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2眼,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治疗眼压难以控制到正常,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20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2眼;术后观察前房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通过评估远期眼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随访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10眼(50%),条件性手术成功2眼(10%),手术失败8眼(40%),术后7眼发生了浅前房(3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24眼(75%),条件性手术成功8眼(25%),没有手术失败眼,术后4眼发生了浅前房(12.5%)。根据眼压控制的结果,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5例(9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6个月两个组眼压正常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3%和7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共61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4.23mmhg左右。3个月复查均在13.12mmhg左右。9-12个月眼压均在17—19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手术方式,治疗23例(24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观察其眼压、滤过泡、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滤过泡均为功能性;视力不降或有改善;虹膜新生血管变细;远期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5只眼),经药物或YAG激光治疗眼压仍高于36mmHg(1mmHg=0.133kPa),予前房穿刺术等处理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脉络膜、视网膜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2-18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10d内视力提高者16只眼(35.6%),术后11~20d视力提高者20只眼(44.4%),至随访结束视力无变化者9只眼(20.0%).2.眼压:术后7~12d内高眼压者(24~50mmHg)15只眼(33.3%),对症处理降至正常.3.滤过泡:大多在7~18d形成;远期随访有1例发生滤泡瘢痕.4.并发症:浅前房8只眼(17.8%),包括恶性青光眼2只眼(4.44%),经治好转;前房出血6只眼(13.3%),经治出血吸收;瞳孔后轻度粘连16只眼(35.6%);无伤口渗漏、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5.手术总成功率89.9%.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反应一般都较重,术后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借助前房穿刺术等,并注意术中轻巧操作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68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34眼),实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情况、滤过泡情况及眼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O.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36例(4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有效,视力得到明显恢复,滤过泡功能良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及术后应用5—FIJ的方法,对15例(29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闭角型青光眼31例,按条件分成两组。术中应用5—Fu组15例,29只眼。对照组16例,29只眼。平均年龄45~60岁。男13例,女18例。视力:0.2~1.0。术前眼压:3.51~5.6kPa。1.2方法:二组均采用小梁咬切术。应用5—Fu术中使用5—FU。将棉片或海绵浸入0.25%5—FU溶液中,巩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具有刨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NPTS)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6例(18只眼),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平均41.56 mmHg降至术后14.57 mmHg,比术前降低64.9%,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均不用降眼压药.手术总成功率为100%,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13眼(72.2%).结论:冷冻干燥生物羊膜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使用方便安全,使用冷冻干燥生物羊膜减少了制作和储备羊膜的质量不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14例(1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接受了光凝、冷凝及小染切除术或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 14例患者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眼压降至2.71kPa以下者7只眼(50%),眼压为3.0 ̄4.11kPa者4只眼。视力改善2只眼。有1只眼施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光凝、冷凝及小梁切除术对多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术式选择及预后。方法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35例(35只眼),术前均采用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其前房角粘连和晶状体脱位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包括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的组合使用,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28例房角有粘连的患者中,有25例的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另外3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眼压增高,加用降眼压药物后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房角开放的患者仅去除脱位晶状体,未实施小梁切除手术,眼压降低效果理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根据患者晶状体、房角、眼压及视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30例(3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Steltaris微切口超声乳化仪吸除白内障,同时用Ex—PRESS推注系统EDS植入Ex—PRESSP50微型引流器。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平均观察(4.21±2.1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内,有27只眼的眼压稳定在(13.57±3.31)mmHg(1mmHg=0.133kPa),其余3只眼在随访期间需滴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均控制良好。术前视力:光感至0.15。术后矫正视力:30只眼中0.1~0.2者3只眼(10.0%),0.3~0.4者8只眼(26.7%),0.5~0.8者12只眼(40.0%),0.8~1.O者5只眼(16.7%)。其中〉1.0者2只眼(6.7%)。所有术眼在手术过程中均前房稳定,未见明显角膜切口热损伤,无后囊破裂、视网膜脱离及滤过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未出现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和低眼压等。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它使手术趋于简单、安全,视力恢复快,较传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眼压已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眼压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3例(164只眼),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49人(9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予服用中药。西医对照组34人(6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未使用中药。均治疗观察3个月,以视野、视力为指标比较2组疗效。结果 1.视野:中医治疗组中好转18只眼,稳定75只眼,恶化4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3只眼,稳定51只眼,恶化13只眼。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视力:中医治疗组好转10只眼,稳定84只眼,恶化3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6只眼,稳定55只眼,恶化6只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较单纯西药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ram×3mm包括小粱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LR (slit-lamp needle revision,SLR)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在治疗滤过泡渗漏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2周~4年出现滤过泡渗漏的25例患者(25只眼)行SLR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随访3个月.结果 1.滤过泡:治疗后所有25只眼的滤过泡渗漏立刻缓解,最终治愈23只眼(2次治疗2只眼,3次治疗1只眼),总治愈率为92%.2.眼压:治疗前患者的眼压(8.5±2.1) mmHg,SLR治疗后3个月,眼压(12.5±1.8) 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治疗前与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结膜下出血6只眼,前房少许积血2只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只眼,眼内炎1只眼.结论 SLR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因为瘢痕所致的滤过泡渗漏是一种有效、安全而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闭角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26例(26只眼),其中17例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全混浊的有24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周边混浊的2例。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7±6.0)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视力除2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和1例视神经萎缩外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0.5±6.31)mmHg降至术后的(10.79±2.78)mmHg(t检验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31±0.22)mm增加到术后的(1.61±0.19)mm(t检验P〈0.01),术后房角检查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老年人闭角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叶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60只眼)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使用银杏叶前后的视力、眼压和视野。结果:使用银杏叶前后,患者的视力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眼压及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的改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对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