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年人每日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1017名25~65岁成人进行膳食调查和体力活动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重指数判断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被调查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8.7%;较晚时段进食(20:00pm后进食)人数为146,占总人群的14.4%;每日进餐次数为(3.7±0.9)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及20:00 pm后膳食摄入后,发现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OR=1.18,95%CI:1.02~1.69);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及每日膳食摄入后,未发现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P=0.106)。结论成年人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而每日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可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调研资料中9~18岁中小学生11 913名,调查项目包括形态指标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睡眠、饮食、体育锻炼及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10 h的超重或肥胖检出率(36.7%)高于睡眠不足8h的学生(31.3%)(P<0.01).女生不吃早餐的群体(36.4%)高于天天都吃早餐的群体(17.6%)(P<0.05).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38.2%)高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30.8%)(P<0.01).初中每天玩游戏和计算机时间≥2h的学生(28.1%)高于<1h的学生(2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6,95%CI=1.05~ 1.27)、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22,95%CI=1.05~1.43)的学生群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高.女生中吃早餐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下降(OR=0.33,95%CI=0.16~0.67).城区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36,95%CI=1.07~ 1.74)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郊区每天睡眠时间≥10 h(OR=2.0,95%CI=1.23 ~ 3.25)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小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计算机≥2h(OR=1.45,95%CI=1.01~2.08)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结论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与睡眠、饮食习惯、锻炼意愿和静态生活方式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史平  王丹  杜鹏  刘敏 《中国健康教育》2013,(1):39-41,60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1240名中学生,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状况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应答的1232名学生中,超重学生有126人,超重率10.23%;肥胖学生有99人,肥胖患病率8.03%,超重肥胖共发生225人,检出率为18.26%。高中男生(8.33%)肥胖率明显高于高中女生(5.74%),超重(26.19%)和肥胖(21.21%)及运动锻炼60 min以上≥3 d/周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51.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60 min以上<3 d/周(OR=6.92)、使用计算机时间每天超过2 h(OR=6.55)、经常吃路边摊(OR=5.65)、每天看电视超过2 h(OR=4.30)、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2 h(OR=3.88)、经常吃油炸食品(OR=1.86)和甜点(OR=1.54)等是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静态生活方式和的不良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是引起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方法  1997—2011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入膳食及BM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5%),男生3 360人(52.8%),超重肥胖1 060人(16.7%)。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R=1.20, 95% CI:1.03~1.41, P=0.023);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OR=1.61, 95% CI:1.25~2.04, P < 0.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OR=0.80, 95% CI:0.68~0.95, P=0.011),≥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OR=0.79, 95% CI:0.66~0.94, P=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 < 0.05);男生摄入过量蛋白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0.034)。  结论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脂肪和蛋白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分析深圳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膳食模式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为指导学生科学膳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于2016年7-10月在深圳市抽取33所小学,以抽中学校的全部一年级学生共6 089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家长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膳食调查,共调查14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分析学生的膳食行为模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行为与儿童BMI的关联.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中超重率为9.9%(605名),肥胖率为12.2%(742名);其中男生超重率为10.8%(360名),肥胖率为15.1%(489名);女生超重率为8.9%(345名),肥胖率为9.1%(253名).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6.587,43.747,P值均<0.01).共提取了高糖高脂饮食、相对均衡饮食、高蛋白饮食、蔬菜水果饮食、补品饮食5种膳食模式,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245,0.170,0.076,0.070,0.06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0.6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糖高脂饮食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OR=1.069),相对均衡饮食则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912).结论 深圳市不同性别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不同的饮食模式和特点,高糖高脂饮食是主要的饮食行为,且与肥胖相关,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与体质指数或腰围的相关性,为制定区域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4-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罗湖区和南山区41个社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5 276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1.86%、17.85%和40.16%,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30.48%。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7.43%、10.75%和3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和现在吸烟情况后,超重(OR=1.624,95%CI:1.433~1.840)、肥胖(OR=2.353,95%CI:1.919~2.886)和中心性肥胖(OR=1.166,95%CI:1.029~1.322)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肥胖(OR=1.488,95%CI:1.176~1.883)和中心性肥胖(OR=1.260,95%CI:1.076~1.475)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超重(OR=1.251,95%CI:1.103~1.418)和中心性肥胖(OR=1.228,95%CI:1.083~1.393)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深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与体质指数或腰围存在相关性,应采取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降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中生的周末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余杭区2所初中的1 139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及家长了解周末各类静态行为时间、饮食习惯、身体活动量、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压力等,根据学生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初中生周末屏前娱乐和做书面作业时间中位数均为3h,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长时间看书刊杂志和用计算机学习(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饮食、身体活动、睡眠和自感学习压力因素后,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h是男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7,95% CI=1.439 ~3.445);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 h(OR=1.923,95% CI=1.034 ~ 3.577)和用计算机学习超过50 min(OR=2.073,95%CI=1.094~3.928)均是女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余杭区初中生周末静态行为时间长,与屏幕相关的娱乐和学习会增加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流行现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七~十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进行睡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睡眠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35%,其中男生为20.97%,女生为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14,P<0.01).中学生睡眠不足(<8 h/d)报告率为48.11%,男生为42.78%,女生为53.24%(x2=6.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BM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而女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学生BMI关系密切,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其最佳切点值,为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及对高危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武汉、西安抽取12所中学的427例超重/肥胖中学生为病例组,按照同地区、同年级、同性别,以1∶2进行个体匹配,得到854例BMI正常的对照组。测量其行为、心理和社会因素情况采用《中文版青少年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体育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心理社会因素测定量表》;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确定模型验证效果采用分类准确率和Kappa系数。结果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中含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阶段;其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定能力较好(χ~2=9. 19,P=0. 327); AUC为0. 75(0. 72,0. 77),P0. 001,最佳切点值为0. 38,敏感性为0. 61,特异性为0. 75;回代检验模型的准确率为77. 1%,Kappa值为0. 48,P0. 001。心理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标定能力较差(χ~2=19. 26,P=0. 014)。社会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 30,P0. 001)。结论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最佳切点值为0. 38;心理、社会因素对超重/肥胖有一定影响,但可能不是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海港区18岁以上流动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吸烟、饮酒、饮食等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在该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集中和入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获得研究资料,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海港区18岁及以上流动人口300人;高血压病患病人数为81人,患病比为27.00%(81/300),吸烟比62.33%(187/300),饮酒比66.33%(199/300),水果摄入不足比81.00%(243/300),蔬菜摄入不足比42.33%(127/300),肉类过量摄入比83.67%(251/300),食用油过量摄入比83.00%(249/300),食盐过量摄入比87.67%(263/300),身体活动低水平比53.00%(159/300),肥胖比33.67%(101/300),超重比36.67%(110/300)。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P0.05),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饮酒、吸烟、是否食用新鲜蔬菜、是否过量摄入食用油、是否过量摄入食盐、身体活动状况及超重肥胖均与高血压病相关;年龄(OR=1.166)、饮酒(OR=2.134)、蔬菜摄入相对不足(OR=1.426)、摄入过量盐(OR=1.600)以及超重/肥胖(OR=1.457)等是引起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该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较高,相关工作部门应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高血压病相关危险行为,逐步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留守儿童带养人类型与饮食行为交互作用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减少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和参考.方法 子2018年10-12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区7~18岁877名留守儿童,对其带养人类型、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项目测试.结果 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21.7% (190/877),带养人类型为其他人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9.8% (158/530),高于带养人为父/母亲者(16.2%,32/198);经常吃西式快餐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59.0%(59/100),高于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20.9%,131/628);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39,65.06,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超重肥胖检出率是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的5.70倍(95% CI=3.62~8.9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中(父/母×是)呈现正向相乘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带养人为父/母且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增加了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OR=6.94,95%CI=2.76~ 17.44).其交互对比度(ICR)为1.26,归因比(AP)为1.81,交互作用指数(SI)为1.277.结论 父/母带养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极大增加了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了解青少年超重肥胖、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住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某区12所中学2 788名14~15岁初中生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收集1 928份血液样品,实验室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酸(uric acid,UA)、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类(ApolipoproteinsB,Apo-B)和脂蛋白(A){ lipoprotein (a),Lp[a]},问卷调查了解近1周的SSBs摄入情况.结果 33.9%的受调查对象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青少年TG、LDL-C、GLU、UA、Apo-B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指数均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P值均<0.01);超重肥胖男生的TCHO高于正常组,超重及肥胖女生的ApoA-1低于正常组(P值均<0.01).69.4%的青少年平时有喝SSBs的习惯,男生(75.5%)高于女生(64.0%) (x2=42.73,P<0.01).随着含糖饮料摄入的增加,收缩压和UA呈升高趋势;不同摄入频率组间TCHO、HDL-C和LDL-C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和超重肥胖女生组间SSBs摄入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P<0.01),每周喝1~3瓶与肥胖之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1.27,95%CI=1.06~ 1.53).结论 初中生超重肥胖情况不容乐观,且含糖饮料摄入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关联.建议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适当减少SSBs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喀什各2所中学,每所中学在初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级,共调查48个班级,班级内全体1 682名维吾尔族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男生超重率为19.79%,女生为12.75%;男生肥胖率为10.76%,女生为7.67 %.维吾尔族男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6,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14和15岁年龄段男生、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48,6.423,P值均<0.05).经常加餐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不经常加餐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5,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蛋类、肉禽类、谷物类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12,0.395,P值均<0.05),维吾尔族中学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8,-0.0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餐、能量、脂肪、肉禽类是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52,2.045,1.082,1.599,0.713,P值均<0.05).结论 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行为和摄入食物种类对BMI均有影响,应进一步改善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7.
窦鏐琰  桂立辉 《中国校医》2018,32(6):418-420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新生的饮食行为现状,探讨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预防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某高校新生入校体检结果,随机抽取体质量超标或肥胖组(BMI≥24)与对照组(BMI<24)各201例,对2组大学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及饮食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危险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父亲肥胖(OR=3.466,OR 95% CI:1.670~7.192)、母亲肥胖(OR=4.795,OR 95% CI:2.118~10.855)、父母均肥胖(OR=4.259,OR 95% CI:1.111~16.321)、独生子女(OR=2.051,OR 95% CI:1.120~3.755)、常喝饮品碳酸饮料(OR=3.749,OR 95% CI:1.424~9.870)或果汁(OR=2.560,OR 95% CI:1.284~5.105)、吃油炸食品≥3次/周(OR=1.784,OR 95% CI:1.078~2.953)、吃饭速度偏快(OR=2.038,OR 95% CI:1.232~3.372)或很快(OR=3.239,OR 95% CI:1.422~7.378)为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某高校大学新生体质量超标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减少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穆敏  叶松  陆军  许礼发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39-1541
探讨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现状与其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5年9月-2016年1月对淮南市4所大学抽取1 9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纳入分析的大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不同性别和父亲体型大学生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839,37.72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可以降低超重的危险性(OR=0.77,95%CI=0.31~0.91),同时肥胖的危险性也降低(OR=0.76,95%CI=0.35~0.94).大强度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被动吸烟、和室友关系、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饮食等混杂因素后,视屏时间≤2 h/d和中等体力活动≥5次/周交互作用可以更大程度降低超重发生的风险(OR=0.50,95%CI=0.10~ 0.82),同时也降低肥胖的危险性(OR=0.47,95%CI=0.26~ 0.96).结论 视屏时间较长和缺乏充足的体力活动与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商洛市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及肥胖发生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8所小学和中学的6 9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BMI指数,采用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分析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本市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4.37%,肥胖率为10.69%。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6.20%,肥胖率为12.71%,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2.24%,肥胖率为8.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喜食甜食、西餐(OR=2.431,95%CI=1.171~5.846)、不爱运动(OR=1.106,95%CI=1.011~2.937)、熬夜(OR=1.347,95%CI=1.102~4.073)和不吃早餐(OR=1.122,95%CI=1.004~1.980)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运动锻炼(OR=0.819,95%CI=0.011~0.979)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经相关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西餐食用次数、碳酸饮料食用量呈明显正相关(r=0.736、0.693,P0.05),与运动锻炼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814,P0.05)。结论商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城区学生发病率最高,与喜食甜食、西餐、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12月将云南省楚雄市和郊区以及大过口乡的彝族健康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等人群。共调查2 500人,收回问卷2 438份,收回率97.52%,有效问卷2 355份,有效率96.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率为29.26%(689/2 355),肥胖率为8.41%(198/2 355);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处于45~64岁(OR=13.308,95%CI:1.420~124.683)、饮酒(OR=2.306,95%CI:1.565~4.760)、三餐饮食不规律(OR=1.394,95%CI:1.075~3.752)和饮食偏甜(OR=6.603,95%CI:1.216~35.855)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OR1);睡眠质量很好(OR=0.599,95%CI:0.174~0.745)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1)。结论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彝族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饮食和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