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失败后行早补救ICS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接受IVF-ET治疗的28例患者(观察组)进行短时受精观察,于受精后4~6 h去除卵丘细胞,观察卵子的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对第二极体排出率低于1/2的周期实施早期补救ICSI(观察组)。选择同期行ICSI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受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精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行早补救ICSI能极大地提高卵母细胞的利用率,并获得很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对预防及降低受精失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6个IVF-ET周期按精卵受精时间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并即刻脱颗粒细胞)110个周期、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精卵共孵育2h并受精后18~19h脱颗粒细胞)108个周期和传统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98个周期。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分娩结局。结果:①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分别<0.05或<0.01);③3组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畸形胎儿出生。结论:①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较准确判断卵子成熟度,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从而使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成为可能,进而可进一步严格控制ICSI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0例IVF-ET周期治疗中的卵子按精卵孵育时间的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共同孵育4~6 h并加精后18~20 h脱颗粒细胞)和长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及较准确地判断卵子成熟度,从而及时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避免受精失败,保证胚胎种植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sane》2014,(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相似文献   

5.
李宜学  田喜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79-418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556例,其中短时受精低受精率或全卵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 126例(A组),次日晨行补救ICSI 33例(B组),直接行ICSI 397例(C组),比较3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A、C组的正常受精率、卯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从而提高胚胎潜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失败后不同时间进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2月在该中心受精失败后按不同时间补救ICSI的患者资料,共97周期。按补救时间分为A组(短时受精后4~5 h,35周期)、B组(短时受精后5.1~6 h,36周)和C组(短时受精后6.1~8 h,26周期),比较各组间的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受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补救ICSI时间越早,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越高,A组的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B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胚胎利用率显著高于C组(P0.05);补救ICSI时间越早,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母细胞老化前,第2极体排出后,选择最佳补救ICSI的窗口期有利于改善短时受精失败后胚胎质量,提高胚胎利用率,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卵后授精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51个周期的357枚卵子分为两组,A组取卵后2~3h授精,B组取卵后4~6h授精,均于受精后5h左右去除卵丘细胞观察第二极体排出的情况,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成熟卵率、受精5h后的第二极体排出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组的成熟卵率、受精5h后的第二极体率、排出第二极体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与多精受精率和优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取卵后在最佳授精时间内授精并不影响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6 h和20 h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应对受精障碍的优劣。方法:489周期IVF后6 h推测是否受精(6 h组),620周期IVF后20 h确认是否受精(20 h组),比较两组中受精率为0~30%和0的实验室指标。结果:IVF受精率0~30%的周期中,6 h组2PN受精率、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和可移植的胚胎数显著高于20 h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20 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IVF受精率为0的周期中,6 h组补救ICSI后获得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数、≥5细胞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20 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的结局优于20 h补救ICSI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的211例不孕患者,共计243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方式,将23例行补救ICSI者纳入补救ICSI组(23个周期,在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ICSI),将188例行直接ICSI者纳入直接ICSI组(220个周期,在周期中直接行ICSI)。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及平均获MⅡ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本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共行常规IVF为658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率为5.8%;共行half-ICSI为19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率为26.3%。2补救ICSI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异常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补救ICSI组新鲜胚胎移植(ET)5个周期,仅1枚8细胞期胚胎于取卵第3天移植获得临床妊娠,但早期自然流产,临床妊娠率为20%(1/5),另外4个周期(4细胞期胚胎第3天移植或8细胞期胚胎第4天移植)均未获得临床妊娠。补救ICSI组与直接ICSI组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0.503;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在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后,于授精后16~20h行补救ICSI FET周期,可使胚胎发育速度与患者子宫内膜发育同步,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授精后16~20h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improved IVF by shortening the time of sperm-oocyte coincubation from 16–18 hours to 1–4 hou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shortened sperm-oocyte coincubation tim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is insemination method for clinical IVF practice. Two insemination methods, the shortened method (4 hours) and the standard method (16–18 hours) of coincubation of sperm-oocytes for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sperm were compared. Group I, was composed of couples without male factor; Group II, involved couples with mild male factor. Fertilization, good quality embryos, clinical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by two different insemination methods. In Group I, fertilization, clinical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insemination methods. However, the polysperm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 the shortened (7.3%) than in the standard (4.1%) insemination method. In Group II, the fertiliz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using the shortened insemination method (62.6%)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insemination method (68.7%). When fertilization failed with the shortened insemina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were 34.7% and 24.1%,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The live birth rate from the rescue ICSI was 32.0% with normal infants. The duration of sperm-oocyte coincubation does not affect fertilization, embryo quality, clinical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However, fertilization rates will decrease with the shortened insemination method when the sperm parameters are poo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hortened sperm-oocyte coincubation and rescue ICSI method may be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VF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fertilization failure when sperm parameters were poor as mild male facto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2种受精方式对无明确男性因素的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探讨这类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IVF-胚胎移植(ET)周期中高龄(年龄≥40岁)卵巢低反应周期共381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200个周期)与ICSI组(181个周期),分析比较2组间的受精率和临床结局。结果:IVF组的受精率和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略高于ICSI组,ICSI组的有效周期率和有效胚胎率略高于IVF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确男性因素的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ICSI受精并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1Vp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的新鲜胚胎妊娠率较I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的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I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6h和22 h进行挽救性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进行的共31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共计15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成熟二级卵母细胞(MⅡ卵子)在受精22 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22 h组);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共计16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MⅡ卵子在受精6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6h组).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ET)数和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6h组的受精率(77.8%,70/90)显著高于22 h组(47.5%,58/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组的卵裂率(98.6%,69/70)显著高于22 h组(79.3%,46/5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组的临床妊娠率(43.8%,7/16)显著高于22 h组(0,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IVF失败6h后进行挽救性ICSI可获得更好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长方案超排卵周期中,获取不同卵母细胞数对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年1月—2013年6月因单纯男性因素采用常规长方案超排卵行ICSI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获卵数目分成4组,获卵数≤4个为G1组(90个周期),获卵数5~10个为G2组(368个周期),获卵数11~20个为G3组(449个周期),获卵数≥21个为G4组(135个周期)。结果:在ICSI治疗中,G1组女方平均年龄高于其他3组(P<0.01),但其中<35岁的患者占57.8%。G1组患者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率、G4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以及这2组的移植周期取消率均高于G2组和G3组(P<0.01);G1组的临床妊娠率在4组中最低(31.3%,P<0.05);4组中G3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移植胚胎活产率最高,且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SI治疗周期中,获卵数≤4个影响ICSI受精结局,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率升高;获卵数在11~20个时ICSI临床结局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各因素与单卵双胎(monozygotic twins,MZT)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对本中心3 966个妊娠周期(含MZT 35例)和另30例(含MZT 1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妊娠周期的临床资料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卵双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11 423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激光辅助孵化(AH)组和未行辅助孵化(非AH)组,比较2组中IVF周期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发生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SI-AH(OR=1.039,95%CI:1.013~1.065)可能是IVF中单卵双胎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非AH组行IVF 4 624个周期,ICSI 1 571个周期;AH组行IVF 3 807个周期,ICSI 1 421个周期,2组组内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40.72% vs. 42.76%)和单卵双胎率(0.69% vs. 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27.97% vs. 2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率高于IVF周期(2.31% vs. 0.66%,P<0.05)。结论:行激光辅助孵化的ICSI周期可能增加单卵双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失败后6h和22h进行挽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效果。方法 65个IVF受精失败的周期中50个周期于受精后6h,15个周期于受精后22h进行挽救性ICSI,对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种植率和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6h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22h组(77.1%vs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22h组(97.1%vs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组的临床妊娠率44.0%,18例单胎4例双胎,22h组无1例妊娠(P<0.05)。结论受精6h后进行挽救性ICSI可获得更好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