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前聋患儿6岁前与6岁后植入人工耳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6岁前与6岁后两个年龄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 方法对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随访0.5~4年,按手术年龄分成A组(1.0~5.9岁)和B组(6.0~17.9岁),进行术后的听觉和言语识别率的评估. 结果 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全部手术成功,全部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A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0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90%.B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6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5%. 结论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1.0~5.9岁与6.0~17.9岁比较,在术后的言语识别率和语言清晰度两方面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因此,为达到满意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人工耳蜗植入的时机最好在6岁之前.  相似文献   

2.
多道人工耳蜗植入5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方法 533例(534耳)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语前聋495例,语后聋38例。植入时年龄:1~3岁167例,~5岁77例,-7岁73例,-14岁136例,~17岁28例,>17岁52例。内耳中耳畸形共76例,其中Mondini畸形26例、共同腔畸形10例、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20例。术前纯音听阈(听力级)为105.5 dB,听性脑干反应阈>95 dB,40 Hz相关电位(500 Hz)>101.7 dB。使用装置:Nucleus 22M 27耳,24M 308耳,24R Contour 131耳,24RST 21耳;Med El C40 44耳;Clarion CI 3耳。常规手术采用面隐窝进路方法。共同腔畸形病例采用经水平半规管进路。部分病例行术后声场测听和听觉言语评估。结果 Mondini畸形26例中有20例术中出现脑脊液井喷。电极平均植入深度:耳蜗正常病例中Nucleus 30环,Med El为31 mm。Mondini畸形病例中Nucleus 28环。共同腔畸形病例中Necleus 26环。语后聋患者的平均开放言语识别率为71%,17岁以下语前聋的问卷调查满意度为94.7%。结论 人工耳蜗是使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者恢复听觉功能的有效方法,术前评估,手术和术后康复都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3例14岁以上青少年语前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手术采用面隐窝进路的常规术式,重点介绍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要点,术后言语分辨率的评价结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4~5次Mapping后,声场测听啭声听阈达到25~40dBnHL,平均30.4±4.8dBnHL。随访6个月到4年,借助唇读,术后2年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79.11%;不借助唇读,闭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61.67%。术后4年,借助唇读,开放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80.67%;不借助唇读,开放式词表识别率平均达到66.83%。结论青少年语前聋患者具有理解力强、有文化基础等优势,只要入选者选择适当,尽管年龄过大,但人工耳蜗植入后仍能得到较好的言语分辨率,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信息交流方式仍有很大帮助。对这类大龄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语训方法可先借助唇读,掌握一定的听觉词汇后逐步减少唇读直至不借助唇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43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介绍我们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术前评估:主要包括听力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智力心理评估。手术方法介绍了不同型号人工耳蜗插入电极的要领,特别强调了24R(Contuor Advance)型植入电极时,不要主动向外拔金属丝。结果243例患者术后6个月用声场测听啭音语言频率平均听阈达到25-35dB(nHL),平均27.4±4.8dB。开机后1年的开放词表言语分辨率平均达到87.7%。其中成人语后聋患者术后Mapping后全部能听到家人叫他名字。经2个月3~5次调试,声场测听阈在28.1±5.4dB,非限定词表(Openset)言语测听,识别率达82%~93%,平均91.6%。学龄前的语前聋儿童,开机后1~2个月,声场测听都能达到30dB(nHL)或更佳。经过1年以上语训,测定63名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Closeset)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N88.6%,非限定词表(Openset)言语测听,识别率平均达83.7%。7岁以上语前聋的儿童,开机后12个月测定26例合作语前聋儿童的Close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Nsl.6%,Openset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8.2%。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者的最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者而言,植入年龄最好在7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及人工耳蜗在语后聋患者言语康复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方法:5例语后聋患者手术年龄为19~58岁(中位年龄26岁).5例患者均手术植入Cochlear 24R人工耳蜗.术后4周开机,随访1年,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SIR),由1名研究者完成随访,随访涉及听力水平、言语交流能力2个方面的内容.结果:5例患者术后1年0.5、1.0、2.0、4.0 kHz助听听阈均在25~45 dB;CAP平均3.4,SIR平均2.4.2例患者言语分辨能力及情感交流能力无明显提高,其余3例患者交流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语后聋患者,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均能使之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不同程度获益,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语前聋中国儿童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双侧耳人工耳蜗植入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与言语康复疗效。方法:2例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单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和3年分别施行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评估患儿左、右耳单耳及双耳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以及言语清晰度。结果:①双耳人工耳蜗助听与单耳人工耳蜗助听相比。平均听阈降低分别为13dB和11dB;②在安静环境中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平均提高为9%和10%,2例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达97%和95%;③在嘈杂环境中对言语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④言语清晰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可明显提高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育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两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与风险,以及可能的预后判断方法。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听神经病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检测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术后常规调机和检测言语识别率。结果2岁的语前聋患儿引出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另一例18岁的语后聋患者未引出。术后前者的言语识别率优于后者。结论听神经病患者的耳蜗植入疗效可能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差异,目前还缺乏准确的术前检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语后聋Nucleus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ACC)材科及北京协和医院耳蜗中心自编(声调测试)材科,评估14例语后聋Nucleus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能力,其中使用Nucleus24型Sprint产品ACE方案者11例,Nucleus22型MSP产品MPEAK方案者3例。结果所有植入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率均高于机会水平,其中2例Nucleus24型Sprint产品使用者可达到100%。结论Nucleus人工耳蜗语后聋使用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普通话声调识别.Nucleus24型Sprint产品可为部分植入者提供充分的声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例植入手术半年以上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性5例,女性7例。应用噪声下普通话言语测试系统(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评估植入者在安静条件下和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识别能力,其噪声条件下测试以每一个体在安静条件下所得言语识别率的50%为标准,获得该标准下的信噪比;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ation Questionnaire,NCIQ)评价植入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植入者术后言语识别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①安静条件下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3.5±26.6%;②噪声条件下的平均信噪比为10.3±3.7dB;③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功能、自信心、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六个子维度得分均有改善(P<0.05);④NCIQ总分及各子维度得分与言语测试结果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其自我主观评价明显优于言语识别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及可行性,并对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27例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极重度聋或全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6~4.0岁,平均2.5岁。均行右耳人工耳蜗植入,于术后6个月行声场测听,测试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开机训练1年后,进行限定词表言语测听及非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评估听力康复效果。结果 27例患儿中,术中发生"井喷"者4例,经术中采用小块肌肉或筋膜严密封堵电极周围空隙,有效防止了外淋巴漏。术后经开机康复训练6个月后,声场测听言语频率平均听阈为25~30dB nHL,平均27.5±4.5dBnHL;开机训练1年后,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3.3%,非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1.6%。结论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评估、良好的手术视野以及术中严密封堵电极周围空隙是预防"井喷"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选取8名语前聋儿童(甲组)及13名语后聋(乙组)人工耳蜗植入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名,女9名。甲组植入年龄为1.6~11.9岁(中位数2.7岁),使用年限〉3.4年。乙组植入年龄为3.2~30.9岁(中位数12.0岁),使用年限〉0.7年以上。在声场中测试人工耳蜗日常使用状态下的啭音听阈,并55dB SPL言语强度下的单音节识别率。部分受试者还接受了65、80dB SPL言语强度下单音节识别率的测试。结果甲乙2组受试者的0.5、1、2、4kHz四频率平均(4 Frequency Average,4FA)声场啭音听阈分别为32.5±3.4dB HL、35.9±4.9dB HL,t检验显示P=0.1046。甲乙2组受试者55dB SPL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分别为56.8±9.0%、31.41±7.1%,t检验显示P=0.001。结论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可有效地用来评价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使用年限较短的语后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率尚不及使用年限较长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单音节识别率一言语声强(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曲线较正常成人平均右移30dB以上,提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听力补偿水平较正常人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言语、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长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了68例2012年-2016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岁及7岁以上患者34例,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A组),6岁及6岁以下患者34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B组)。利用CAP量表、SIR量表、声场听阈、言语识别率以及生活质量相关问卷等对其术后听力、言语、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术后2年均可观察到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声场听阈无明显差异。术后24个月CAP得分、SIR得分及言语识别率方面,低龄对照组均要优于大龄研究组;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CAP评分以及3个月的SIR评分,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可以获得听觉、言语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提高。因此术前进行听力、心理、期待值等多方面综合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也能成为大龄语前聋患者改善听觉言语障碍及日常生活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的老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 14例语后聋老年患者在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平均年龄为67.7±4.0岁,观察其手术耐受及并发症,于开机后不同时间(3月、6月和12月)进行助听听阈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达42.1±9.4d BHL,单音节识别率为43%±15%,安静时句子识别率为63%±17%,听觉行为分级评估为5.7±1.4,人工耳蜗获益好/最好为11例(占78.6%)。结论 60岁以上极重度语后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获得好的言语识别率和听觉行为,年龄不应成为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情况,探讨成人行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岁以上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52例进行测试,分为语前聋无干预组(9例)、语前聋佩戴助听器组(27例)、语后聋(16例)三组。采用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电刺激听觉反应阈值(Threshold,THR)、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level,MCL)评价其声音感知能力;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双音节词表评价其言语分辨能力。分别在开机6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开机6个月后三组声场助听阈值、THR、MCL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双音节识别率在开机6个月时语前聋无干预组8.78%、语前聋助听器组16.44%、语后聋组53.13%;在开机24个月时各组双音节识别率均上升,语前聋无干预组达18.22%、语前聋助听器组达52.89%、语后聋组达84.31%,语前聋助听器组提高明显。结论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可获得与语后聋相近的听觉感知水平,长期使用人工耳蜗可加强言语识别能力,对术前有听觉言语基础的成人语前聋患者应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后听觉言语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效果比较,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8例(18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听阈评估、听觉功能评估及言语康复能力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感知、言语识别、言语发展的影响。结果18耳术前平均助听听阈为63dBHL,人工耳蜗植入听力重建后声场测试平均助听听阈为38dBHL,音频感受补偿范围250~4000Hz都能进入言语香蕉图,为其听辨言语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术后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18例中11例术前无言语能力的患儿,术后平均的言语能力为2岁水平;7例术前平均语言能力为1.7岁,术后平均语言能力达到2.8岁。本文中3~4岁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经过系统康复训练,言语发展明显提高。结论对6岁以下的语前聋、智力发育正常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经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听觉和言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方法.方法受试者为18名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时平均年龄6岁.按人工耳蜗使用时间长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评估:第一阶段18名患儿,使用人工耳蜗1~12个月;第二阶段12名,使用人工耳蜗13~24个月;第三阶段8名,使用人工耳蜗25~36个月;第四阶段6名,使用人工耳蜗在36个月以上.描述性分析,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声音接受、言语表达及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言语测试,进行言语识别能力和发声能力测试.结果第一阶段患儿,能够感知和辨别来自家庭和环境中的声音;第二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是51%,开放项词识别开始启动;第三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达到72%,开放项词识别率是40%,能正确发出的单词数是42%;第四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和开放项词识别率分别达到84%和53%,能正确发出的单词数达62%,部分患儿已有自发的口语表达.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患儿的言语发育有帮助,患儿的言语能力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HTK〗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HTW〗方法〓〖HTK〗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HTW〗结果〓〖HTK〗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HTW〗结论〓〖HTK〗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Cochlear Implant)使双侧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语后聋患者和年龄较小的语前聋患者在言语识别方面改善较大,但对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是否受益尚存在争议。本文研究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的获益情况。方法:以语前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关注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设计语前聋青少年CI使用效果和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并分析患者人工耳蜗术后获益效果和满意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家长均对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声音获得非常满意,且认为人工耳蜗对整体综合交流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帮助,患者本人及家长都愿意选择CI。结论:对语前聋青少年CI植入者不应把言语测试识别率得分的提高作为评判人工耳蜗获益情况的唯一标准,还应考虑人工耳蜗在提高患者综合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帮助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与非GJB2基因突变且内耳结构正常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37例经C下及MRI检查排除内耳畸形的聋儿术前行GJB2基因检查,根据结果 分成A组(GJB2基因突变10例)和B组(非GJB2基因突变27例),术后随访0.5~2年,进行术后的听阈、言语识别率及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37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成功,均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A组的声场听阈水平平均为34.41±6.12 dB HL.言语识别率平均为76%; B组的声场听阈水平平均为36.23±4.16 dB HL.言语识别率平均为79%,两组均达到平均言语康复级别二级;两组听觉及言语能力测试结果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高,可能是内耳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人群耳聋的主要致聋原因;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与非GJB2基因突变且内耳结构正常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42例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分析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的康复进程。方法通过对42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重建听阈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以了解他们术后的听力水平、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情况。结果受试者术后平均听阈在35 dB HL左右,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80%的占95.45%;主题对话达到3~4级水平的占70.83%。双音节词识别率≥80%的聋儿言语能力为3~4级水平的占70.97%。结论对于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言语能力的提高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