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其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罕见肿瘤,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IMT肿瘤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黏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免疫组化: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Ve,SM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术后随访9~21月,2例声带IMT无复发,1例上颌窦IMT无复发,另1例上颌窦鼻腔IMT术后4个月再次复发.结论 IMT是兼有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倾向.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化疗效果不确定.鼻窦I MT极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手术切除须彻底.  相似文献   

3.
采用碳酸酐酶(CA)的组织、细胞化学方法,对正常猫喉内肌纤维进行了分型和CA的超微定位观察。结果发现,环杓后肌和环甲肌的中间肌(Ⅰ型)纤维含量多(P<0.0l),属慢肌纤维,而甲构肌和环构侧肌的白肌(ⅡB型)纤维比例高(P<0.0l),属快肌纤维;CA主要分布于线粒体集聚、细胞核和与毛细血管相邻处的肌膜、肌浆以及核膜上。提示其肌型构成不同与各肌的生理功能有关,CA在喉内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文中讨论了CA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
非编码RNA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分子,但是他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随着对非编码RNA研究深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多种作用,有希望成为肿瘤新型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lncRNA在肿瘤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型细胞构成,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间叶性肿瘤〔1〕。IMT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很多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头颈部发病率很低,发生于上颌窦的IMT罕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于2012年4月收治1例左上颌窦IMT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耳鼻咽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WHO近年新确定的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最多发生于肺,也见于头颈及全身。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侵袭性占位性肿块,组织形态多样,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当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确诊的5例耳鼻咽喉IMT患者的诊治经验,以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1994年WHO将其纳入软组织肿瘤,命名为IMT,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肿瘤"[1].  相似文献   

8.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肺组织的间叶性交界性肿瘤,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组成,本文回顾分析我科1例位于喉部的低度恶性IMT,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声门上癌中常见的会厌室带癌50例采用火棉胶包埋,整喉连续切片的方法就声带运动障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50例中有33例(66.0%)发生声带运动障碍,其原因是癌组织直接或间接对声带、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声门旁间隙其下部分(喉室外下角水平以下)以及喉室,受癌组织的侵犯是声门上癌发生声带运动障碍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为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有运动障碍的声带,特别是已固定的声带应以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我科4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现根治术后对侧腺叶复发癌30例,复发率为7.1%。复发时间平均为7.5年;肿瘤较大(>2cm)、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复发机会较大。部分小肿瘤(<2cm)也可发生复发,可能存在多中心灶之故。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细胞周期蛋白G2与头颈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蛋白G2(eyclin G2)是新发现的周期蛋白G家族成员之一,与传统周期蛋白促进细胞增殖不同,eyelin G2可以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的增殖。Cyclin G2 mRN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并证实了它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例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为IMT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0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咽喉科医院诊治的4例喉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例喉IMT患者病变位于声门上及声门区,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显微喉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术后随访25~140个月,除1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复发和转移。术后切除标本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imentin(+),SMA(部分+),Desmin(-),CK(-),Ki67(+)≤45%,ALK(-),CD34(血管+),CD68(±)。结论喉IMT是一种具有复发潜能的低度恶性头颈部肿瘤,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的治疗手段仍首选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行术后放(化)疗,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又称Kimura病(Kimura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少见的慢性炎症疾病,可见皮下肿瘤样结节。我科近日收治1例头颈部多发性Kimura病,现將其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右侧头颈部多处肿块反复肿大20余年入院。伴瘙痒,搔抓后破溃结痂、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hereditary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HMTC)约占甲状腺髓样癌的25%,是2型多发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与10号染色体RET原癌基因缺陷相关,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HMTC典型临床特征为早期发病,多灶癌变,特异性RET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对HMTC家系患者及亲属进行RET基因筛查对预测患者病情、携带者疾病的早诊早治有重要意义。HMTC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对携带有突变RET基因的患儿,建议根据危险度分级行预防性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对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即2型多发内分泌肿瘤相关的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率为15/100000~50/100000。NPC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感染密切相关。治疗NPC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及手术。有报道未转移的局部病变通过精确CT定位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有效率已达80%[1]。但对于首次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6.
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是维持细胞内质网稳态而进化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大量资料显示UPR与恶性肿瘤、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提高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同时能有效减少放射损伤,是肿瘤放疗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tumor,GJT)发生位置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与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关系密切,血供十分丰富,术中易出血,难于彻底切除;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是目前耳科较难处理的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颈静脉球体瘤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少见间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发生在头颈部更罕见,又因其组织发生不明,病理组织学变化多样,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采取不当治疗方式.本文报道1例IMT,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E-钙黏蛋白是介导同亲性细胞黏附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表达下调是肿瘤获得侵袭和转移的重要环节。E-钙黏蛋白及其血清片段在头颈肿瘤中对于肿瘤的分化、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应用病理学方法比较了一种新疗法—升降压化学疗法与传统化疗及升压化疗对大鼠颈部移植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化疗组动物的肿瘤大小(由0.8±0.2cm’增至4.3±2.0cm3)和瘤细胞存活率(73.5±19.7%)与无治疗对照组(0.5±0.2cm3增至6.3±2.4cm3,84.7±9.3%)相比禾显著差异;使用血管紧张素Ⅲ(AⅡ)的升压化疗组动物的肿瘤(由0.8±0.2cm3增至2.6±1.9cm3)比对照组明显缩小(P=0.002),残存瘤细胞的百分率(49.6±31.6%)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6);而由AⅡ升压和硝普钠(SNP)降压的升降压化疗组的肿瘤(0.9±0.4cm3至0.8±0.5cm3)与单纯化疗和升压化疗两组相比肿瘤显著缩小(P=0.003,P=0.032),残存瘤细胞百分率(15.5±16.6%)比单纯化疗和升压化疗两组显著减少(P<0.001,P=0.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