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景山  柯文坤 《江西医药》2009,44(9):875-87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9例,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效果和治愈率。结果平均随访1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8例。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成祥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89-89,91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年8个月,23例患者均临床治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例,不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结核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而脊柱结核中又以胸、腰椎为好发部位。由于胸、腰椎结核主要累及脊柱的前、中柱,前路手术可以直接达到彻底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的目的,所以长期以来前方入路进行病灶清除几乎成为常规选择~([1,2])。近年来,随着脊柱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后方入路进行前方椎体病灶清除的报道逐渐增多~([3-6])。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我们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经椎弓根椎间隙截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41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经椎弓根椎间隙截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可行性,并总结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9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纠正18.6度,X线显示所植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6~8个月。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min,出血量为800~1500ml,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2~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并能为截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短节段椎体侧方固定,植骨块钛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5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36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治愈,植骨块融合,无复发患者,腰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胸椎病变15例、腰椎病变10例、胸腰椎病变10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治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结核治愈13例,腰椎结核治愈9例,胸腰椎结核治愈8例;胸椎结核患者发生并发症0例,腰椎结核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脊椎结核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
梁军  何纪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8-1639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约1/2~1/3。而胸腰椎结核常常并发后凸畸形或瘫痪,致残率较高。我院2000年3月-2003年5月共为12例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矫形并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13例胸腰椎结核,男6例,女7例,年龄23~75岁.2节段11例;3及多节段2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结果 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6度,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6度,未次随访后凸Cobb角平均9.8度,纠正丢失平均1.3度.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发症发生率低、融合率高,可获得并维持后凸畸形的纠正;单一入路即可完成于术,保留了更多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1.
病灶清除植骨术并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刚  袁忠治  李继云 《河北医药》2005,27(11):807-808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1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月,后突矫正角度20度.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春云  马征 《河北医药》2011,33(9):1417-1418
胸腰段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中最易感染的部位,占骨关节结核的40%~50%,病程缓慢,治疗时间长,严重者甚至遗留残疾[1]。传统的手术方式以前路的病灶清除或植骨融合为主,术后睡石膏床,病程的愈合需较长时间且易并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相关并发症[2]。前后路一期手术可以有效矫正胸腰椎结核患者后凸畸形,促进植骨融合,同时一期可缩短治疗周期,避免二期手术,降低医疗费用,患者也可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9例采用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除1例发生切口感染并经积极处理治愈的病例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局部腰背痛基本消失、血沉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无结核局部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2.4°,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神经损伤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结核病灶修复、减少复发,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夏剑  许永武  高勇  邱哓洪  袁忠 《江西医药》2005,40(Z1):687-689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结核临床疗效,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13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Zplate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32.7°±8.3°。结论前路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间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居首位,约占40%~50%,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骶椎最少。其临床表现较严重、复杂,并可造成严重的截瘫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以前路局部病灶清除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或者一期前路根治术,二期再行后路器械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弊端。我科自2004年起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全身情况较好的,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87-1988年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86例,疗效满意。脊柱结核并截瘫病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经胸病灶清除术,前方减压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脑椎结核并截瘫较为理想的方法;胸11椎体以上经胸病灶清除较好,小儿、老年不宜采用经胸途径,并且还讨论了术前准备和合并窦道的治疗问题。脊柱胸腰椎结核86例手术治疗体会@彭建东$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科!553001  相似文献   

17.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87-2288,229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5岁。选择钛合金为内固定材料,术前后凸成角10°-65°,平均26°。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偏侧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和脱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丢失高度平均恢复86.7%,丢失角度平均恢复89.45%。2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质吸收、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采用Kirkaldy-Willis改良评价标准,本组优2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出血较少手术方法 ,可有效的稳定脊柱,且可避开病灶,对来自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结核中毒症状的改善及脊柱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胸腰背部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18.5°~56.0°,平均27.3°,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15.2°、17.6°,平均矫正12.1°,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全面,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同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同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片。结果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及内固定良好,畸形矫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固定牢靠,后凸矫正效果好,融合快,结核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