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鞍山市201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流腮病例1 162例,年均发病率6.50/10万,其中2016年发病率最高为11.36/10 万,总体保持较平稳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3—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岫岩县、铁东区和立山区流腮报告发病率居鞍山市发病前三位。男女性别比为1.43∶1。年龄分布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77.00%。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1.46%,其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 结论 鞍山市要尽早开展适龄儿童2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并保证高接种率。同时加强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腮的综合防控指导工作,关注学生与幼托儿童重点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 - 2015年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 2015年间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例及肿瘤住院死亡病例,分析其患病情况、性别、年龄及瘤别分布特征,计算病死率。结果 2005 - 2015年11年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人数是2005年的3.45倍,恶性肿瘤住院人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1.4%。前5位依次为:肺癌(18.2%)、食管癌(12.1%)、宫颈癌(11.7%)、乳腺癌(9.6%)、结直肠癌(8.8%)。住院期间死亡1 813例,病死率为2.15%。男、女病死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趋势χ2 = 158.259, P <0.001)。死亡病例的性别比为2.15∶1;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全部死亡构成的65.91%。男性、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均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构成比占全部男性、女性死亡总例数的69.44%和58.34%。前10位死亡的疾病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鼻咽癌,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0.14%。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病死率逐年下降,恶性肿瘤死亡集中在老年人群,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应加强对重点癌种的防治工作,全民开展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鞍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防控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鞍山市报告甲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401例甲肝,平均报告发病率2.24/10万(401/17878052).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病毒性肝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3 623例,死亡7例(乙肝5例、丙肝2例),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减。年均发病率65.30/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各型别肝炎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肝(42.10/10万)、丙肝(17.40/10万)、戊肝(2.28/10万)、甲肝(2.01/10万)和未分型肝炎(1.52/10万)。各年度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029.176, P<0.01)。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铁西区86.10/10万、立山区81.61/10万、铁东区78.9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7∶1。乙肝2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发病率为49.46/10万,甲肝发病率最高峰在30~39岁组,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职业类型主要是农民、家务和待业以及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74.25%。 结论 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传染病报告中仍占重要位置,应重点防控乙肝和丙肝。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李倩高建民牟怡平杨晓玮张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8):027-30
目的分析陕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年-2019年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开展罕见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收集医院2015年-2019年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2019年医院共收住院罕见病患者1 055例次,占住院患者总例数的0.15%。罕见病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14:1;不同年龄段病例数分布依次为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儿童组;涉及21个疾病系统分类中的10个分类,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最多;共覆盖42种罕见病,前10位病种人数占患者总数的84.55%,前3位分别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从费用构成来看,前10位病种诊断费及药品费占比普遍较高,少数病种耗材费占比较高。重复住院率前10位的病种中,重复住院率在25%~64%。结论该院罕见病发病年龄跨度大、疾病类型多样、住院费用较高、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为推动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罕见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南通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南通市水痘病例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南通市共报告水痘48 627例,年均发病率为130.10/10万。发病主高峰时间为每年11月—次年1月,次高峰为5—7月。各县区年均发病率为39.77/10万~353.36/10万,崇川区和开发区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主要为0~15岁(占71.64%),其中>5~10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和幼托儿童(占74.82%)。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均发生在学校,占同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2.04%,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占85.07%),城市报告起数和发病数均高于农村。结论 南通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较大,常在小学和幼儿园暴发,须加强晨检等防控措施,提高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率。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时,建议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1.
《江苏预防医学》2017,(1)
目的分析宿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宿迁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 4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76/10万,其中重症病例411例,死亡病例4例。2011—2015年病例数逐年下降,发病曲线基本相似,总体上呈夏季发病高峰。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宿豫区、宿城区和泗洪县发病数较多,占发病总数的82.49%;重症病例中66.91%发生在泗洪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0~5岁儿童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6.86%,散居和托幼儿童发病数占报告病例数的98.27%。肠道病毒71型(EV 71)是主要病原体。结论宿迁市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且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今后应对低年龄、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分析我院1987年10月至1997年10月因伤害住院患儿的资料,结果显示,伤害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学龄儿童多于其他年龄儿童,农村为伤害高发区,家庭为伤害多发场所,居前3位的伤害为烧伤,跌务及交通意外,提示应采取朋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并把重点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掌握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鞍山市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乙肝15 2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10/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53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00%和28.51%。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多年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青少年和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明显,但成年人乙肝疫情仍不能忽视,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溧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7年间报告的溧阳市所有手足口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溧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0 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42/10万,重症病例报告16例;溧城镇报告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主要在4-6月和10-12月;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5.627,P<0.001),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所有病例中病原以CoXA16最多,不同年份病原构成不同,重症病例病原以EV71为主。结论 溧阳市手足口病高发,有明确的季节性和高发人群,应做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溧阳市手足口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艾滋病(acquired i 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重庆市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唯一一家收治AIDS的定点医院)1995年12月2008年12月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对AIDS首诊住院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归类整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从199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AIDS确诊患者共228例,其中1995年为1例,2008年为91例;病例以重庆市区及邻近的区县为主(占78.51%);男女比例为2.30∶1;3050岁占72.81%,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92岁;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70.18%),其次为静脉吸毒(12.72%);临床以机会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60.53%(138/228),合并肺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重庆市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唯一一家收治AIDS的定点医院)1995年12月~2008年12月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对AIDS首诊住院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归类整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从199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AIDS确诊患者共228例,其中1995年为1例,2008年为91例;病例以重庆市区及邻近的区县为主(占78.51%);男女比例为2.30:1;30~50岁占72.81%,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92岁;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70.18%),其次为静脉吸毒(12.72%);临床以机会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60.53%(138/228),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占57.89%(132/228);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占46.93%(107/228);临床检验中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140例、50~200个/μl 70例、〉200个/μl 18例。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疫情呈加速上升趋势,应当加大市区及邻近区县青壮年人群的AIDS控制力度,重视异性性传播的干预;患者第一次入院多因机会性感染就诊,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AIDS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猩红热流行动态,研究猩红热发病规律和趋势,对今后进一步防控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对2008—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网猩红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8—2018年闵行区猩红热发病从2011年起明显上升,分别在2011、2015、2017年发病达到小高峰。全区各个街道镇均有疾病发生。发病年龄分布在0~45岁,主要集中在4~15岁,占发病总数的92.7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病例中,学生和幼托机构儿童发病占到95.5%,散居儿童占4.2%。结论2008—2018年闵行区猩红热发病明显上升,每年4—6月、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江苏预防医学》2021,(1)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相应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903例,死亡1例。2019年发病率最低(38.76/10万),2016年发病率(82.60/10万)最高,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74,P=0.000)。发病呈双峰流行,发病高峰为5—8月(占64.28%)和9—11月(占26.11%);10个街道均有发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6,P=0.139),0~10岁组发病率最高(2 628例,1 278.80/10万),占90.53%,其中1~5岁病例占77.25%,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占81.09%。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00份,病原阳性率为69.50%,CoxA6和CoxA16为主,共占74.46%。结论手足口病防控除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及高发区域外,还应关注病原型别的流行更替,为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及疫情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巫山县水痘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巫山县2018—2022年水痘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巫山县2018—2022年报告水痘3 566例,年均发病率为157.88/10万,2020年最低(100.62/10万),2019年最高(198.07/10万),5年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起,总罹患率为8.1%(580/7 159),2018年罹患率最高(16.7%);发病高峰在5~6月(22.6%,805例)和10~12月(53.7%,1 915例);街道年均发病率最高(306.75/10万),龙溪镇年均发病率最高(388.47/10万);男性(161.31/10万)与女性(151.16/10万)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主要集中在0~19岁(94.3%),10~14岁发病率最高(980.52/10万),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79.6%);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小学和初中较多,幼儿园平均罹患率最高(20.5%)。结论 巫山县水痘发病季节明显,中小学校仍是防控重点场所,应加强水痘相关防控知识的健康宣传,持续提高水痘疫情监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