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在我市发生流行,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我院自2003年4月开设发热门诊以来,对就诊于发热门诊的患者实行严密监测,近1年来,监测发热患者1582例,无一例确诊或疑似非典患者。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宏智  许金美 《嘉兴医学》2003,19(3):131-132
目的:为更好地诊治门诊发热病人,研究和分析非典时期本院发热门诊疾病谱。方法:用自制存档发热门诊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并分析2003年5月10日至6月10日来本院门诊体温高于37.3℃的2459例中经预检分诊到发热门诊的685例发热门诊患的临床资料。结果: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和疑似非典O例,需医学观察36例,占5.25%。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65.83%;其次是肺部感染,占13.14%。结论:发热门诊患的病因主要是上感,因每位病人摄胸片,肺部感染的发现率明显提高。综合性医院应设置合理的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场所,加强门诊预检分诊管理。应尽快确立早期非典病原学检测方法。当前,临床医生应认真学习卫生部颁布的非典诊断标准,提高警惕,不使非典漏诊。  相似文献   

3.
2003年4~6月是我国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最紧张的时期,我院从4月23日成立发热门诊,严格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对于38℃以上的高热病人一一进行排查,加上院外医药公司及所有药店不卖退热药等的配合,故来院就诊的发热病人就更具有这个时期发热病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现将我市抗非典期间1011例发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包头市发现第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疑似病例,我院随即成立发热门诊及发热留观病房,对所有来我院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排查,从2003年4月19日至2003年12月31日,我院发热留观病房共收治病人179例,经过排查,均予以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下面针对17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1 925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典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4-21至2003-06-24在发热门诊就诊的19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发热门诊的患者以男性居多,体温主要在37.3℃一38℃之间,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就诊患者成分北京市居民以在岗工作人员为主体,而外籍人士中以民工人数为最多。医学观察人员约占就诊人数的10%,但医学观察人员有近45%被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患者。结论:发热门诊在“非典期间”对及时发现、隔离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热的外来打工人员、医护人员要重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的传播,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一些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以期通过对发热患者进行专门筛查,使传染源得以早期检出、缩小疫病扩散范围。通过对非典时期发热病人就诊情况的观察和探讨,发现一些发热病人不在发热门诊就诊,发热病人就诊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成为非典或其他疫病得以传播流行的隐患,现就发热病人的就诊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SARS进行时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0):25-25
●SARS疫情监测情况通报 自4月22日以来,安徽省报告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疑似病例,北京市报告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其他省份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 ●七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落实防非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铁道部、交  相似文献   

8.
黄树松 《医学文选》2006,25(4):721-721
2003年我院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SARS)期间成立了发热隔离病房,2003年至2005年共收治发热病人300例,现将300例发热住院病人的病因、病种分布、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非典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非典疫情控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山市自2003年4月22日报告第一例非典病例至2003年5月21日出现零病例报告为止,共报告非典临床诊断病例47例,非典疑似病例48例。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调查任务,我们在对本市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工作中,认真学习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3年4月30日~2003年6月10日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人16例,期间无医务人员被感染,现将有关自我防护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及SARS以后广西发热门诊的设置及规章执行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为建立应对SARS、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2003年4~9月广西二级、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二级医院发热门诊20个、三级医院发热门诊10个。2003年4~6月为SARS流行期间,2003年7~9月为SARS以后,对这30个发热门诊的设置及功能执行情况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ARS疫情过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配置减少,部分发热门诊面积缩小。多数发热门诊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但部分发热门诊规章执行情况与SARS流行期间比较质量下滑,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明显减少,收入减少。结论如何充分利用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满足日常医疗活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双重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网络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SARS疫情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交通监测点、留验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监测点共29039个.覆盖率84.76%;建立省、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共1773个。结果:全省疫情报告SARS确诊病例7例、疑似SARS病例32例,均由发热门诊发现.发现率100%.及时发现率94.87%(37/39)。结论:发热门诊可迅速对SARS病例进行初诊、隔离和组织专家排查.有效地阻断传染源扩散,应作为今后控制SARS的常规措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作为今后防治SARS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scrib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n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in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occurred in a period between March and May 2003.Methods Data of SARS cases notified from Dong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总结2003年唐山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参考。②方法临床发现病例后,立即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最近2周的外出史、密切接触的人员和发热患的最后接触日期、发热日期等。使用中住教估计平均潜伏期等指标。③结果2003年5月1~5日是本次非典流行的高峰,平均潜伏期8天,平均临床发现时间4天。临床转诊时间平均为6天。全市累计发病率为0.7/10万,路北区最高(3.7/10万);医院集体感染发生1起2代共12例,家庭内感染发生4起1代共4例;年龄分布中,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67%);职业分布中,占前3住的依次是医护人员(27%)、农民(25%)、学生(13%)。感染来源主要来自北京(34例,占71%),密切接触的发病率为9%o。④结论本次SARS疫情的特点是以散在发病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感染来源提示,控制感染的输入是未来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南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疑似病例的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河南省2003年4~6月诊断的31例SARS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胸部X线、其他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高热29例(93.5%),咳嗽28例(90.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3例,降低4例,升高4例;胸部X线示片状浸润性阴影29例,正常2例。最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8例,支原体肺炎7例,肺结核5例,衣原体肺炎5例,真菌性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病毒性肺炎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31例均排除SARS。结论:加强鉴别诊断,可以减少SARS的过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在防治SARS期间对发热病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三道“关隘式”筛查的方法。方法在防治SARS的应急期和“非典间歇期”。对所接诊的发热病人采用三道“关隘式”筛查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共接诊发热病人5689人。其中留观1548人。疑似SARS病例4人。医学观察病例6人。先后排除疑似SARS病例4人、医学观察病例6人。所诊治的发热病人占银川市发热病人总数的68.84%。没有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结论对发热病人在经过严格的三道“关隘式”筛查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后。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筛查出或排除疑似SARS病例和医学观察病例。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On 12March 2 0 0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issuedaglobalalertonatypicalpneumonia ,called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af terreportsfromtheDepartmentofHealthofHongKongofanoutbreakofpneumoniainoneofitspublichospitals[1] .Ataboutthesametime ,WHOreceivedreportsofthesyndromefromChina ,Singapore ,Vietnam ,Thailand ,Indonesia ,Taiwan ,andPhilip pines,aswellasfromcountriesinothercontinentsincludingCanada ,theUnitedStates ,andGer many[2 ] .Afterthediseasespreadfr…  相似文献   

19.
某综合医院SARS暴发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RS epidemic and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in a general hospital, Methods: Clinical and suspected cases of SARS were queried in the hospital, the emerging of the disease was describ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protective materials used during the epidemic. Resuits: The outbreak started with a patient from Beijing on 15 April. The disease spread quickly among the healthcare workers and the cohabit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which the first cases were admitted. By 17 May, 112 probable (clinical cases) and suspected cases had been reported with 14 deaths. 89 cases in the hospital were surely sourced from the index SARS patient whose admission for the sak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used the SARS outbreak. With the stringent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endeavors of the hospital staff, the epidemic was controlled successfully in a short period. From May 17 to now, no new cases occurred. Conclusion: Though with high infectivity, SARS can also be controlled with proper strategy and metho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找出在发热门诊中造成SARS院内感染的主要环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北京18个区县设有发热门诊医院发放《发热门诊服务基本情况统计表》100份,对发热门诊工作量、硬件设施及医生和患者隔离防护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对6个不同等级医院、重点选择发热门诊量大的医院进行实地考察。结果 全市共有53家发热门诊填写了《发热门诊服务基本情况统计表》,约50%的发热门诊没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没有独立的化验室、X线放射室、收费室,约50%的发热门诊留观床数不超过6张,约有66%的医护人员日均工作时数大于6小时,发热门诊患者个人防护较简易,医护人员防护尚好,多数发热门诊通风一般。结论 发热门诊不宜广泛开展,应根据医院条件设置,做到规范化的同时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