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4所中学4 903名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贵州省中学生过去12个月里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4.3%,其中男生为13.2%,女生为15.4%,女生高于男生(x2=5.20,P<0.05);初中生为13.7%,高中生为15.0%,汉族学生为14.5%,少数民族学生为14.1%,学段及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49),母亲文化程度大专以上(OR=2.26),过去30 d遭受心理暴力(OR=1.30),过去12个月里参与打架(OR=1.33)、经常感到孤独(OR=1.86)、经常失眠(OR=1.38)、故意自伤(OR=3.58)、因伤心绝望停止平常活动(OR=1.87)、离家出走意念(OR=3.31)、网络成瘾(OR=1.37)、经常步行违规(OR=2.42)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P值均<0.05);经常因学习压力感到心情不愉快(OR=0.73)与自杀意念呈负性相关(P<0.05).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与校园暴力、不良内隐性心理体验及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社会各界应广泛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2.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6 1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1 241名(20.2%)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意念,250名(4.1%)在过去12个月里尝试自杀.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女性、不住校、独生子女、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情感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67,1.64,0.84,0.72,0.67,0.58,2.06,2.45,2.12,1.68,2.82,1.62);尝试自杀与女性、不住校、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躯体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2,2.25,0.52,0.49,0.47,1.79,2.17,1.97,1.94,3.14,1.66).结论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自杀意念较为普遍,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学生的自杀风险,以减少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2所高校新生10 924名,采用自杀意念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并对其中3 057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75%,非经济困难生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绝望、乐观和睡眠3个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P值均<0.01),UPI,SDS,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经济困难生(P值均<0.01);女生的绝望、睡眠以及自杀意念总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UPI,SDS以及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自杀意念回归效应显著(P值均<0.05).结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高于非经济困难生.应从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人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8.618,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自卑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卑感量表(FI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科技学院7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自杀意念学生,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自杀意念与各种心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9%,性别、本专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者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有自杀意念的内外向(E)和掩饰性(L)得分较低,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较高;自杀意念者的自卑总分、自我价值、社交自信、体能自信分数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者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及对安乐死态度方面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自卑感、N分、P分正相关,与E分、L分负相关。结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人格缺陷明显,自卑感强,对自杀持较宽容态度。应关注睡眠差,有精神质、神经质特征,以及对自杀行为持认可态度的人。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是生理和心理经历最具挑战的时期之一.由于自身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限制,该群体对死亡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虽然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有所下降,但自杀仍是我国青少年因伤害致死的第3位原因….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是自杀行为实施前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研究表明,自杀意念的产生是一个连续性的心理变化过程,排除与生理因素有关的影响外,与个人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3].本研究于2015年6月抽取南昌市5所高中高一、高二的884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杀意念发生特征,探究自杀意念与其他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和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海省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省6个地区140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P<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学习成绩好的和一般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类型、骑车违规、步行违规、去无安全措施地方游泳、去无安全措施场所滑冰、经常受到欺侮、上下学时经常感到安全无保障、动手打架、曾感到孤独、经常因学习成绩心情不愉快、经常因担心某事失眠、有意伤害自己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海省青少年自杀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近1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其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了解长宁区初中生自杀意念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取随机抽取长宁区初中生1 011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匿名封闭式调查.结果 1 011名被调查者中,25.02%曾有过自杀意念,3.17%曾经很想自杀,1.78%曾经想过实施自杀.女生和男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27.02%和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9,P<0.01).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水平初中生间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68,26.640,P值均<0.05),年级越高、成绩越差,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22项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其中影响较显著的为厌学情绪和家庭施加学习压力(x2值分别为127.542,116.451,P值均<0.01).厌学和受到家庭学习压力的学生中44.34%,34.76%曾有自杀意念.42项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性别、年龄、不喜欢上学、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父母过分干涉、严厉惩罚是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43,1.310,2.406,1.302,1.501,1.653).结论 初中生产生自杀意念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应结合青少年不同的性别、心理、家庭情况等特征制定契合的干预方法,以降低自杀意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评价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30个县区221所学校249个班级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集中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率为13.05%,自杀计划率为3.89%.自杀未遂率为4.1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校类型、性别、自身健康状况、孤独、失眠、学习成绩、离家出走、吸烟、饮酒、打架、被别人威胁是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自杀意念率较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地区6所高校抽取的1 1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有398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状况,占33.56%;307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占25.89%.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以及专业满意度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105,0.194,-0.102;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宗教信仰、家庭和睦状况、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满意度可通过影响抑郁状况而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结论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例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市4所中学的1294名中学生,利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的部分条目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8.39%,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母亲的职业是“文卫科技”人员(参照组为工人)、冲动倾向、过去1月饮酒的天数、学习焦虑倾向、过去7d玩电子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的时间、对人焦虑倾向是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某高校发生1例自杀事件后,以自杀事件为中心,按“自杀事件所在班级—自杀事件所在系院—自杀事件所在高校”的扩展顺序,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1个班级903名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状况调查.结果 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值均<0.01),同时自杀意念检出率干预前后有所增加(21.15%,10.74%x2=36.51,P<0.01).自杀事件所在班级、所在系院其他班级与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自杀事件所在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自杀事件所在系院其他班级次之,自杀事件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最低(P值均<0.05).结论 高校自杀事件具有“传染性”,高校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了解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验证心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2 33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3次随访调查,完成1 a的队列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杀意念等,同时使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统计分析方法包括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基线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学校负担、脾气、吃多了感觉内疚、不健康减肥行为、醉酒、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存在统计学关联。随访资料显示,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饮酒、焦虑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通过观察自杀意念的预测变量而识别高危人群,对预防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产生、降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了解大学生2年在校期间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生2 291名,采用自编自杀态度调查、个体自杀风险调查、个体健康状态调查与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Reasons of Living Inventory for Adolescents,RFL-A)、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以及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和2016年9月.结果 大学生在校2年间自杀意念流行率为6.33%,自杀尝试流行率为2.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10.31,95%CI=3.26~ 32.61)、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66,95%CI=1.21~2.27)、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41,95%CI=1.29~1.54)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而在校2年间患有重大躯体疾病(OR=0.23,95%CI=1.38~ 13.95)、在校2年间患有精神疾病(OR=8.68,95% CI=2.10~35.94)、对自杀持接受态度(OR=1.19,95%CI=1.17~3.13)、入校时自杀风险高(OR=1.34,95%CI=1.17~1.53)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尝试.结论 既往自杀风险高、对自杀持接受态度以及精神、身体状态较差的大学生是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自杀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9.
探讨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为相关院校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医学生自杀意念的文章,检索关键词包括自杀或自杀意念(Suicide or Suicidal ideation)、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医学生或大学生(Medical students or College students).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不同条件下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并报告影响因素的合并OR(95% CI)值.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40 320人.Meta 分析发现,医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2.9%(95%CI=9.7%~16.1%),既往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7%(95%CI=12.6%~22.9%),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9%(95% CI=4.8%~10.9%),1周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7%(95%CI=3.4%~16.0%).独生子女(OR=1.214,95% CI=1.042~1.415)、特殊家庭(OR=1.399,95% CI=1.187~ 1.650)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点关注来自特殊家庭及独生子女医学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医学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为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7月,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有效调查人数3 854名,自杀意念有效调查3 882名),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儿童期至少有过1种虐待经历的占42.4%,近1周内有过自杀意念的占3.9%。经χ2检验,儿童期遭受过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未遭受相应虐待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3.78,12.97,17.10,56.56,66.58,P值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各型受虐待经历均和大学生自杀意念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06,0.06,0.07,0.12,0.13,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以及情感忽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18,2.07,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和情感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