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体脂比及血糖代谢的作用,初步探索白藜芦醇对白色脂肪棕化的作用。方法:小鼠高脂饮食(45%热量来自脂肪)8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HFD—Con)和白藜芦醇治疗组(HFD—Res,白藜芦醇400mg/kg),治疗2周后称重、测定糖耐量和计算体脂比例,实时PCR测定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解耦联蛋白-1(UCP-1)和cIDEA基因表达。结果:与HFD.Con组相比,HFD—Res组体重下降明显,糖耐量改善,脂肪组织/体重比无改变;而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解耦联蛋白-1(UCP-1)和CIDEA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体重和改善糖代谢,同时可能促进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棕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冷暴露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冷暴露组和高脂室温组;同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基础饲料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冷暴露组及正常室温组。各组小鼠每天在同一时间段相应温度干预2 h,连续干预8周。检测体质量、进食量、i WAT及BAT重量、血糖、血脂、LEP、ADPN、脂肪组织病理特征,以及UCP1和PHB在i WAT、BAT中原位蛋白表达。结果冷暴露可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血糖、i WAT重量/体质量比值、血清中TC、TG、LDL-C及LEP含量,增加进食量及BAT重量/体质量比值; HE染色显示,i WAT和BAT细胞变小且出现多室,i WAT具有棕色化趋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 WAT和BAT中UCP1和PH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冷暴露能对抗高脂饮食造成的体质量增长,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棕色脂肪组织及诱导脂肪棕色化,增加产热,减少白色脂肪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对肥胖2型糖尿病(OT2DM)中国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PR结构域蛋白16 (PR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 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O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建立OT2DM地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对照组、OIR组、OT2DM组和OT2DM BBR治疗组。BBR治疗9周,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各组地鼠VWAT中RIP140/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改变。结果:模型地鼠VWAT中RIP140、PKCε、PRMT1、Exportin1和白脂组织特异基因Resistin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而PRDM16、CtBP-1、CtBP-2、C/EBPβ、PPARγ、PGC-1α、PGC-1β、Gyk、GPDH、AQP7、GLUT4及棕脂组织特异基因UCP-1、Cidea、Elovl3和PPARα的mRNA表达降低。BBR治疗抑制VWAT中RIP140调控通路,诱导PRDM16信号通路,诱导棕脂组织特异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白色脂肪选择性基因的表达,诱导VWAT棕色化,改善脂诱性胰岛素抵抗(FIIR)。结论:RIP140/PRDM16信号通路参与BBR诱导VWAT棕色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SC)来源的外泌体在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ASC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 miR-27的 ASC细胞;超高速离心提取正常及过表达 miR-27的 AS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RT-PCR)分析外泌体中 miR-27的表达量;高脂喂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分别注射过表达 miR-27外泌体(过表达组)、正常 ASC外泌体(正常表达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寒冷暴露条件下监测体质量变化;剥离小鼠附睾皮下脂肪组织和肩胛骨脂肪组织,比较组织大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 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 γ(PPARγ)、含 PR结构域的锌指蛋白 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 γ共激活因子 1α(PGC-1α)的表达。结果 成功提取 ASC及其外泌体,并成功转染 miR-27;ASC及其外泌体中的 miR-27显著高于白色脂肪组织(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及正常表达组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小,随时间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P<0.05)。过表达组及正常表达组的小鼠的附睾皮下脂肪组织较对照组的小鼠要稍大;而肩胛骨脂肪组织的大小无明显变化。正常表达组与过表达组的 UCP1、PPARγ、PRDM16及 PGC-1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抑制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  相似文献   

5.
丁敏  李春君  邢云芝  于倩  王鹏华  于德民 《天津医药》2015,43(11):1217-1221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受体激动剂 (GLP-1Ra) 减少高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正常对照 (N, 普通饲料喂养) 组、 2 型糖尿病 (T2DM) 组和 GLP-1 Ra 组[利拉鲁肽 200 μg/ (kg·d) ]大鼠干预12 周。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前、 造模后给药前 (0 周) 及 12 周末血糖水平。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肌酐 (CR) 及尿素氮 (BUN) 等; TUNEL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 免疫组化法测定 cleaved caspase 3; DCFH-DA 荧光探针检测胰岛活性氧簇 (ROS);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ADPH氧化酶(NOX) 催化亚基 (NOX2)。结果 12周时, GLP-1Ra组的血糖、 HbA1c、 总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均低于T2DM组 (P<0.05); GLP-1Ra组胰岛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 3水平较T2DM组下降(P<0.05); 应用 Apocynin 抑制前, GLP-1Ra 组胰岛 ROS 水平明显低于 T2DM 组, 并与 N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应用Apocynin 抑制后, 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GLP-1Ra 组胰岛NOX2水平较T2DM 组下降(P<0.05)。结论 GLP-1Ra能抑制糖尿病大鼠β细胞的凋亡, 抑制NOX2来源的ROS产生可能是重要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中枢性肥胖小鼠中的表达水平研究PGC-1α与能量代谢和肥胖的相关性。方法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小鼠中枢性肥胖的病理模型,比较各组小鼠的BMI、摄食量及测定体温的变化;检测PGC-1α在棕与白色脂肪、肝脏、肺脏、心脏和脑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PGC-1α在上述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模型组PGC-1α的表达下调。PGC-1α在棕色脂肪的表达始终高于白色脂肪;寒冷刺激可诱导脂肪组织中PGC-1α表达增加,且在棕色脂肪中尤为显著。结论 PGC-1α可能与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脉冲式关节机械加载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骨丢失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 4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Sham组)、高脂饮食模型组(HF组)和高脂加载治疗组(HF+L组),每组 15只。HF组和 HF+L组高脂饮食喂养 4周后,HF+L组进行 4周的机械加载治疗(加载条件为 1 N,10 Hz,3 min/d,每周连续加载 5 d)。治疗结束后测量 3组小鼠体质量指数(BMI)、全身体脂含量和双侧股骨的骨密度。使用 HE染色和MacNeal’s染色分析观察股骨的组织病理改变,使用 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生成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和脂肪生成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C/EBPα)]的表达。结果 与 Sham组相比,HF组小鼠的体脂含量和 BMI升高,骨密度变化率和骨量变化率显著下降,骨小梁面积明显减少,骨髓脂肪细胞增多。机械加载治疗后,HF+L组的骨密度、骨小梁面积比 HF组明显升高,脂肪细胞的数目和面积比 HF 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表明,HF+L 组与 HF 组相比,ALP 和RUNX2的表达显著升高,C/EBPα和 PPARγ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机械加载能够有效缓解由肥胖引起的低骨密度和低骨量,其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促进成骨分化和抑制脂肪生成来改善骨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加载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用6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30只,体质量约18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机械加载治疗组(HF+L组),每组10只,持续饮食诱导12周。高脂饮食6周后,HF+L组进行机械加载治疗6周。实验动物进行体成分分析,观测全身体脂含量的变化。收集肾周脂肪、子宫周脂肪、肠系膜脂肪、腹股沟脂肪和肝脏并称量湿质量。留取部分肝脏做组织形态学检测,油红O和HE染色分析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部分肝脏用于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eIF2α、p-eIF2α、ATF4)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高脂饮食导致HF组体质量、体脂明显增加,机械加载治疗后,HF+L组体质量、体脂较HF组明显降低(P<0.05)。肝脏组织学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导致一定程度的肝脏脂肪变性,通过治疗后,脂肪变性得到有效缓解(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肝脏eIF2α、p-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升高,机械加载能够抑制肝脏p-eIF2α和ATF4蛋白的表达。结论 机械加载能够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体脂增加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治疗作用可能与肝脏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活化β3AR-PKA通路,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别采用标准小鼠饲料(16只)及45%千卡脂肪高脂饲料(16只)喂养。12周后,标准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注射CL316,243组(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高脂饮食注射CL316,243组(HFD+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14周后,Western blot检测WAT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FGF21、PGC-1α及UCP1)表达;观察肝脏及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成熟后分为3组:NC组,DMEM培养液;CL组,培养液+10μmol/L CL316,243;SU+CL组,培养液+50μmol/L SU5402+10μmol/L CL316,243。48 h后,检测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表达。结果 与NC组...  相似文献   

10.
孙加凤  张丽  黎宗保  裴翔  刘丹 《安徽医药》2020,41(10):1225-1228
目的 分析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三亚中心医院接受结肠外科手术的肥胖型T2DM、单纯T2DM、体质量与血糖均正常的患者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料、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取正常近端肠道病理切片观察肠道GLP-1受体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各指标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GLP-1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比较,A组>B组>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GLP-1受体高表达于近端结肠黏膜层,肌间神经层、环肌层中可见少量表达,且A组、B组、C组GLP-1受体表达依次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8.22±17.30)、(117.85±24.07)、(149.62±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BMI、腰臀比、体脂率及FBG、2 hPG、Fins、HbA1c、C肽呈负相关(r=-0.326,-0.338,-0.421,-0.625,-0.520,-0.471,-0.394,-0.36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腰臀比、体脂率、FBG、2hPG、Fins、HbA1c、C肽均为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肠道GLP-1受体表达水平受T2DM、肥胖的影响,且与BMI、腰臀比、体脂率、糖代谢及胰岛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GLP-1 RA) are a series of polypeptides broadly applied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type Ⅱ diabetes. However, administration of GLP-RA is mainly through repetitiv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hich may seriously decrease the compliance and safety. Herein, a bio-inspired oral delivery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oral absorption of liraglutide (Lira), a kind of GLP-1 RA, by mimicking the natural cholesterol assimilation. 25-hydroxycholesterol (25HC), a cholesterol derivative, was modified on the surfaced of Lira-loaded PLGA nanoparticles (Lira 25HC NPs) and functioned as a “top-down” actuator to facilitate unidirectional transcytosis acros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fter oral delivery, Lira 25HC NPs displayed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ect as compared with oral free Lira on type Ⅱ diabetes db/db mice, as evidenced by multiple relieved diabetic symptoms including the enhanced glucose tolerance, repressed weight growth, improved liver glucose metabolism, decreas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HbA1c, serum lipid, and increased β cells activity. Surprisingly,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iver glucose metabolism, and HbA1c of oral Lira-loaded 25HC NPs were comparable to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free Lira. Further mechanisms revealed that 25HC ligand could mediate the nanoparticles to mimic natur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by exerting high affinity towards apical Niemann-Pick C1 Like 1 (NPC1L1) and then basolateral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 overexpress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intestinal epithelium. This cholesterol assimilation-mimicking strategy achieve the unidirectional transport acros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thus improving the oral absorption of liraglutide. In general,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cholesterol simulated platform and provide promising insight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GLP-1 RA.  相似文献   

12.
槟榔碱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槟榔碱(arecoline)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降糖机制。方法采用高果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7组:普通饲料对照组(control),高果糖高脂饲料模型组(HF),高果糖高脂饲料+不同剂量槟榔碱组(1、5、10、20、50mg·kg-1)。观察槟榔碱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槟榔碱对糖异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翼螺旋转录因子O1(FoxO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高果糖高脂模型组相比,槟榔碱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甘油三脂水平,但是10、20、50mg·kg-1剂量组具有明显肝脏毒性;5mg·kg-1的槟榔碱明显降低糖异生酶PEPCK和G6Pase,转录因子FoxO1及其辅助因子PGC-1α的mRNA的表达。结论低剂量槟榔碱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降糖机制为抑制肝脏过度糖异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脏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其中37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AMI模型,术后存活16只,随机分为AMI组8只、利拉鲁肽组(Lira组,8只),剩余8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8只),术后24 h给予Lira组利拉鲁肽10...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重组人B 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HF)模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 模型,随机分为rhBNP 组和对照组。rhBNP 组给予rhBNP1.5 μg·kg-1,2 min 内匀速静推后,以0.01、0.02、0.03 μg·kg-1·min-1 依次分别静脉泵入60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在球囊闭塞前、成模后即刻(T1)、不同剂量rhBNP 给药后60 min(T2~T4)同步抽取冠脉内和冠状静脉窦血标本,评估心肌耗氧量(MOU)。行定量冠脉造影测量冠脉直径的变化。应用Swan-Ganz 漂浮导管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hBNP 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和MOU 在给药后明显下降,而心排血量(CO)和冠脉直径在给药后增加。药物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rhBNP 组MOU 较成模后即刻显著降低[T1~T4 分别为(11.59±0.37)、(10.61±0.35)、(9.85±0.60)、(9.79±0.31)mL O2/L]。结论 AMI-HF 模型静脉内应用rhBNP,可以在降低PCWP、升高CO 的同时,降低MO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环加氧酶 2(COX2)表达的影响, 探讨利拉鲁肽降血压和利水盐的作用机制。 方法 30 只雄性 SD 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 自由摄水, 8 周后空腹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成功建立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18 只, 选取 12 只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 2 型糖尿病模型(DMT)组和 2 型糖尿病模型(DM)组, 另取 12 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野生型大鼠(WTT)组和野生型大鼠对照(WT)组,每组 6 只。 DMT 和 WTT 组每天予以利拉鲁肽(200 μg/kg 体质量)皮下注射, DM 和 WT 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各组分别在给药后 0、2、4、6 周检测血糖和血压, 给药后 6 周收集尿液检测 K、Na、Cl 离子浓度, 然后处死大鼠, 收集血液检测血 K、Na、Cl 离子浓度, 取肾组织通过 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内髓 NOS 和 COX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利拉鲁肽干预后, DMT 组大鼠血糖(F=5.933, P < 0.05)及血压(F=22.070, P < 0.05)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 在干预 6 周后, DMT 组大鼠血糖(mmol/ L: 12.78±3.82 vs. 18.75±1.68)和血压(mmHg: 119.98±4.43 vs. 136.42±4.48)较 DM 组均明显降低(P < 0.05), 血液中 K、 Na、Cl 离子浓度与 DM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尿液中 K(mmol/L: 46.55±6.43 vs. 33.13±9.71)、Na(mmol/L: 56.33±8.83 vs. 41.20±7.25)、Cl(mmol/L: 159.81±25.06 vs. 71.44±12.99)离子浓度高于 DM 组大鼠(P < 0.05), 且肾脏内髓 NOS、 COX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均高于 DM 组大鼠(P < 0.05)。 结论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 NOS 诱导 COX2 的表达增强,发挥利水盐、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蛋白激酶 C (PKC) γ、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aMK) Ⅱα及 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 大鼠 40 只, 体质量 240~260 g, 2~3 月龄,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 组 (n=8): 空白对照组 (C 组)、 瑞芬太尼+切口痛组 (R+I 组)、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组 (D+R+I 组)、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佛波醇酯+二甲基亚砜组 (D+R+I+P+DMSO 组)、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二甲基亚砜组(D+R+I+DMSO 组)。采用足底切口的方法制备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以 1.2 μg·kg-1·min-1的速度经尾静脉输注 90 min; 右美托咪定以 50 μg/kg 的剂量于术前 30 min 皮下注射; 佛波醇酯及二甲基亚砜均为鞘内注射 10μL。分别于输注前 24 h(T0)、 输注后 2、 6、 24 和 48 h(T1~4)时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最后 1 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 取脊髓 L4~6节段。采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脊髓背角 PKCγ、 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 除 T0外, 与 C 组比较, 其余各组 PWL 缩短、 PWT 降低, PKCγ、 CaMKⅡα及 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 R+I 组比较, D+R+I 组、 D+R+I+DMSO 组 PWL 延长、 PWT 升高, PKCγ、 CaMKⅡα及 pCaMKⅡα表达下调。与 D+R+I 组比较, D+R+I+P+DMSO 组 PWL 缩短、 PWT 降低, PKCγ、 CaMKⅡα及 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 D+R+I+P+DMSO 组比较, D+R+I+DMSO 组 PWL 延长、 PWT 升高, PKCγ、 CaMKⅡα及 pCaMKⅡα表达下调。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 PKCγ、 CaMKⅡα及 pCaMKⅡ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嘌呤能 P2X7 受体(P2X7R)拮抗剂——氧化三磷酸腺苷(OxATP)和亮蓝 G(BBG)在抑制下游靶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LRP3)炎性体活化和慢性胰腺炎(CP)胰腺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40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P 模型组、OxATP 组和 BBG 组。 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与处理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 其余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法制作 CP 小鼠模型(6 周)。 造模结束后, CP 模型组、 OxATP 组和 BBG 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OxATP(20 μL, 300 μmol/L)和 BBG(20 μL, 10 μmol/L)处理, 连续注射 2 周。 然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取胰腺组织, 行病理学检查, 以 HE 染色对胰腺病理组织学(炎性细胞浸润、腺泡萎缩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 天狼星红染色和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胰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 P2X7R、NLRP3 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Caspase-1)中的累积光密度(IOD)值。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 CP 模型组炎症损伤组织学评分增加, 胰腺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 P2X7R、NLRP3 和 Caspase-1 免疫组化 IOD 值显著升高(P < 0.05); 与 CP 模型组相比, OxATP 和 BBG 组炎症损伤组织学评分降低, HE 染色纤维化评分、天狼星红染色和 α-SMA 免疫组化染色均显著减轻(P < 0.05), 胰腺 P2X7R、NLRP3 和 Caspase-1 IOD 值均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P2X7R 拮抗剂 OxATP 和 BBG 能够显著减轻 CP 小鼠模型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阻断 P2X7R-NLRP3 炎性体信号通路, 这有望成为治疗 CP 及其纤维化进程的一种潜在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