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机房辐射防护问题为借鉴,为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实施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发现CT机房的机房防护门周围剂量当量率出现异常,根据勘查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并比较整改前后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变化。
  结果  因年久失修造成机房防护移门结构出现松动现象,周围剂量当量率为4.631~6.750 μSv/h,机房防护门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值可达0.251~0.366 mSv(周有效剂量为4.827~7.036 μSv)。维修整改完成后,机房防护门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237~0.275 μSv/h,机房防护门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值下降为0.013~0.015 mSv(周有效剂量为0.247~0.287 μSv),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
  结论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机房防护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加速器治疗室外辐射剂量理论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成因。方法 对加速器治疗室防护改造的方案进行预评价,给出理论计算值及防护建议;在改造完毕后,进行验收监测,得出实测值,将二者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加速器治疗室主屏蔽墙外辐射剂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而副屏蔽则低的多。结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漏射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多,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采用样条(SPline)插值法与优化技术进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PDDTMR表测量与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此法能有效地减少测量点,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精度。相应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具有数据录入、插值计算、调整、打印剂量表功能,并能发现和纠正测量中的偶然误差。测量计算总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许文,张乙眉(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随着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台数逐年增多,因用于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方法较多,且计算较繁。为此,本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188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3年乌鲁木齐地区部分医疗机构CT机工作场所周围剂量水平,并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地区31台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对CT机工作场所进行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 31台CT机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合格率为96.77%,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值为(0.19±0.17) μGy/h.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3.55%,CTDIW的离散性最大,其后依次为重建层厚偏差、CT值(水)、均匀性、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定位光精度、噪声.结论 所监测的31台CT机质量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需求,CT机工作场所的屏蔽效果满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15 MV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的科学性,提出具体的防护建议和改进措施,从而保障放射治疗职业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方法依据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机房屏蔽及排风设计进行复核、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设计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机房墙体的屏蔽计算厚度(混凝土)为:西墙1300 mm、北主墙2400 mm、北副墙1200 mm、迷路口后东墙1200 mm、迷路墙后东墙1300 mm、南主墙2700 mm、南副墙1400 mm、机房顶2900 mm、机房副顶1600 mm;南、北主防护墙和主防护顶计算宽度分别为3500 mm、3700 mm;机房通风次数为0.06次/h。结论机房北主墙、北副墙、东墙的屏蔽厚度和主墙的屏蔽宽度符合标准要求,机房南主墙、南副墙、西墙、机房顶、机房副顶的屏蔽厚度和通风换气次数达不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放射治疗的主要治疗设备,在机房的布局设计和辐射防护设计、系统电源、通风及空调系统、施工建设中的细节等方面都有相关要求,因此在机房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机房的辐射安全、设备的顺利安装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6MV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计算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相关法规标准,对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进行了计算,并与现场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从而给出一种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医用加速器机房迷路内、外墙最佳厚度。方法由迷路内取两个不同剂量限值计算出两种内、外墙厚度,比较不同厚度对漏、散射线的防护效果。结果迷路内取限值P=0.01cGy/wk确定迷路内墙厚度,迷路外墙是计算值再加一个半值层。结论用本方法确定迷路内、外墙厚度,能达到最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广泛地开展。目前在医疗上广泛使用的放射治疗设备有钴-60治疗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伽玛刀、X-刀、近距离治疗机等,应用最多的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随着我省放疗工作的发展,为提高浙江省放射治疗剂量的质量控制水平,规范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求简易可靠的方法优化核算医用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口处辐射屏蔽的厚度。方法 采用简易法和IAEA 47号报告对某15 MV医用加速器机房门的屏蔽厚度进行核算。结果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采用IAEA 47报告核算机房门屏蔽厚度,对于标称能量 ≥ 10 MV的加速器,γ射线与散漏射线的总屏蔽厚度值都要大于简易法的核算值,中子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对于标称能量< 10 MV的加速器(不需屏蔽中子),IAEA 47报告核算的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结论 IAEA 47报告计算繁琐复杂,所需利用的参数和需利用难以准确的数据较多,计算繁冗容易出现纰漏。因此,我们选取两种方法核算,选取较大值进行设计,在随后加速器工作场所防护验收检测中,辐射屏蔽都可行,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医用电子加速器M区内、外X射线及中子泄漏辐射水平的测量与分析,评价医用电子加速器的自身防护性能。方法 按照GBZ 126-2011规定的M区内、外泄漏辐射测量方法,采用热释光元件(塑料管分装的LiF(Mg,Cu,P)、玻璃管分装的6LiF、7LiF对管)测量瓦里安公司生产的23Ex型加速器的患者平面X射线及中子泄露辐射率。结果 M区内X射线泄露辐射率范围是(0.023~0.028)%,平均值为0.025%;M区外X射线泄露辐射率范围是(0.005~0.023)%,平均值为0.014%;M区外中子泄露辐射率范围是(0.023~0.034)%,平均值为0.031%。结论 M区内、M区外X射线泄露辐射率平均值、最大值及M区外中子泄露辐射率最大值均符合GBZ 126-2011的要求,但M区外中子泄露辐射率平均值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2台451P型电离室剂量仪的时间常数,探讨时间响应修正公式的应用。方法 X射线机采用两个剂量率水平进行曝光,较高剂量率水平采用不同的测量模式进行测量,记录仪器测量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根据RC电路的时间响应修正公式进行数据拟合,求出仪器的时间常数τ结果 2台451P型电离室剂量仪0~5μSv/h量程时间常数τ值分别为(3 476.4±124.9) ms和(3 676.4±144.4) ms,0~50 μSv/h自动转换量程τ值分别为(2 051.6±249.5) ms和(2 047.0±271.9) ms,0~50 μSv/h固定量程时间常数τ值分别为(1 123.8±85.9) ms和(1 242.0±91.8) ms。结论 2台451P型电离室剂量仪的时间常数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操作手册的给定值有统计学差异,应合理选择曝光时间和测量模式进行防护检测,并使用已检定的时间常数进行响应时间修正。  相似文献   

14.
刘伟  何星 《中国辐射卫生》2019,28(3):278-281
目的 了解PET-CT诊断项目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场所的辐射水平,为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PET-CT诊断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PET-CT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表面污染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检测结果与最大工作负荷对手部和眼部剂量进行估算。结果 三家医院PET-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0.12~6.05 μSv/h)、β表面污染水平(本底~27.3 Bq/cm2)以及工作人员附加最大年有效剂量(1.58 mSv/a),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其中一家医院的分装、注射护士手部最大年当量剂量(154 mSv/a)超出管理目标值(125 mSv/a)。结论 医院应建立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降低工作人员所受附加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模拟测量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辐射剂量学数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中接触粒籽源环节,模拟125I粒籽植入手术过程,植入前及植入后,分别测量距离其0.05 m及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植入时,分别将10粒、50粒、100粒、150粒125I粒籽源置于治疗床上,分别测量0 mm、1 mm、10 mm、20 mm固体水以及0.25 mmPb的铅方巾覆盖粒籽源的条件下,距离床边10 cm处头部、胸部、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头部、胸部、腹部分别代表距地高度155 cm、125 cm和105 cm。手部代表距离辐射源0.05 m。结果 粒籽源活度测定时,井型电离室0.05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6~0.64 μSv/h。粒籽源装入植入枪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5.7~16.3 μSv/h,所检测的其余各阶段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粒籽植入过程中,随着所植入的粒籽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随头部、腹部、胸部、手部顺序递增。但随着固体水厚度的增加,各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顺序递减。当粒籽源覆盖铅方巾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操作125I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虽未超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处于较高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造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降低防护门外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减少对人员的危害。方法 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在原防护门防护材料的基础上增加聚乙烯防护材料,以减少门外的中子辐射。结果 增加聚乙烯材料之前防护门外30 cm处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为2.54~3.83 μSv/h,防护门改造之后防护门外30 cm处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低于仪器探测下限。结论 对电子标称能量大于10 MeV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防护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中子的危害,富含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适用于对中子的屏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99Tcm-MDP骨显像检查期间受检者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优化核医学技师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方法 测量33例全身骨显像受检者注射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50例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身体不同部位(胸腹交界、骨盆、股骨中段和膝部)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4 h,距其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2 h的(59 ±11)%;距受检者1~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增加递次显著下降;注射99Tcm-MDP后4 h,距受检者3、5和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约为1 m处的(18 ±1)%、(7 ±1)%和(2 ±1)%,P值均<0.001。在距受检者体表0.1 m处测量,受检者身体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骨盆、胸腹交界、股骨中段和膝部,P值为<0.05。骨盆部位距体表0.1和0.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较体表处分别下降了(49 ±6)%和(63 ±6)%。结论 骨显像检查技师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适当推迟骨显像检查,以待受检者体内的辐射剂量进一步下降;引导受检者时,在确认受检者得到足够照顾的前提下,技师应尽量拉开与受检者之间的距离;给骨扫描受检者摆体位时尽量远离其辐射剂量最高的躯干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术室C形臂X射线机的辐射剂量率水平分布及为保护工作人员所采用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资料调查、现场实验测量的方式。结果受手术室空间布局及手术设施的影响,C形臂X射线机发射射线所致剂量率水平衰减按距离的2.278次方反比近似;防护屏风后、相邻手术室和外走廊射线衰减为本底水平;射线发生器水平、垂直照射影响手术室内剂量率水平空间分布,从而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在手术室各位置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手术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操作和个人防护,能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风险,更好地保护个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依照NCRP No.151报告给出的MV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估算模式,导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模式。方法 在NCRP No.151报告《MV级X和γ射线放疗设备的屏蔽设计和评价》给出的MV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估算模式的基础上,以等中心点剂量率替代周工作负荷,并舍弃居留因子和使用因子,再根据机房周围不同区域屏蔽材料的厚度进行逆向推导,最终导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模式。结果 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提供了一套系统化模式。结论 该估算模式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现场测量和防护估算,对采用医用加速器性能检测模体时,医用加速器治疗室防护效果进行分析,为职业照射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积累放射防护屏蔽实验数据。方法 分别在加装与未加装检测模体条件下,采用X-γ剂量率仪测量加速器机房内关注点的辐射水平,并利用NCRP 151号出版物提出的方法对剂量水平进行符合估算,分析6MV医用加速器治疗室的防护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医用加速器性能检测模体的采用,增加了治疗室出入口和迷路内的杂散X射线剂量水平。同时,治疗室出入口处杂散X射线剂量水平与加速器机房迷路的辐射防护设计、射线投照方向密切相关。结论 进行医用加速器治疗室的职业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时,应关注模体对治疗室防护效果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