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血清、房水及泪液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60例眼外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房水及泪液IL-2、sIL-2R、NO、TAC及SOD水平,并比较不同白内障分期者各指标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房水及泪液IL-2、TAC及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IL-2R及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同分期者血清、房水及泪液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房水IL-2低于血清及泪液,sIL-2R则高于血清及泪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房水及泪液IL-2、sIL-2R、NO、TAC及SOD变化均较大,并且受分期影响较大,房水中的炎性反应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83-38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介质、炎性因子差异。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疼痛介质含量;采用ELISA测定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含量。结果:术前,两组血清疼痛介质、炎性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含量以及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含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降低炎症反应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2组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自体血清。于治疗前后对比患者泪膜厚度、泪膜稳定性[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丙二醛(MAD)、脂质过氧化物(LPO)]、眼部修复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差异,评价临床疗效,统计眼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干眼严重程度进一步分层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轻、中、重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中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泪膜厚度、SIT、BU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IL-8、MAD、LPO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DF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 d、术后1周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对照组于纳入研究后检测。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观察组随访12个月以Harris量表评定髋关节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明确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不同时刻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Harris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术后1 d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与术后12个月Harris髋功能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术后1周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与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1 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SRL-2R水平与血清粘附因子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分为发作期组(61例)及稳定期组(45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IL-4、IL-13、SIL-2R及ICAM-1、VCAM-1水平。结果:稳定期组IL-13、SIL-2R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发作期组IL-4、IL-13、SIL-2R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稳定期组患者较对照组ICAM-1、VCAM-1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发作期组患者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患者ICAM-1、VCAM-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CAM-1与IL-13、SRL-2R显著正相关(P<0.05),VCAM-1与IL-13、SIL-2R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SRL-2R水平失衡与ICAM-1、VCAM-1紊乱密切相关,对其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支气管哮喘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IL-2-IFN-NKC)免疫调节网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大强度游泳训练法复制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选用43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加艾灸组。对后2组大鼠进行大强度为期8周的游泳训练,针灸组自第2周起每次训练后实施电针、艾灸干预,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r-IFN、IL-2、SIL-2R及血浆NK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IL-2、r-IFN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NK细胞水平也有下降趋势(P﹥0.05),尽管电针加艾灸组的3项指标均出现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r-IFN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电针加艾灸组SIL-2R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IL-2、r-IFN、NKC水平的下降,从而对运动性免疫抑制显示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完全随机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清热化湿法治疗,对照组17例予以常规西药护肝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查肝功能和SIL-2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SIL-2R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SIL-2R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4例血清HBV-DNA、HBeAg阴转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SIL-2R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HBeAg未阴转者,或HBeAg阴转但HBV-DNA未降至正常范围者,虽肝功能恢复正常,SIL-2R水平仍较高。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化湿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可能要优于西药组,这可能与调节SIL-2R水平有关;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但SIL-2R水平仍较高的患者,病毒重新复制活跃的可能性大,应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滢  周新泽 《海南医学》2005,16(12):7-8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西米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30例胆道梗阻患者(良性21例,恶性9例),分别采用放免计数器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SIL-2R水平.另择一组良性胆道梗阻患者术前行为期7天的西米替丁治疗,检测其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1、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I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逐渐恢复,但良恶性两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之间密切相关;3、西米替丁可上调良性胆道梗阻患者血清IL-2水平,抑制血清SIL-2R过表达.结论胆道梗阻时血清IL-2活性降低和SIL-2R过度表达,检测血清IL-2和SIL-2R有助于估价病情、判断预后及鉴别胆道梗阻的性质,西米替丁通过提高血清IL-2活性,抑制血清SIL-2R表达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爱体(SIL-2R)水平及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1组胆道梗阻病人,按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放免计数器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SIL-2R水平。另择1组良性胆道梗阻病人术前行为期7d的精氨酸治疗,检测其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 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I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逐渐恢复,但良恶性两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在良性组,胆道外引流术式较胆道内引流术式相对不利于血清IL-2和SIL-2R水平的恢复;精氨酸可上调良性胆道梗阻病人血清IL-2水平,抑制血清SIL-2R过表达。结论 胆道梗阻病人体内存在着血清IL-2活性降低和SIL-2R过度表达,检测血清IL-2和SIL-2R有助于估价病情、判断预后及鉴别胆道梗阻的性质,胆道外引流相对不利于血清IL-2和SIL-2R的恢复,可能与胆汁酸盐丢失导致肠道细茵易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精氨酸通过提高血清IL-2活性,抑制血清SIL-2R表达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儿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7d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32例、显效14例、好转3例和无效1例;对照组患儿治愈2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和无效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促炎因子IFN-γ、TNF-α、IL-6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儿血清IFN-γ、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抗炎因子IL-2、IL-10、IL-13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儿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0、IL-13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快速缓解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促使血清抗炎及促炎因子水平向正常状态下转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中的表达及白介素-2(IL-2)治疗MDR-TB的疗效。[方法]检测126例MDR-TB患者sIL-2R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126例MDR-TB患者分为两组,B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4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联合治疗方案,总疗程为24个月,A组在B组基础上最初6个月加用IL-2,观察两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下降情况、痰菌阴转率、空洞好转率和远期复发率。[结果]MDR-TB组sIL-2R水平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sIL-2R水平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疗程结束时,两组痰菌阴转率、空洞缩小或闭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8个月A组痰菌复阳率显著低于B组( P <0.05)。[结论]检测肺结核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DR-TB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采用中等剂量IL-2长程间歇治疗,副反应较轻,可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及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养血祛风法对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法对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白癜风治疗仪进行发疱及磨削术将正常皮肤表皮移植到白斑区;治疗组32例,在采用对照组的表皮移植术基础上,于术后2周开始服用自拟中药白驳风汤(当归、鸡血藤、防风、补骨脂、赤芍、丹参、白芷、黄芪、红花)治疗,隔日1剂,同时外擦中药复补酊(补骨脂、白芷、丹参、红花),2次/d。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随访结果。【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3.6%、有效率为93.1%,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1.0%,有效率为8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已成活皮片的色素再脱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祛风为主中药能提高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的近期治愈率和降低远期色素再脱失率。  相似文献   

13.
中药癌复康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固本、抗癌解毒功效的中药癌复康(主要由黄芪、茯苓、白术、太子参、淮山、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制首乌、莪术、半枝莲、薏苡仁等组成)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癌复康组(治疗组)61例和未服癌复康组(对照组)59例,引入乳腺癌生存质量专用量表EuroQLQ-BR23,就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生理分、认知分、情感分、社会机能分、乳腺癌相关症状及生存质量总计分等上升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症状改善的程度也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癌复康能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冠心一号方治疗冠心病4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冠心一号方(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川芎、知母、丹参、三七、郁金组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消心痛、倍他乐克和肠溶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冠心一号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疗效、症状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有下降(P< 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粘度(WBHSV)、全血低切粘度(WBLSV)均有下降 (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下降 (P<0.01),而对照组的下降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冠心一号方能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冷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疏风散寒、活血化瘀中药(由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北杏仁、生姜、大枣、丹参、当归、鸡血藤、赤芍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20d),疗程结束1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38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基本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疏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冷性荨麻疹的重要法则,所选方药是临床治疗冷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补肾活血汤(由熟地、山茱萸、淮山、龟板、何首乌、枸杞、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远志、水蛭、蒲黄、紫河车、太子参、陈皮等组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肾活血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都可喜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VD患者的智力障碍程度,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VD患者的生活能力,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的MMSE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MMSE及ADL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其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能改善V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这可能与其改善V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作用的抗风湿方(由银花、连翘、秦艽、防己、甘草、桔梗、丹参、黄芪等组成)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加重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50例)和青霉素组(50例)两组,中药组用抗风湿方治疗,每月月初和月中各服5剂;青霉素组用长效青霉素120万U 肌注,每月1次。均连续观察2年。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心功能、血常规、血液沉降速率(血沉)、血清抗“O”试验(抗“O”)、抗DNA酶试验、咽拭子查链球菌、X线胸片、心脏B型超声波扫描、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对血沉的调整比青霉素组好(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的作用相仿(P>0.05)。[结论]中药抗风湿方在预防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恶化和减少风湿热发作方面的作用与长效青霉素相仿,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有优于青霉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