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戒烟经     
记得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我已经戒过两千多次了”。 我戒烟的次数也不算少,说戒就戒,说抽再抽,反来复去,“容易”得很,也“难”得很,但是,最终还是被我戒了,巩固了。 我之所以会戒烟,大都与生病及医生的劝导有关。第一次戒烟,是四十年代末,我进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吸烟刚从“伸手牌”过渡到“腰包牌”,但中毒还不深。一次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肺结核——特别经医生问诊,查询吸烟历史,把肺病与吸烟联系起来,这就使我紧张了。当时的人们是“谈痨色变”的,它一下就促使我毫不犹豫地把烟戒掉了。  相似文献   

2.
乾隆皇帝戒烟:乾隆皇帝很喜欢吸烟,几乎一有空就吸,后来得了咳嗽病,清太医治疗。太医说:“皇上的咳,是吸烟伤肺,若要治咳,必须先戒烟。”乾隆很听太医的话,所以戒了吸烟,咳嗽也治愈了。 马克思戒烟:马克思一度烟瘾很大,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他曾说过,《资本论》的稿费不够偿付我写作时需用的雪茄烟钱。吸烟使他得了气管炎,因此医生禁止他吸烟。这样,他就下决心把烟戒了。  相似文献   

3.
我拿着李教授递给我的诊断书,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一行字:小细胞肺癌。不,这不可能!我爸爸已经戒烟三年了。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说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可随吸烟时间增加而增加,也随终止吸烟而减少。据说,戒烟10年以上者,肺癌的发生率只比未吸烟者高10%。为什么我爸爸在吸烟期间没有患肺痛,反倒是戒  相似文献   

4.
施瑞卿 《健康世界》2013,(12):68-69
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不过,许多烟民都说:抽了几十年了,想要戒烟实在不容易。“小戒靠忍,火戒靠悟”,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让您增加一些戒炯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文 《健康世界》2014,(7):26-27
患者问:吸烟行不行 “医生,我得了溃疡病,还能不能吸烟啊?” “医生,我必须戒烟吗?” “医生,溃疡病好了之后我还能吸烟吗?” “医生,我吸烟已经很久了,实在没办法戒,能否通过增加服药时间和加大剂量来抵消吸烟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戒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十七岁我加盟“烟民”队伍,到二十九岁戒烟,这其间“大戒”(一个月以上)几十次,“小戒”不可计数,真所谓“戒烟容易,我一年要戒十几次”。这次“大戒”是四年前开始的。那时妻子离职进修,学费、生活费几无着落,儿子寄养  相似文献   

7.
趣味短信     
★我托空气为邮差,把我热腾腾的问候装订成包裹,印上真心为邮戳,37度恒温快递,收件人是你。祝你:新年快乐^_^!!!★晚上笑一笑,睡个美满觉,早晨笑一笑,全天生活有情调,工作之余笑一笑,满堂欢喜又热闹,烦恼之时笑一笑,一切烦恼全忘掉。祝新的一年笑口常开!★生活要用天使的胸怀面对,自我的方法支配,皇帝的御饭养胃,清洁的空气洗肺,小猪的感觉去睡,灿烂的阳光晒被,还要用心爱自己不要太累。★饭后七戒:一戒吸烟,二戒马上吃水果,三戒放松裤带,四戒立即喝茶,五戒百步走,六戒立即洗澡,七戒立即睡觉!八戒:记住了吗?★爱人是麻花,饿了才会想到她;情…  相似文献   

8.
即使权威统计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吸烟,但要让全世界总共13亿的烟民戒烟,也绝非朝夕之功。所以每年只有一个“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恐怕还不够——我是点起一支烟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想起去年“世界无烟日”活动期间,正赶上我在戒烟,于是就报了名,想在戒烟之余得个大奖什么的,结果没那么幸运,到最后又开始复吸至今,不禁感叹“戒烟难,难于上青天!”想必很多烟民都如我这般有过“戒又复吸,吸之又戒”的经历,乃至留下两段经典的话:一是一段对白——“抽颗?“”戒了。“”噢,停一段呀。”……二是一句话——“凡数着天数说戒烟的都戒不成。”去…  相似文献   

9.
老爸是个退休教师,今年75岁高龄,除了爱看书看报外,就是爱抽烟,老妈经常因为吸烟和他拌嘴,他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烟龄50年,你也和我生活了50几年,你们都是我的老伴.” 说归说,我们一直都在点化和开导他这尼古丁可不是啥好东西,您延年益寿最好的方法是把烟瘾戒掉,多吃点保健品,做到饮食、养生双结合,才是您对老妈最好的回报.老爸总是说他也想戒烟,但是多年的戒烟史总是让他半途而废,最后又开始“复吸”,如此反复他也腻烦了,“你妈还总拿话刺激我说:‘你爸要是能够戒掉烟,那我就能够戒饭.’言外之意是我要把这烟瘾带到棺材里去不可.”  相似文献   

10.
老马 《现代养生》2003,(3):29-29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  相似文献   

11.
吸烟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迅速掀起反吸烟健康教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下就如何开展提几点建议。一、正确认识健康教育在反吸烟斗争中的作用。国外反吸烟经验证明健康教育可激发广大不吸烟者的积极性,成为反吸烟的巨大动力。促进反吸烟立法,促使吸烟者戒  相似文献   

12.
汤医生: 您好!我是一名学生,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爸爸是一个40来岁却有着数十年烟龄的“老烟鬼”,每天能抽一包多香烟。由于他经常咳嗽,令我和我妈妈很担心,怕他会得一些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劝他,爸爸就是不听,还说什么:“该死的时候不吸烟照样会死”,“不吸烟,国家生产那么多香烟干什么!”其实,吸烟的危害爸爸心里也很清楚。我们真的很着急,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只有向您求救了。怎样才能让我爸爸把烟戒掉呢?  相似文献   

13.
一、用经济手段控制吸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1、吸烟危害健康,因而必须控制吸烟.以至最终达到“无烟世界”的理想境界。吸烟是随着文明进步而行将消亡的落后生活习惯,我们的经济政策必须主动顺应这种趋势,而不是一味简单地“保护”烟草。事实上,西方的大烟草公司,早就采取了两种形式的对策。一方面是投资多元化,它们将烟草的丰厚利润投向别的产业,并以这些新投资为背景开展“院外活动”,在立法机构中去寻求对烟草工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将生产和消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某些西方国家的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也从反面教育我们认识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14.
心理疗法戒烟瘾河北读者赵军:我是一名有十年烟龄的烟民,尽管妻子反对,自己也经常咳嗽痛苦不已,但想戒掉却力不从心,曾戒过七八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最近看一本杂志介绍,可以用心理学方法戒烟,能不能介绍一下。答:吸烟的危害,妇孺皆知。就连烟盒上都印着“吸烟...  相似文献   

15.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同时又是肺癌、中风等疾病的重要诱因。但戒了烟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回答是“否”。  相似文献   

16.
康医生: 我是一个老烟民,抽烟已经20多年,曾多次戒烟,但是都没有戒成功,最多只能戒10余天又重新吸烟。请问现在有什么好方法戒烟吗?  相似文献   

17.
韩振奎 《长寿》2003,(10):30-30
我国自古就特别推崇养生之法,这在名人的著述之中颇多记载,特别是数字养生诀更利于人们记忆效仿: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周守忠…  相似文献   

18.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名人养生“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名人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名人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  相似文献   

19.
部队官兵吸烟现象较为普遍,积极有效地实施吸烟干预是当前部队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在军队医科院校实施吸烟干预,对于促进干部、学员文明卫生行为的养成,培养合格人才,提高部队健康水平和战斗力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我校1996年9月1日开始实施校内禁烟宣传教育,并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创建“无烟大学”工程,发布了“禁烟令”,制定了禁烟措施。3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循序渐进,有的放失,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员吸烟率由337%下降至17%左右,我校及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荣获“全军无吸烟先进单位”称号。回顾几年的吸烟干预实践,我…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吸烟不好,也戒过,可总是不成功,而且失败后烟瘾更大……”这些话是无数想戒烟却又不得其法的烟民的缩影。男人戒烟就跟女人减肥一样,永远都有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