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设立了四个质控小组,通过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专科质控组长-质控员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质控小组实施后(2017年)与实施前(2016年)比较,科室护理质量评分从94.2分提高到98.1分。结论质控小组能促使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帮助提高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增强专业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根据自身手术室的情况建立了6个质量控制小组,由4级控制体系组成,分别为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系统、有效的管理整个手术室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比较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科室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70.0%左右,护理质量评分由原来的84.60分增长到93.2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能够很好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一质控组长一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究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设置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质控小组,借助建设"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护理质量控制、对质量小组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以及不同质控小组评分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护理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我院编制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护理质控管理推行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据显著提升,与质控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的建设,以及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护理部设立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设立质控小组,每月对各护理单元及重点科室检查,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总结,把检查结果表反馈给科室,科室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回馈给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诉问题进行督导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评价情况。结果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评价指标评分情况与应用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护理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1个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分由6个质控小组监管。在这6个质控小组中,构建三级质控体系(三级质控体系是指质控工作由“专科护士长-护士组长-质控员”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并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结果:①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后,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从原来的83.58分上升至93.27分,前后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后,我院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约为70%。结论:将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构建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控前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季度检查各质控小组评分情况。结果(1)质控后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率分别为1.67%、2.50%,均显著低于质控前(6.6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质控后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15.38)分、(95.25±14.09)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82.79±12.11)分、(79.96±1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控后各小组总体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有效提高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靖萍 《吉林医学》2014,(19):240-24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室分为6个小组,建立以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为构架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各项指标得分。结果: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各项评价指标较模式应用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管理使护理管理更加制度化和标准化,有规范可循,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护理质控小组是我院在三级护理管理体制之下设置的以科室为单位的护理质量考核小组,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具有患者数量多,接触疾病种类多,涉及到门诊各科室处方多,人员流动性大,业务工作繁琐等特点,如何有效提高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减少护理差错, 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难点.科室质控小组对及时、有效、全面地协助护士长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院级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周桂芳 《吉林医学》2010,(27):4811-4811
目的:探讨院级护理质控小组在质量管理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对院级护理质控认真策划,周密计划,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具体的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促进了质控组成员质控水平提升。结论:院级质控小组是护理三级质控体系中的中间环节,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是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措施。方法:结合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与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严格筛选人员,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科室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管理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观察实施效果。方法: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精神,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制定护士的分层管理制度,建立护士能级结构,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高分险患者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有效利用护理支持系统。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5。结论: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杨海艳 《中国病案》2013,(10):36-37
目的 保证急诊各区域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调整急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结果 急诊总体护理质量及安全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在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能确实保证急诊科夜间及节假日的医疗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菡  陆霞 《中华医护杂志》2005,2(6):545-546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本院护理部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护理质量综合评价管理方案。采取护理部检查、质控小组互查、护士长自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将每月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反馈。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执行力培训提出有关的建议和对策。方法:以本院神经外科优质护理建设有关情况作为依据,在对执行力和执行力培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后,总结护士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建议。结果: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要提升护士执行力,需要注重交际沟通建设、技能培训建设、自我学习建设、考核制度建设。结论: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具有较高的执行力。护士要加强技能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建设,同时完善有关的考核制度,以推动护士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侯玉清  黄莉  谭舒尹 《四川医学》2012,33(1):187-189
目的 提高骨科护士总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方法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三基三严”培训方案并结合我科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培养,选拔合适的护士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结果 我科护士通过五年的培训,从中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护理骨干,护士整体素养、护理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结论 严格护士的“三基三严”培训,加强分层次培养,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大量文献,我院参照国家卫生部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质量检查表和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精神,根据Donabedian的质量评价模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改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应用于临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新标准符合临床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的要求,涵盖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最需要关注的环节,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指导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实践,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科学,通过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适应患者的要求,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苗丽娟 《当代医学》2009,15(10):22-24
目的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调研,对护理工作给出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利用TQC及PDCA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检查、监督等方法及其结果如静脉点滴合格率,利用统计数据,给出质量控制点及其范围,建立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动态而又突出重点,针对基础及薄弱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价、督促及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有效的管理方法。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及PDCA管理循环,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