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对比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方法收集同时进行X线胸片及胸部增强CT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3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CT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X线平片多(P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X线平片多(P0.05),但胸部CT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CT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CT的测量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5例肺结核CT片与X线平片分辨率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优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X线平片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比较55例结核病中CT片和X线平片发现空洞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片和X线平片,尤其在CT片高分辨率的诊断下,55例患者无一例误诊、误治。结论 X线平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CT可作为诊断肺结核补充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X线、CT影像分析下叶肺部病灶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正确认识下叶肺结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早治疗。方法:下叶肺结核56例均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病灶部位均行2~5 mm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分析其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及CT表现:斑点片状渗出影19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7例,球形肿块病灶5例,结节样9例,单个或合并空洞10例,合并其它病变6例。结论:正确应用螺旋CT扫描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基层医院采用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病人的影像学差异,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45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胸部平片及CT检查7例,单纯CT检查38例,其中8例加做高分辨率CT(HRCT)扫描,4例加做增强扫描。单纯肺结核50例病人均有CT扫描。对合并肿块或纵隔可疑淋巴结结核病人行增强扫描。扫描结果根据发病部位、范围及病变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及范围对比:病变累及双肺、病变累及两叶和两叶以上、病变仅累及肺基底部或(和)前部(舌叶、中叶、上叶前段)组间的出现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质特点对比: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阴影、多发结节影、胸内淋巴结结核、胸腔积液出现率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片实变影内多发空洞出现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2,P=0.040)。两组患者年龄及CD4T细胞数检测结果对比: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7,P=0.076);4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中位数为41/mm^3,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中位数为244/mm^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7.000,P〈0.001)。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由于CD4T细胞数减少而不典型。AIDS病人胸部呈多肺叶浸润,不典型部位(肺基底部或前部)亦常被侵犯,多发斑片或大片状实变阴影、多发结节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大片实变影内多发小空洞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常常是多种不典型征象并存。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49例肺结核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9例X线平片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进行肺部CT扫描。结果:平片诊断,增殖性肺结核37例;浸润性肺结核12例。CT诊断,增殖性肺结核29例;浸润性肺结核20例,其中5例伴有空洞。20例浸润性肺结核通过临床正规治疗,两年内全部治愈。29例增殖性肺结核,没有治疗,两年内三次拍片复查,X线表现无变化。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必要时以CT作为诊断肺结核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6例行X线平片检查,1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局部侵蚀破坏;MRI表现为相应部位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或关节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比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实效性。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检查对肺结核检出率及检查满意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低剂量CT检查对肺结核检出率为97.2%,高于X线片检查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及卫星灶的检出率分别为61.3%、43.4%、35.8%,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的38.7%、27.4%及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检查对检查满意率为94.3%高于X线片检查80.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较X线胸片对肺结核检出率较高,可有效反映其影像学特征,检查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平片和多层CT的诊断。方法:对患者拍摄X线CR和进行多层CT扫描。结果:X线CR片与多层CT片诊断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胸部创伤平片和多层CT存在一定差异,CT优于平片。  相似文献   

10.
70例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70例胸部创伤者的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结果X线平片对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数目及错位情况优于CT扫描,CT扫描对肺挫伤、肺撕裂伤及膈肌损伤、胸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优势,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65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分析并比较肺癌组CT平扫+增强检查的边缘和内容征象以及CT值的变化,探讨CT增强扫描对于平扫检查的意义;选择32例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CT强化峰值(最大强化CT值的平均值),计算强化增值(最大强化CT值-平扫CT值)及SPH/PPH(病灶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分析并比较他们的CT值在增强检查前后的变化,探讨CT增强检查对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在肺癌组CT平扫+增强对比中,短毛刺征征与高密度点条征同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型肺癌CT平扫+增强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比较中,CT平扫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及准确率均低于增强检查,其中CT增强检查诊断指数>150%,有诊断意义。肺癌与肺结核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肺结核增强比较,强化峰值分别是60.35±21.56、40.09±14.41,强化增值分别是41.03±13.72、12.42±15.04,SPH/PPH分别是(22.01±1.93)%、(4.53±1.08)%,t分别是20.71、18.47、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平扫相比,CT增强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增强检查在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估价在CT、MR时代胸片对胸部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496例无选择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胸部疾病,分别统计胸片与胸部CT术前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肺癌339例、肺结核33例、肺炎63例、错构瘤17例、肺囊肿10例、肺隔离症5例、其他29例。肺结核与肺炎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6%与62%,CT分别为78.8%及60%,二者诊断正确率差别较小。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胸片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2%及85%,CT分别为88.7%及93.1%,肺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片,分别为89.6%及91.3%,胸片为79.4%及69.6%。结论 本组材料表现81%的疾病胸片诊断有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胸片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胸片质量控制(Qc)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18例cR胸片进行了效果分析.就照片中肺尖、外带肺纹理、肋骨重叠的肺纹理、肺门血管、空洞液平面等阴影的显示几率,照片层次等作一评价.结果由于Qc的较好实施,提高了cR胸片的质量.结论用cR对于早期发现肺肿瘤、转移性结节、肺结核及其他弥漫性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肺部不同形态的团块样病变的常规X线和CT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1年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大场医院108例患有肺内团块样病变的患者,其中40例仅做常规胸X线片检查,68例分别作了胸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发现肺癌42例,炎症18例(包括肺部隐球菌感染1例),结核2例,肺隔离症2例,肺结节病2例,肺动静脉瘘1例。结论:胸X线片和CT的联合应用,可有助于肺内团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尤其对感兴趣区域的CT薄层扫描,经CT值的前后比较,以及连续层面的摄影观察及必要时的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病变的特征,从而能提高对肺部团块样病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肿瘤沉积(TD)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存在TD患者为TD组、52例结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为淋巴结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前接受MSCT检查,分析TD与淋巴结转移患者MSCT表现及其在患者TD病情诊断中价值。  结果  TD患者病灶较大,形态多为不规则,与附近组织界线不清晰,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可见均匀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相近,动脉增强扫显示为边界强化,少量病灶可以观察到液化坏死;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灶较小,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与附近组织比较边界相对清晰,密度相对均匀。TD组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病灶密度、边界、形状、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与TD有关(P < 0.05),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公式为Logit (P)=65.212-6.001×长短径之比-0.315×平扫CT值-0.333×动脉期强化CT值。ROC曲线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用于TD诊断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36、0.832以及0.878,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值为0.979。  结论  MSCT检查可以为结直肠癌TD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基于MSCT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TD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公司Active 16排螺旋CT对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同时对病变部位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由3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判读,分别就肺结核在螺旋CT上的主要征象进行逐一判定,最后做出定性诊断。结果: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患者,最后通过查痰、活检或肺结核菌阴性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有80例。对以上确诊的80例肺结核患者的两种扫描方式所得图像进行判定,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CT在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能获得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诊断效果,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30例青年人肺癌中10例伴有胸水,CT扫描10例均显示了胸水和癌性病灶,而常规X线胸片一半只显示了胸水。此外,对隐蔽部位或小的癌灶,CT的诊断可靠性亦优于常规胸片。本组中29例(90%)都经CT检查而获确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对伴有胸水的肺癌亦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CT漏诊原因及体会,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在初期漏诊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咳嗽咳痰52例,其中刺激性咳嗽17例、咯血16例、消瘦23例、声音嘶哑8例、血性胸腔积液13例,肺结核和肺癌发生于同一肺叶23例,不同肺叶42例。周围型肺癌56例,中央型肺癌9例。61例病灶≤3cm,其余4例>3cm。肺结核与肺癌在空洞形态、边缘分叶、毛刺、病灶及淋巴结强化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CT影像差异。结论:详细分析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提高两病共存的认识,可有效避免漏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胸部外伤CT与常规X线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T与常规X线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1例胸部外伤病例分别进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就其胸片与CT的诊断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诸如肺挫伤、肺撕裂伤、外伤后肺不张、微量气胸、微量血胸、隐匿性肋骨骨折等胸部外伤性病变明显优于胸片。结论:对于胸片未能明确诊断的胸部外伤病例,为防止漏诊应加做CT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机胸部描准照片摄影技术质量控制(Qc)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38例胸部瞄准照片进行了效果分析。就照片中肺尖、外带肺纹理、肋骨重叠的肺纹理、肺的血管、空洞液平面等阴影的显示几率、照片层次等作一评价。结果 由于Qc的较好实施,提高了胸部瞄准照片的质量。结论 用数字化X线机摄影技术做胸部描准照片对于早期发现肺肿瘤、转移性结节、肺结核及其他弥漫性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