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杰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7,5(4):232-234
背景与目的:一般前中颅窝底肿瘤在目前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切除并不困难,但侵及颅眶并沟通的肿瘤入路困难,全切除率低,手术难度较大,仍是神经外科医生棘手难题。本文讨论了儿童颅眶沟通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具体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6例患儿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分别采用了翼点眶外侧壁入路、改良翼点额底硬膜外眶顶入路二种手术方式,前一种手术入路7例,后一种手术入路9例。原则上一般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6例,视神经纤维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索瘤2例。术后患儿眼球突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球活动障碍4例,术后视力好转10例,上睑下垂3例,术前已失明2例及4例视力仅为光感患儿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儿童颅眶沟通肿瘤这类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便是单眼失明不能恢复也仍可保住患儿生命及眼睛外形,术后残余肿瘤行放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3.
4.
5.
颅鼻眶沟通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1996年 1月~ 1998年 1月 ,我科收治颅鼻眶沟通性肿瘤 5例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肿瘤 ,经过术后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4~ 4 6岁 ,平均年龄 3 8 6岁。全部病人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 ,诊断明确 ,住院天数 2 2~ 4 4天。 5例术后恢复好 ,全部痊愈出院。2 术后护理体会2 1 体位护理 患者全麻术后回到病室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 ,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待全麻清醒后 6小时 ,血压平稳后可抬高床头 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同时侵犯颅内和眶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中对需要保留视力的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眼眶67例,中颅凹-眼眶26例,前颅凹-中颅凹-眼眶9例.其中91例(89.2%)出现突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视器症状.62例(60.8%)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结果 本组81例(79.4%)肿瘤获手术全切除,21例(20.6%)为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对93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14年(平均5.6年),70例(75.3%)恢复满意,7例(7.5%)复发,余16例(17.2%)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及眼眶,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人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指导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该类肿瘤,预后良好,术中采取F-VEP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对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4)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颅眶手术治疗的50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眶-翼点入路手术患者20例,眶-额与眶-颧以及颧-翼联合入路手术患者30例。肿瘤全切除35例(70.0%),肿瘤次全切除8例(16.0%),大部分或者部分切除6例(12.0%),活检1例(2.0%)。眶尖区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淋巴管源性肿瘤和泪腺源性肿瘤,分别占42.0%、32.0%、20.0%和6.0%。50例患者出院时,视力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无加重者20例,单纯眼睑下垂5例,眼球轻微活动受限7例(4例伴有眼睑下垂,3例复视),严重动眼神经损伤5例(1例神经鞘瘤,2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视力下降或者失明3例(2例视神经本身伴有肿瘤,1例颅眶沟通性神经鞘膜瘤)。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显示,单纯眼睑下垂患者完全恢复,眼球轻微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严重动眼神经损伤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视力下降患者视力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无复发和死亡。结论临床上采取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是可行的,操作中应选取合适的角度,并加强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泪腺癌不多见,晚期可发生颅内蔓延致颅眶沟通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术后随访13年,共3次复发,经颅内蔓延。行开颅清除+颅底重建术,现报道如下。男,41岁。术后左眼肿物1年余,加重伴疼痛1个月。于2001年11月23日入院,11月28日手术。患者曾于1990年、1993年和2000年行第一、二、三次左眼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泪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均未行放、化疗。2002年11月左眼睑处又见肿物突出,感觉闷胀不适。近1个月来左眼睑处有阵发性疼痛,发作无规律。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左眼球已手术切除,眼睑肿胀,左眼…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血液供应丰富 ,并常常与大血管有粘连或侵犯到大血管 ,手术时容易引起广泛出血 ,导致患者休克或死亡。本科从 1990年 1月~2 0 0 1年 12月共治疗原发性性腹膜后肿瘤 12 5例 ,其中手术治疗 87例 ,发生大出血者 16例 ,本文就其大出血的预防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 16例中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3岁~ 6 8岁 ,平均年龄为 4 3岁 ;肿瘤大小为 6cm× 8cm~ 6 0cm× 5 0cm ;良性肿瘤 4例 ,占 2 5 %,恶性肿瘤 12例 ,占 75 %;其中肿瘤直接侵犯到髂总动静脉者 4例 ,髂外动脉 1例 ,髂内动脉 1例 ;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本病早期缺乏症状,多数病人就诊较晚,常以腹部肿块或肿块压迫邻近组织脏器出现症状时才确诊。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率很重要。运用各种影象学检查技术,尤其是B超,在诊断中应视为首选检查方法。在治疗上,应对肿瘤尽可能彻底切除,并广泛切除受累邻近组织,不能完整切除可作包膜内切除或肿瘤部分切除及活检。对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收集胸外科近5年来手术切除的32例纵隔肿瘤,占同期胸外科手术的3%,其中良性肿瘤(23/32)占71.8%,恶性肿瘤(9/32)占28.13%,全组病例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者占75%,本资料提示纵隔肿瘤的恶性率较文献报告有所增加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对一些临床上无法确认的病例亦应积极手术,争取根治性切除,即使进行姑息性切除亦可提供组织学诊断,给其它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例1 患者男,15岁。因右眼眶区疼痛2个月,右眼眶肿物1周就诊。体格检查:右眶外侧肿物约1.0cm×0.8cm×0.3cm大小,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差,无压痛。化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为440×10~6/L,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Ag-NORS)检测结果(核仁/核)为4.57%,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升高。MRI报告:右眼眶泪腺区异常信号肿物,中等T1,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不清,邻近眶壁骨质破坏,右眼球未见异常信号。病理报告:右眶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30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椎管内肿瘤的确诊率为100%,高于X射线的确诊率(1.3%)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确诊率(63.5%,P<0.05)。恶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P<0.05)。髓外肿瘤患者的疼痛和棘突叩击痛的发生率高于髓内肿瘤患者,而自主神经障碍的发生率低于髓内肿瘤患者(P<0.05)。手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高于良性肿瘤(36.3%和5.4%,P<0.05)。结论掌握椎管内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辅助作用。MRI检查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0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8例。术前诊断率为47.5%。各种特殊检查如钡餐、沁尿系造影、B超和CT等对诊断均有所帮助。本组16例(良性12例、恶性4例)完全切除了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率为100%,恶性肿瘤仅为14.3%,合并有关脏器的切除率为62.5%。作者介绍了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为了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良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良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129例良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37例;年龄16—72岁,平均42.9岁。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胸腹部束带感、根性症状、锥体束征或马尾症状。因肿瘤部位表现为随病程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进展。129例行X线、121例行MRI、107例行椎管造影、92例行CT(CTM)检查。完全切除109例,大部切除18例,单纯椎管减压并取活检2例。结果本组占同期收治椎管内肿瘤例数的94.7%。X线、椎管造影和MRI阳性率分别为52.7%、93.6%、100%。术后随访6—107个月,平均39.1个月。术后症状消失93例,神经功能显著改善25例,无变化7例,加重4例。复发2l例,再手术17例,其中14例功能改善。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脊膜瘤、脂肪瘤、神经节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瘤和椎管内囊肿等。89%位于颈胸段,腰骶段占11%。结论椎管内良性肿瘤因累及部位、节段和病程而表现差异较大。MRI是明确诊断、指导手术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手术切除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率低,肿瘤切除不全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