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性别院内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入选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住院的STEMI患者1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年龄23~91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65岁)571例;B组(65~74岁)419例;C组(≥75岁)19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3.1%vs.8.3%)院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院内病死率升高(11.9%vs.20.1%)。C组中,男性与女性STEMI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对男性院内病死率的优势比(OR)亦呈逐步下降趋势(2.861 vs.1.875 vs.1.143)。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在A组,年龄(OR=1.154,95%CI:1.052~1.264),高血压(OR=7.685,95%CI:2.276~25.946)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OR=7.685,95%CI:0.007~0.098)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保护因素。在B组,女性(OR=1.875,95%CI:1.088~3.232)是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较男性高,年龄越大其差异越小。在65岁人群中,年龄,高血压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为保护因素;在65~74岁人群中,女性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研究高血压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关系,寻找脑卒中病人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医疗单位随机收集2000—12~2002—06共200例脑梗死病人,100例脑出血病人,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30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病人作对照,进行血压检测,并随访1年。观察脑卒中再发与高血压情况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病人组1年随访再发脑卒中30例(10.34%)。对照组有1例脑梗死发生(0.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高血压病人数及高血压控制不理想人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发脑梗死者有90%、再发脑出血者有100%病人血压控制不理想。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的1年随访发现,脑卒中的再发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测定150例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42例和高血压63例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血脂含量。结果表明: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和冠心病患者脂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高,其变化与其他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支持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和高血压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体温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1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体温分为发热组(体温≥37.5℃)48例和非发热组(体温〈37.5℃)64例,分析发病后3个月内两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和脑疝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疾病及感染情况。结果(1)发热组伴糖尿病的比率、MOF和脑疝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发热组(P〈0.05);(2)发病7天内体温升高的患者MOF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7~14天体温升高者(均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易出现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病7天内体温升高易发生MOF,病死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起病1周内入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280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判定为卒中相关感染(SAI),并分析SAI的危险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01例(36.1%),其中肺部感染64例(22.9%)、泌尿系统感染16例(5.7%)、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例(2.9%)、其他感染(压疮、咽炎、其他不明原因感染)29例(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032,95%CI:1.005~1.059)、营养不良(OR=4.315,95%CI:1.176~15.837)、体温〉37.5℃(OR=4.851,95%CI:2.172—10.832)、脑出血(OR=3.699,95%CI:1.900—7.20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OR=1.147,95%CI:1.092~1.205)为SA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入院时高龄、发热、营养不良、脑出血或NIHSS评分高者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6.
青年与中老年原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发生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274例,其中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40例。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脑出血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差异,许对各种危险因素对青年和中老年脑出血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史是本组脑出血患者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占70.1%,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为55.9%和72.0%,但差异无显著性,其后依次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卒中史、吸烟史和饮酒史。其中有缺血性卒中史者,青年组为11.8%,中老年组为3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发病前有可疑诱因者,青年组为50.0%,中老年组为24.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以劳累或情绪激动为诱因者,青年组为41.2%,中老年组为13.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活动状态下起病者,青年组为76.5%,中老年组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对于中老年脑出血,与青年脑出血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出血前有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因,OR值为4.370(95%CI2.012~9.490,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是青年及巾老年出血的共同危险因素。有缺血性卒中史者,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发病前有可疑诱因者和以劳累或情绪激动为诱因者.青年组高于中老年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院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自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NSTEMI住院病例428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价院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老年NSTEMI有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肾功能不全史及症状不典型者均多于非老年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多,住院期间接受冠脉造影者较非老年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76.22±5.02)岁VS(68.89±11.9)岁,P〈0.013,肺感染为死亡组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占37.5%)和合并症(占56.2%);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1.095)及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OR3.418)、心率(OR1.073)、血白细胞计数(OR1.213)、血糖水平(OR1.399)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NSTEMI患者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肾功能不全史及症状不典型者多见,住院期间接受冠脉造影者少;死亡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肺感染为死亡组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和合并症;年龄及人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再发脑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再出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672例脑mm上患者中再发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出血组239例,初次出血组3433例。先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再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3672例患者再发脑出血的发生率为6.5%(239/3672),脑出血再发的病死率为19.2%(46/239)。②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出血再发与高血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糖尿病、长期吸烟及酗酒等相关;两组比较,再出血组患者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口服抗凝药、平均收缩脉升高、平均舒张压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初次出血组;出血部位中,基底核区比例亦较高,年龄较大,两组比较均P〈0.01。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平均舒张压(OR=8.7893,95%CI:5.0162~18.9358)、抗凝药的应用(OR=3.7273,95%CI:1.8245~5.7806)、长期吸炯(OR=3.1654,95%CI:1.6124~5.4528)、平均收缩压(OR=2.9463,95%CI:1.4596~4.9753)及糖尿病(OR=2.4689,95%CI:1.1807~4.7650)是脑出血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再发出血与平均舒张压升高、抗凝药的应用、长期吸烟、平均收缩压升高及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测定150例急性脑血管病(其中脑出血51例.多发性脑梗塞56例,腔隙性梗塞43例),冠心病42例和高血压63例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其血脂(AplA1、B、HDLc、TC和TG)含量。结果表明: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和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其变化与其他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支持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和高血压Lp(a)升高不明显,脑出血患者血清ApoB和TC水平明显低于多发性脑梗塞(P<0.01)。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曾有报道,一些危重病人中存在高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低醛固酮(ALD)分离现象,病死率明显升高,但其机制不清[1]。本研究通过观察危重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浆皮质醇、AⅡ和ALD的变化,探讨发生分离现象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危重病人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12~91岁,平均(54.2±19.9)岁。其中内科严重感染、败血症者20例,严重外伤术后者13例,脑出血、脑梗死者10例,心肺复苏术后者6例,急性心肌梗死者3例,糖尿病酸中毒者2例,重症胰腺炎者1例。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