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湿疹及皮炎     
20061975149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水润英(上海华东医院皮肤科),吴跃申,徐琴言…∥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1).-41~42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149例湿疹皮炎患者(季节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结果:IVT704(吸入组)阳性85例,占57·05%;IVT702(食物组)44例阳性,占29·53%,两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IVT702(食物组)与IVT704(吸入组)均阳性的有24例,占总数的16·11%;有明确IVT702(食物组)或IVT704(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的患者105例,占总数的70·47%。提示吸入性过敏原在湿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 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 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 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 特应性皮炎1 412例, 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 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 59%)、户尘螨(891/1 513例, 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 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 18%)、鸡蛋白(165/992例, 17%)和牛奶(149/994例, 15%)。3 051例中, 25例(1%)年龄< 2岁, 571例(19%)2 ~ 12岁, 285例(9%)12 ~ 18岁, 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 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Ig E在诊治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湿疹患儿211例,入院后第2天晨起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ml,以免疫印迹法检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统计分析本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湿疹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结果本组211例湿疹患儿中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31.75%)、屋尘(22.27%)等;最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36.49%)、鸡蛋白(20.38%)、牛肉(19.91%)等。1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鸡蛋白、牛肉;(1~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尘螨、鸡蛋白、狗毛皮屑; 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尘螨、屋尘、牛奶、牛肉及狗毛皮屑,且不同年龄过敏患儿尘螨、屋尘、鸡蛋白、牛奶阳性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疾病发生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测定过敏原特异性IgE含量对疾病予以诊断,据此及早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149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从2005年1月起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上海地区149例湿疹皮炎患者(季节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镇江地区常见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 体外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19种常见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及总IgE.结果 657例患者中,变应原检测阳性患者519例,占79%;总免疫球蛋白E阳性患者292例,占44.44%.对于特异性IgE,吸入组中以屋尘(44.70%)和户尘螨(32.77%)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腰果(8.10%)和羊肉(7.76%)阳性率最高;且同一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过敏的352例,占53.58%.结论 镇江地区CU患者发病的常见病因为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湿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寻找儿童湿疹可能的过敏促发因素,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公司AllergyScreen Analytic GmbH过敏原检测系统,对872例湿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872例湿疹患儿slgE阳性690例(79.13%),总IgE阳性709例(81.30%)。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34.60%)、点青霉(22.71%)、屋尘(16.28%)和狗毛皮屑(10.89%);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36.12%)、羊肉(22.94%)、鸡蛋白(20.07%)和牛肉(13.88%)。比较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户尘螨、屋尘、狗毛皮屑、点青霉、鸡蛋白、牛奶、羊肉和蟹的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尘螨、点青霉和屋尘是湿疹患儿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羊肉、鸡蛋白是湿疹患儿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随年龄增大,吸入性过敏原逐步取代食物成为主要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湿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456例湿疹患儿变应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变应原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门诊7岁以内湿疹患儿456例,抽取静脉血,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进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456例患儿中,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升高者为376例,总阳性率为82.5%。其中1~2岁组、3~4岁组易发生食物过敏,5~7岁组易发生吸入性过敏,阳性率分别是84.5%、57.1%和51.9%。结论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普遍增高;最易引起患儿过敏的变应原为牛奶、牛肉、羊肉;不同年龄组患儿变应原似有差异,可能与食谱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别的差异。结果 35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11例,阳性率为59.77%。其中不同组别阳性率不尽相同(P<0.05)。0~3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羊肉、牛奶、春季花粉;4~6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羊肉、牛奶;7~9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牛奶、户尘螨;10~12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户尘螨、屋尘、霉菌。结论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过敏物质不尽相同,提示与饮食结果改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天津地区面部皮炎及手湿疹患者中的主要香料变应原,从而为临床提供预防及诊治的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筛查系列变应原对门诊101例面部皮炎及手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且针对性选取18例对所测变应原中香料1、2及香料混合物斑贴阳性及38例可疑阳性以及怀疑化妆品过敏的患者共56例使用荷兰香料变应原进行斑贴试验,判读结果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的推荐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101例患者中香料阳性率为12.87%,56例荷兰香料变应原斑贴试验,阳性率为37.50%,其中最高的为丁子香酚,阳性率6.93%,其次是苯甲醇,阳性率为4.95%,再次是肉桂醇和树苔提取物,阳性率均为3.96%。结论香料是面部皮炎及手湿疹患者的重要要致敏原之一,在荷兰香料变应原斑贴试验中丁子香酚是香料变应原中最常见的致敏原,其次是苯甲醇、肉桂醇和树苔提取物。斑贴试验是接触性皮炎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常见的变应原。方法采用ImmunoCAPl0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血清总IgE,采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清总IgE≤60KU/L者73例(73.00%),>60KU/L共27例(27.00%),其斑贴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具有特应性素质的20例手部湿疹患者,总IgE>60KU/L,并且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受检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0%)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前5位的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橡胶Ⅰ、重铬酸钾、硫酸镍、香料混合物、白降汞。结论手部湿疹主要与接触性变应原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种类。手部湿疹与血清总IgE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治疗持续性局限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1组外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外用芙清凝胶基质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为2周。皮损痊愈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4周;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比较其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效果。结果 第1周,两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55,P < 0.05);第1、2周,治疗1组和治疗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其中治疗1组金葡菌培养阳性3例,治疗2组金葡菌培养阳性2例。治疗第2周,治疗1组全部转为阴性,治疗2组仍阳性。治疗2周后停药,痊愈患者继续随访至第14周时,治疗1组7例痊愈患者均未出现无效病例,而治疗2组5例痊愈患者中2例于第10周判为无效。结论 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青鹏软膏治疗局限性儿童皮炎湿疹的安全性。 方法 患有局限性皮炎湿疹类疾病的门诊患儿,其家长同意外用青鹏软膏者1周,每天2次,记录皮损评分不良反应。 结果 共入组68例,完成1周治疗61例,7例因皮损加重、疗效不明显或不相信此药物而未完成治疗。单纯应用青鹏治疗者总有效率81.4%。1例用药后出现刺激,未影响治疗。 结论 青鹏软膏治疗儿童皮炎湿疹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锡市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斑贴试剂盒对门诊确诊的106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 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3.19%,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甲醛、卡巴混合物和芳香混合物。其中重铬酸钾和卡巴混合物的阳性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硫酸镍和甲醛的阳性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氯化钴的阳性检出率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显著高于儿童组,硫酸镍的阳性检出率中青年组显著高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甲醛、卡巴混合物和芳香混合物是无锡市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IgG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10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IgG检测,同时对慢性湿疹患者、慢性荨麻疹患者、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结果银屑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3组间食物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与健康体检组的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变应原与银屑病的致病有关,银屑病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来源和种类不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816例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常见过敏原的可能致病情况.方法 用标准变应原液在前臂屈侧皮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别用0.1%组胺和0.9%氯化钠液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尘螨(屋尘螨+粉尘螨)的阳性率最高,达50.0%~78.6%,其次为动物毛,达7.1%~21.4%,霉菌的阳性率也较高,达7.1%~14.3%,并且这3种变应原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特异性皮炎的阳性率最高.食物组过敏原中虾的阳性率(6.6%~14.3%)最高,但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枪鱼在慢性荨麻疹中的阳性率(9.5%)较高,鸡蛋、牛奶、芹菜在特异性皮炎中的阳性率(7.1%~14.3%)较高,这4种变应原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组过敏原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以特异性皮炎的阳性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25(IL-25)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TSLP受体(TSLPR)mRNA、IL-25受体(IL-25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AD患者40例,采用NB-UVB照射治疗,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SLP、IL-25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PBMC TSLPR mRNA、IL-25R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欧洲的AD评分标准(SCORAD)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价瘙痒程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患者组经NB-UVB照射后总有效率达75%(30/40),治疗后SCORAD评分(20.36 ± 5.12)及VAS评分(3.05 ± 1.02)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5.26 ± 10.88和8.20 ± 1.3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9和8.16,P < 0.05)。AD患者组治疗前血清TSLP[(198.24 ± 29.47) ng/L]、IL-25含量(160.54 ± 34.89 ng/L)及TSLPR mRNA(8.57 ± 1.34)、IL-25R mRNA(6.81 ± 0.50)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13 ± 19.65) ng/L、(120.41 ± 43.07) ng/L、1.94 ± 0.39、1.48 ± 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70、14.65、7.07、18.89,P < 0.05)。NB-UVB治疗显著改善病情后,患者血清TSLP[(151.87 ± 14.78) ng/L]、IL-25含量[(130.52 ± 29.65) ng/L]及PBMC TSLPR mRNA(2.89 ± 0.53)、IL-25R mRNA(3.90 ± 0.37)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6、9.07、5.21、7.35,均P < 0.05)。治疗后血清TSLP、IL-25含量,PBMC TSLPR mRNA、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SLP、IL-25可能在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B-UVB下调TSLP、IL-25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NB-UVB治疗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新疆地区皮炎及湿疹患者的常见接触性变应原.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试剂盒对202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202例患者中有122例至少对一种物质过敏,总阳性率为60.40%,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39例(19.31%),白降汞31例(15.35%)和橡胶24例(11.88%).结论:新疆地区皮炎及湿疹主要变应原为3种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预防CO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 方法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例,按收治时间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以CO2激光清除疣体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1.0 mg隔日1次,连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间复发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42.19% ± 2.79%)升高,CD8+(32.23% ± 3.32%)降低,CD4+/CD8+(1.22 ± 0.21)升高,与治疗前(分别为33.56% ± 3.72%、39.12% ± 3.56%、0.89 ± 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4、8.95、6.24,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比值与对照组(分别为33.72% ± 2.94%、38.47% ± 3.97%、0.92 ± 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7.26、5.40,均P <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5.00%,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4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66,P < 0.01)。两组复发高峰期位于第1、2个月,两组第1、2个月新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CO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