方法:利用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全国收视仪数据获取收视资料;利用央视调查咨询中心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分节目收看组(暴露组),未收看组(非暴露组)及对照组定量评价受众观看效果;利用专题小组访谈(FGDs)分不同目标受众开展性评价。结果:(1)中央1台12月1日晚一次播放收视率达6.1%,有近7000万观众全程收看了本节目,从12月1-8日,中央1台,3台及4台累计全程收看人数达7100万,12月1日晚会的城市家庭总到达率为43.8%,估计全国有上亿观众收看了这个节目,每位受益观众成本不及0.03元;(2)有85.5%的观众认为这台晚会办得很好或比较好;有高达89.1%观众认为通过晚会增加了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3)与晚会前调查的对照组相比,观察表示愿意接近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比例,表示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人继续交往的比例,容许艾滋病感染者继续工作与学习的比例分别从40.4%、48.3%,72.2%增加到57.6%、73.3%、83.0%;观众认为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艾滋病会经输血或者共用注射针头感染的比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从76.3%、93.1%,58.1%增加到90.3%、97.0%、67.3%。结论:利用明星效应,专家权威影响力,生活实例说服力以文艺演出形式通过电视主流媒体向大众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其见效快,覆盖面广,成本-效果比高,能产生很大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