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楔形切除术治疗淋球菌感染后继发男性尿道旁管扩张的疗效.方法 高频超声指导下,用楔形切除术切除男性淋球菌性尿道旁管扩张11例.详细记录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手术后4周内尿道外口小孔消失,挤压原小孔处,无分泌物自原小孔处溢出,高频超声未能检测到管道状回声判为痊愈.手术4周后尿道外口仍有小孔,挤压后仍有分泌物自小孔处溢出,高频超声仍能检测到管道状回声判为无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14~23 min[(19.19±2.71)min]、术中出血量8~14 ml[(11.09±2.07)ml]、伤口愈合时间13~17 d[(14.91±1.45)d].10例痊愈,1例无效.均无并发症,龟头均无缺损.结论 楔形切除术治疗男性淋球菌性尿道旁管扩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男性尿道口的淋球菌性尿道旁腺炎文献描述不多,为研究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我们对本科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2例男性尿道口淋球菌性尿道旁腺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性尿道旁腺脓肿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球菌性尿道旁腺脓肿13例临床分析葛邦友,金如钧男性淋病并发奈瑟氏淋球菌性尿道旁腺脓肿不常见,现将我们在1993年5月~1994年5月间诊治的1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3例男性患者均为我所门诊病例,年龄在21~45岁,平均30岁。病程3天~6月,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男性阴茎皮肤和附属腺淋球菌感染皮损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纳入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且既往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的男性阴茎皮肤和附属腺淋球菌感染患者。使用SIEMENS ACUSON X300实时超声显像仪检测阴茎体表淋球菌感染皮损,探头频率7.5 ~ 15 MHz。高频超声影像表现为管状液性暗区者仅予头孢曲松1 g单剂肌内注射;椭圆形液性暗区者,切开引流同时予头孢曲松1 g肌内注射,每天1次,共5 d;低回声区、混合回声区者予头孢曲松1 g肌内注射,每天1次,共5 d,治疗后1个月结节仍不消退者,局部切除结节。治疗后1个月复诊并观察疗效。结果 共收集32例男性阴茎皮肤和附属腺淋球菌感染患者,年龄(28.54 ± 3.27)岁,均有非婚性接触史,非婚性接触至症状出现时间为(4.45 ± 1.03) d,病程(8.64 ± 1.87) d。皮损均单发,位于尿道外口16例(50.00%),龟头7例(21.88%),包皮系带旁5例(15.62%),阴茎缝4例(12.50%)。皮损表现:窦道样损害16例(50.00%),脓肿9例(28.13%),结节7例(21.87%),皮损处均有触痛。高频超声检查:16例(50.00%)表现为管状液性暗区,7例(21.88%)为椭圆形液性暗区,5例(15.62%)为低回声区,4例(12.50%)为混合回声区。16例(50.00%)淋球菌感染累及尿道海绵体,5例(15.62%)累及阴茎海绵体,11例(34.38%)累及阴茎皮下。经治疗,32例均痊愈。结论 高频超声可用于男性阴茎皮肤和附属腺淋球菌感染患者的皮损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各医疗单位多使用自制棉拭子来采取淋球菌及非琳菌性尿道炎标本.该拭子端部较粗,一般直径4mm左右,但能达男性尿道舟状窝,故棉拭子取材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6.
生殖支原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支原体于1981年首次从2例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成功并予命名。本文对该支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殖支原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殖支原体于1981年首次从2例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成功并予命名,本文对该支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进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汽车司机。尿频、尿急、尿痛3天,尿道口及尿道口旁流脓1天。发病5天前有不洁性交史。检查见尿道口红肿,有黄色稠厚的脓液溢出;尿道口右下旁见一约0.2cm大小的开口,深度约0.6cm,可挤出少量稠脓。两处脓液涂片镜检均见细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培养有淋球菌生长。予淋必治2g一次肌注,并予环丙沙星200mg每日2次口服5天而愈。其治疗方法与淋菌性尿道炎相同。如单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行尿道旁腺切开术淋菌性尿道炎合并尿道旁腺炎1例报告@王古道$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男性科!244001…  相似文献   

9.
尿道(宫颈)炎是性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引起,我们对2001~2002年对以尿道(宫颈)炎症状或体征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了淋病双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前3个月内有不洁性交史或其性伴有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史;(2)男性病人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刺痒症状和(或)尿道口见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女性病人有白带增多、外阴刺痒和烧灼感、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2岁、尿线呈线状,甚或呈点滴状。排尿甚为困难,病史中,于8年前有冶游史曾患淋病性尿道炎,多次流脓,多次以青霉素治疗而获暂时性好转。以小号尿道探针也不能进入尿道内。其妻阴道内也能找到淋球菌。外科作尿道形成术并注青霉索而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技术观察寻常性银屑病的成像特征。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20例,选择典型皮损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各项指标的扫描结果。结果 1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均存在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迂曲扩张,113例(94.17%)棘层增厚,106例(88.33%)角化不全,86例(71.67%)角质层内可见Munro微脓肿,71例(59.17%)颗粒层减少或消失。27例滴状银屑病,真皮乳头内可见1 ~ 2个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真皮乳头间距离未见缩小;24例基底层色素环轻度减退或部分缺失;其棘层厚度为(96.85 ± 17.88) μm(80 ~ 150 μm)。29例斑块状银屑病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其血管形态呈特征“S”形、马蹄形;真皮乳头直径扩大,乳头间距离缩小,局部可见典型的藕片样结构; 25例基底层色素环完全缺失,其棘层厚度为(143.45 ± 23.19) μm(100 ~ 190 μm),明显高于滴状银屑病。结论 CLSM的成像特征可能为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联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 ≥ 60岁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76例,抽签法随机分为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皮损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激素组皮损改善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N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第7天激素组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 < 0.05);治疗后第30、90天,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47,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结论 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葡萄酒色痣(PWS)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并经超声检查的PWS患者128例(病灶162处)。根据超声表现,将PWS分为平坦型、增厚型、结节型,对其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坦型PWS患者共95例,病灶118处,病灶处皮肤层厚度显著高于相应健侧,但两者厚度差异主要在0.2 mm以下;低回声79处(67%),未见血流信号75处(64%),测及静脉频谱15处,峰值(3.33 ± 1.80) cm/s。增厚型PWS患者17例,病灶24处,病灶处皮肤层厚度(1.80 ± 0.70) mm,亦显著高于相应健侧[(1.14 ± 0.4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834,P < 0.001);病灶低回声24处(100%),不丰富血流信号15处(62%),测及静脉频谱18处,峰值(6.61 ± 3.87) cm/s。结节型PWS患者16例,病灶20处,病灶厚度(6.45 ± 4.68) mm,低回声18处(90%),丰富血流信号15处(75%),测及静脉频谱15处,峰值(10.00 ± 5.39) cm/s,动脉频谱19处,收缩期峰值(24.58 ± 13.82) cm/s,阻力指数0.59 ± 0.13。增厚型和结节型PWS皮损厚度显著高于平坦型(均P < 0.05),结节型显著高于增厚型(P < 0.05);3型静脉峰值亦各不相同(F = 10.630,P < 0.001),且增厚型和结节型PWS皮损静脉峰值显著高于平坦型(均P < 0.05),而结节型与增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对PW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喜树碱对低氧(2% O2)培养下HaCaT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外用喜树碱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HaCaT细胞分为实验组和溶媒组(对照组),实验组为喜树碱 + DMEM培养液,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200 nmol/L;溶媒组为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DMEM培养液。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12、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以上浓度处理低氧诱导12 h的HaCa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将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每组内再分喜树碱干预组(100 nmol/L)和非干预组(溶媒对照组),培养1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Levene′s test、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析因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喜树碱作用12、24、48、72 h后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200 nmol/L喜树碱作用12 h,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66 ± 6.46)%、(33.11 ± 4.63)%、(56.31 ± 1.69)%,与同时段溶媒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低氧诱导12 h,25、50、100、200 nmol/L 喜树碱处理后HIF-1α蛋白表达分别为0.348 ± 0.065、0.261 ± 0.112、0.115 ± 0.043、0.045 ± 0.024,与溶媒组(1.445 ± 0.3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喜树碱干预(100 nmol/L)与非干预的HIF-1α mRNA表达(△Ct值)分别为:常氧组-5.575 ± 0.29、-5.451 ± 0.21;低氧组-6.543 ± 0.57、-6.203 ± 0.31;低氧较常氧条件下HaCaT细胞HIF-1α 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856,P < 0.05);喜树碱干预和非干预组间HaCaT细胞HIF-1α mRNA的表达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667,P > 0.05)。结论 100 nmol/L喜树碱可抑制HaCaT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对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肤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6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7.67岁(37 ~ 67岁),平均病程10个月(6 ~ 18个月)。皮损特点为红斑、结节、溃疡,分布于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组织病理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模式,组织标本中均可找到组织细胞胞质内嗜碱性小体。6例患者均具有疫区工作或旅行史。结论 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资料、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在HIV阳性药疹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及同期76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基线CD4+、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 结果 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均符合轻型药疹,潜伏期8 ~ 34(14.00 ± 8.10) d,其中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与皮损严重程度不一致,未停用抗病毒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病情好转。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42 ~ 810(493.00 ± 245.68)个/μl,高于75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1 ~ 814(347.81 ± 167.00)个/μl,t = 647.50,P < 0.05],基线CD4+T细胞计数降低者比例(3/11)低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64.00%(48/75),χ2 = 3.95,P < 0.05]。10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8+T细胞计数[(1 472.30 ± 858.55)个/μl]与同期69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 356.59 ± 684.06)个/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基线CD4/CD8比值(0.40 ± 0.27)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0.29 ± 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基线CD4/CD8值低于正常下限者率(9/10)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98.55%(68/6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阳性药疹患者具有更长的潜伏期,即使轻型药疹亦可伴肝功能异常等系统损害;相对较高CD4+T细胞计数可能是HIV阳性者药疹发生或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成纤维细胞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成纤维细胞(PFb),然后在PFb培养基中加入5 ~ 30 mg/L的HSP70以及50 μmol/L的核因子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PDTC),并孵育不同时间(0 ~ 48 h)。以正常生长的PFb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Fb培养上清液中IL-6的含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Fb IL-6 mRNA表达。运用t检验和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SP70呈时间依赖(0 ~ 48 h)和剂量依赖(5 ~ 30 mg/L)性增加PFb IL-6蛋白合成和mRNA表达。10 mg/L HSP70实验组IL-6蛋白[(75.2 ± 15.4) ng/L]和IL-6 mRNA表达水平(0.439 ± 0.0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2 ± 10.6 )ng/L和0.249 ± 0.0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0 mg/L HSP70实验组培养PFb 12 h时IL-6蛋白开始明显增多;培养6 h时IL-6 mRNA开始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HSP70浓度的增加和PFb培育时间的延长,HSP70实验组与对照组IL-6蛋白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逐渐加大。30 mg/L HSP70 + PDTC组IL-6蛋白(42.23 ± 9.41 ng/L)和IL-6 mRNA表达(0.144 ± 0.0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40 ± 14.43 ng/L和0.295 ± 0.0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SP70能增强核因子κB介导的PFb IL-6蛋白和IL-6 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PFb高水平IL-6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病变的常规超声测量指标(最大直径、最大浸润深度、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指标(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杨氏模量标准差Esd及杨氏模量平均值比值Eratio)。以病理亚型为参考依据,进一步将病例分成高风险和低风险BCC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测量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结果。结果 高风险BCC组15例,低风险组80例,两组间皮损最大浸润深度[(8.5 ± 4.6) mm比(4.5 ± 1.6) mm,t = 6.150,P < 0.001]、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32.7 ± 11.2)比(20.6 ± 5.1) kPa,t = 4.065,P = 0.001]以及杨氏模量标准差Esd[(7.0 ± 4.1)比(4.2 ± 2.1) kPa,t = 2.632,P = 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最大浸润深度、Eave以及Esd诊断高风险B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909及0.822,其中以Eave的诊断效能最佳。以25.7 kPa作为截断值,使用Eave诊断高风险B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5.0%。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高风险与低风险B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