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消化道PH值变化引起吸收的改变,许多不是弱酸就是弱碱,弱有机类药物。药物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液体中,相当一部分是被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其扩散能力是随着PH值变化的离子型(解高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存在情况所决定,解高型药物的水溶性较好,非解离型脂溶性较高,由于消化管与血浆间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生物膜特性所决定,使解离度小的脂溶性物质钱易过生物膜,产生良好的吸收作用,反之则吸收差,只因为每种药物的解高常数(PRd)都是固定的,这样消化液PH的改变就会使药物的解高型随之改变,决定分子型与离子型比例的不…  相似文献   

2.
用PH分配原理PKa值对临床用药问题的讨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使用药物浩如烟海,但其中很多属于微酸性微碱性药物,这些药物在水中有些解离成离子型存在,有些则未解离而为分子型,药物解离度的强弱与该药物的PKa值有密切关系,而PKa值又和周围介质的PH值有关。周围介质的PH值除决定于胃肠、血管、脑脊液等各器管内的PH值外,还与同服其它药物的化学性质有密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片剂与碱性药物并用,其优点是一方面减低阿司匹林对胃的不良刺激,另一方面还可增加阿司匹林的吸收,虽然按照 pH—分配假说(pH—Par-titon hypothesis)阿司匹林等有机酸是弱电解质,与碱性药物并用解离度加大,而脂溶性减少,因而能减低其透过胃粘膜细胞的能力,这对于液体剂型的阿司匹林溶液是正确的,但临床实际应用的是固体阿司匹林片剂,对于阿司匹林等微溶于水而难溶于酸性溶液的固体片剂,在复杂的吸收过程中,溶解速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不溶解根本就谈不到吸收,因此阿司匹林与碱性药物同服一方面是碱性药物增加了阿司匹林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溶解速率,另一方面,碱性药物使胃的排空加快,从而使阿司匹林迅速进入主要的吸收部位——小肠。以下实验研究数据可以证实这些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蝙蝠葛酚性碱缓释片的溶解度与解离常数,以指导缓释片的处方设计。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度和解离常数。结果:蝙蝠葛酚性碱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28mg/ml,用柠檬酸增溶后的溶解度为71.12mg/ml,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溶解度随着pH值的升高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蝙蝠葛酚性碱的酸性解离常数pKa=8.20±0.03,碱性解离常数PKb=10.59±0.06。结论:蝙蝠葛酚性碱的水溶性较差,柠檬酸对它具有较好的增溶效果,可通过控制环境的PH值来控制其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胃肠粘膜内PH值的变化,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内测压导管间接检测胃肠粘膜内PH值,比较不同危重程度患儿检测结果。结果 危重评分越高.胃肠粘膜内PH值越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例数越多。结论 胃肠粘膜内PH值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对病情的预后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液PH值监测对预防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将胃液PH值提高到4.0以上可明显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此我们对我科部分脑卒中病人的胃液PH值进行了监测,并早期使用药物干预,以期了解胃液PH值监测对预防卒中后应激性溃疡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冯进华 《中国医刊》1989,24(4):47-48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但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常可产生一些不良的相互作用,本文简述如下。 1.与抗酸药合用抗酸药可使体液及尿液pH升高,阿司匹林为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排泄量增加,因而血药浓度降低(有时甚至降到有效血药浓度以下),疗效也降低,故必要时应调整阿司匹林用量。消炎病与抗酸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大鼠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阿司匹林对照组、中药组,通过生化、流式细胞仪(PI)测定等方法检测大鼠脑内微小病变的变化;通过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及流式细胞结果提示,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组、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凋亡率都有所减少,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早期凋亡率所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晚期凋亡率所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发现,与高糖损伤组相比,阿司匹林、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都有所减少(P<0.05),且各组之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降低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HIF-1α的表达,相对于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注射剂和滴眼剂中常加有缓冲剂,缓冲剂在制剂中起的作用是,当药液的PH值发生变化时起缓冲作用,以保持药液原有PH的恒定性。因为有些药液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才能保持稳定性,防止因药液PH值的变化,增加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干扰体液PH值的恒定性。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必须保持正常的容量和质量,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偏酸偏硷时对组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注射液(以下简称葡萄糖液)在临床上常配伍其他药物,进行静注或静滴。若配伍不当,可造成疗效降低或无效,甚至出现结晶和沉淀.栓塞病人血管而导致死亡。产生的原因主要受输液PH值等因素影响,即输液PH值不同,抗菌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分解失效的量亦不同。由于输液时间较长,药物加入输液后其PH值不稳定,同时也常含有催化作用的离子等,使一些抗菌药物的效价降低,所以输液本身的PH值变化是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未引起临床广泛重视,在基层尤其突出。本文特就几种常与葡萄糖液混合静滴的药物作一阐述,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更好地控制葡萄糖溶液的PH值。方法:比较消毒前后PH值的变化,确定PH值的范围。结果:灭菌前后PH值变化较大。结论:在配制葡萄糖溶液时,应考虑葡萄糖溶液灭菌后PH值会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12.
药典规定10%的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在3.2-5.5之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糖在灭菌前后PH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有颜色变黄,对5种批号的精灭菌前后的PH测定。上述灭菌温度在115℃3Omino·7kg/cm’下进行的,灭菌前后PH值平均下降1.08,从表中可以看出,灭菌前PH值越高,灭菌后PH值下降幅度赵大,这是由于葡萄糖分子结构特点决定的,葡萄糖的水溶液在温度较高时(尤其是碱性条件下)能脱水产生5一羟甲基喷嚏醛,此物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丙酸或聚合生成有色的聚合物,因而导致溶液变黄或产生浑浊和微细絮状物沉淀使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患有口腔黏膜炎的儿童口腔内PH值变化情况,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对这些患儿口腔内的PH值进行测定。结果患有口腔黏膜炎的儿童口腔PH值多在异常范围内,对每个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后,患儿的口腔以及全身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结论对每个患儿口腔内的PH值选择适合的漱口水,对口腔进行清洁,对存在异常的PH值进行纠正,由此可大大降低口腔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来我们针对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探讨1.1血浆PH值的改变。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正常机能。1.2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当输入高渗药液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将组织液吸入血浆增加血容量,而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血管内细胞脱水而粗糙,红细胞易于聚集形成血栓。其中以静点50%葡萄糖较多见.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PH)属于肺循环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PH的病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壁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导致了肺血管阻力的增加。PH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的疾病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由于在PH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1996年以来PH疾病的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范围之广,是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但就目前来看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只偏重于给药途径、时间和方法,却不同程度的忽视了药物的相互作用、效应时间、毒副作用及外界因素,既影响了医护质量,又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本文就静脉使用抗生素的若干问题,略述如下。1抗生素的配伍禁忌1.稀释液的选择静脉使用抗生素,必须经适量的稀释液稀释后给药,才能保证抗生素的有效价值。临床常用的稀释液及其PH值是:生理盐水PH值5.2,糖盐水PH值3.85,平衡液PH值52,5%~IO/葡萄糖PH值3.8。一般抗生素的最佳PH值在6·8~7…  相似文献   

17.
杨兴锦 《医学文选》2002,21(2):162-163
目的 探讨在配制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配制诺氟沙星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别在PH3.0、Ph5.0和60℃、80℃的温度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的滤液的药物含量;加入不同的活性碳量、加入不同的等渗调节剂和等量活性碳,待活性碳吸附平衡后,过滤脱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滤液的药物含量。结果 吸附平衡常数K值随溶液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加入活性碳量的增加,其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也增加,且呈线性上升;葡萄糖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减少,而氯化钠使活性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增加。结论 在生产制备诺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应注意配制液浓度、温度、PH值、加入活性碳量、加入等渗调节剂对活性碳吸附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毛细血管吸收(通过门静脉汇集于肝脏,然后进入体循坏,路程较长,并要经过胃液,肠液中酶的破坏和肝脏代谢作用的影响,故口服给药吸收较慢,且效果差异甚大。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胃肠道中PH值:大多数药物为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硷。一般说来,只有在胃肠道内呈分子状态不解离的药物(电中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最近的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和其他出血事件的风险可能超过了它在一级预防中的潜在益处。人们为减少阿司匹林对消化道的风险提出了很多策略,包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保护消化道,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使用其他抗血小板制剂来替代阿司匹林。尽管PPI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阿司匹林引起的溃疡出血复发,但是用阿司匹林的替代品氯吡格雷并不能消除病人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高度风险。传统上,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导致溃疡并发症的方法有胃肠道保护剂和非选择性NSAID中COX-2抑制剂,但是最近的数据显示COX-2抑制剂和一些非选择性NSAID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风险。使用抗炎治疗的处方前,要考虑每个病人在消化道和心血管两方面的风险因素。在需要抗炎止痛有增加心血管风险的病人,非选择性NSAID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及PPI联合用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嘉 《西部医学》2008,20(1):1-2,6
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病人,联合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类药(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减少心脏事件十分重要。但是不少病人或医生过早地停用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使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加。面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病人,应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12个月,过早停用有害。如果在此期间,病人需要行择期外科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到一年之后实施。对不能推迟并具有支架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病人,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继续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