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联仪  黄燕  郑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1-3372,3374
[目的]观察普通屈光不正和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1~2年的视力矫正,对比敏感度,及角膜塑形效果。[方法]对66例(126只眼)6~32岁的患者进行验光,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角膜屈率计检查,对比敏感度观察戴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变化。[结果]总体平均近视球镜度(4.47±3.13)DS,平均柱镜度(3.91±2.39)DC。裸眼视力(0.18±0.18),戴框架镜较正视力(0.895±0.33),RGP矫正视力(1.06±0.24)。戴RGPCL视力明显优于戴框架镜较正视力,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各项值戴RGP-CL前后统计显示,戴RGP后角膜前表面陡峭K值(Ks),平均K值(AveK),角膜散光cyl,锥顶K值,均较戴RGPCL前降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全频段RGPCL均比框架镜明显升高。[结论]合理的配戴RGPCL,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提高对比敏感度曲线,改善视觉质量。还可以获得显著的角膜塑形效果,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bostonRGP接触镜的矫正近视及散光的效果、镜片配适的舒适度及戴镜相关反应。方法 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 30例 ( 5 9眼 )近视及散光患者配戴国产BostonRGP接触镜 ,于试镜当日及戴镜 2周后 ,观察视力、舒适度、配适情况、角膜损伤情况及眼压变化。结果  5 9眼一次配适成功。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等于框架镜 ,戴RGP的为 0 96± 0 11,戴框架镜为 0 2 9± 0 17,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6 6 ) ,3眼圆锥角膜戴RGP效果明显好于戴框架镜 ;初次戴RGP有轻中度异物感 ,消失时间为 6 6 6±2 5 5分。 2周后 ,异物感减轻至轻度或基本无 ,消失时间为 2 2 3± 1 37分 ,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配适情况良好 ,初期配戴依从性好 ,并发症为偶有发生的角膜损伤 ,与风沙吹入眼有关。戴镜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国产RGP触镜光学矫正效果好 ,并发症少 ,其应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D≤散光≤1.50D)28眼,B组(1.75D≤散光≤3.50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框架眼镜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矫正方法,但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存在视力和视觉效果不够好,而且青少年近视患者往往配戴后1年甚至半年就感觉视物模糊,必须更换眼镜;而RGP在矫正屈光不正时,不受屈光度、散光程度、屈光参差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RGP矫正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大龄并曾佩戴框架眼镜,做过治疗视力不再提高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5周岁)5例.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验光后,佩戴RGP,同时进行弱视治疗.结果 0.5 a后检查.5例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4例,1行者1例.结论 RGP接触镜缩短了镜片与眼主点的距离,减小了像差,适用于大龄尤其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矫正.接触镜的泪液透镜矫正了散光,降低了高阶像差,提高了视觉质量,有利于弱视眼脱抑制进而促进视力提高,且RGP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71-1073
目的比较IOL Master和A超在翼状胬肉联合白内障术前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在高倍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均行视力、眼压、小瞳验光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3例,63眼)采用IOL 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和眼轴,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B组(65例,65眼)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用A超测量眼轴,并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影验光测量术眼实际屈光度,计算其与术前所预测屈光度的误差。结果两组术后均存在屈光误差:A组术后屈光误差在0~1.00 D之间,平均屈光误差为(0.52±0.21)D,B组术后屈光误差在0~2.75 D之间,平均屈光误差为(1.83±0.7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散光≤1.00 D:A组屈光误差为0~0.75 D,平均屈光误差为(0.42±0.19)D,B组屈光误差为0~1.00 D,平均屈光误差为(0.49±0.1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散光≤2.00 D:A组屈光误差为0~0.75 D,平均屈光误差为(0.39±0.17)D,B组屈光误差为0~2.00 D,平均屈光误差为(1.06±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散光≤3.00 D:A组屈光误差为0~1.00 D,平均屈光误差为(0.54±0.23)D,B组屈光误差为0~2.75 D,平均屈光误差为(1.95±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联合白内障术前行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中,IOL Master的准确性高于A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经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 将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35例(35眼):选用11点位右眼颞上方或左眼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37例(37眼):根据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状态,做角膜最大屈光径线上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可折叠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并通过HoHaday-Cravy-Koch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 A、B组术前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0.52)D比(0.94±0.56)D,P> 0.05].术后1、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高于B组[(1.15±0.32)D比(0.82±0.43)D,(0.85±0.38)D比(0.63±0.40)D,P< 0.05].术后1个月A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高于B组[(0.85±0.37)D比(0.75±0.54)D,P<0.05],术后3个月A、B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35)D比(0.58±0.30)D,P> 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选择角膜最大屈光径线上做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小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并可矫正术前散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眼低度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为科学矫正和规范治疗近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小学近视单眼患者120例,近视侧眼屈光度为(-1.00~-2.50)D,对侧眼屈光度为(-0.50~0.50)D。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每组60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于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戴镜后12个月及停戴1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AL)且戴镜前与停戴后1个月还需测量患者的等效球镜度(S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AL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配戴12个月后,试验组戴镜眼AL[(24.91±0.11)mm]较对照组[(25.02±0.09)mm]短,对侧眼AL[(24.58±0.24)mm]较对照组[(24.20±0.13)mm]长。停戴塑形镜1月后,试验组戴镜眼SE[(-2.22±0.78)D]较对照组[(-2.64±0.21)D]高,对侧眼SE[(-0.96±0.84)D]较对照组[(-0.37±0.54)D]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4.58,P值均 < 0.05)。  结论  与佩戴框架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单眼近视患儿患眼AL延长、控制患眼近视进展,促进对侧健眼眼轴延长及屈光度增加,降低屈光参差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眼视轴发育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双眼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