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口腔白斑(OLK)组织、48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Ki-67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i-6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6.3%和79.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和70.8%,Ki-67和p53在正常黏膜组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4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保存的202例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其中健康者41例(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45例(A组)、口腔鳞癌116例(B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癌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4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2分期、无颈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P<0.05)。AQP3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65.8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90.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AQP3阳性表达率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者,AQP3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总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饰胶蛋白聚糖基因(decorin,DCN)过表达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裸鼠荷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p2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上调人口腔鳞癌细胞(HSC-3)中DCN基因的表达,使用裸鼠作为OSCC疾病模型构建载体,建立OSCC裸鼠荷瘤模型。H-E法确定各组裸鼠荷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过表达后各组裸鼠荷瘤组织中EGFR、C-Myc和p21蛋白的表达差异,RT-qPCR及Western印迹定量检测DCN过表达后各组裸鼠荷瘤组织中EGFR、C-Myc和p21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明确DCN过表达对OSCC裸鼠荷瘤组织中EGFR、C-Myc和p21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OSCC动物疾病模型构建成功。重量分析结果显示,质粒组裸鼠荷瘤组织轻于空载组和未转染组(P<0.05)。IHC结果显示,DCN、EGFR、C-Myc和p21蛋白在各组裸鼠荷瘤组织中均有表达,质粒组中DCN、EGFR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T-q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CN、EGFR、C-Myc和p21在各组裸鼠荷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P<0.05)。结论: 上调DCN可抑制OSCC裸鼠荷瘤的生长。在OSCC裸鼠荷瘤组织中,DCN过表达下调EGFR及C-Myc的表达,上调p21的表达。DCN可能通过以上机制调节OSCC的发生、发展,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PTEN)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66例牙龈癌(高分化31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5例)患者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及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种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中VEGF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VEGF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TEN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VEGF与PTEN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增加和PTEN表达降低可能在牙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Ki-67、磷酸肌醇-3-激酶(PI3K)、Beclin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30例,取所有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处理,并检测Ki-67、PI3K、Beclin1的表达,采用Pearson分析TMSG-1、Ki-67、Pgp1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癌组织中Ki-67、PI3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eclin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Ki-67、PI3K、Beclin1在高分化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口腔鳞癌(P<0.05)。Ki-67、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P<0.05)。Ki-67、PI3K、Beclin1在Ⅰ+Ⅱ期、Ⅲ+Ⅳ期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32),Ki-67与Beclin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5,P=0.02),Beclin1与PI3K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7,P=0.045)。结论:Ki-67、PI3K、Beclin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可能参与口腔鳞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indly、Bub3 mRNA的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株进行培养,siRNA转染干扰Spindly、Bub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ndly和Bub3 mRNA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indly和Bub3 mRNA表达量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indly、Bub3、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且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的Spindly表达水平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的Bub3表达水平也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特异性抑制Spindly和Bub3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治疗口腔鳞癌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4v6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和恶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例正常腮腺组织、25例初发多形性腺瘤、15例第一次复发多形性腺瘤、15例第二次复发多形性腺瘤和13例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D44v6与COX-2的表达,采用SPSS 15.0软件包分析CD44v6与COX-2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和恶化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腮腺组织、初发多形性腺瘤、第一次复发多形性腺瘤、第二次复发多形性腺瘤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44.00%、60.00%、93.37%和100.00%,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3%、40.00%、63.33%、93.37%和100.00%,各组CD44v6和COX-2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腮腺组织中CD44v6和COX-2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初发多形性腺瘤与第一次复发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OX-2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OX-2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第二次复发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以及COX-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第一次复发多形性腺瘤(P<0.05),但2组COX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次复发多形性腺瘤组织与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D44v6和COX-2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4v6和COX-2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多形性腺瘤发生、侵袭、复发和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TSCC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EphA7的表达水平,结合随访数据,分析EphA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参数、总体及无瘤生存期的关系。下调SCC9细胞系EphA7的表达水平,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生存分析。结果 所有TSCC组织中均发现EphA7阳性表达,EphA7高表达与不伴淋巴结转移(P<0.05)、无血管浸润(P<0.05)、致密基质细胞炎症反应(P<0.01)以及女性(P<0.05)密切相关;与EphA7低表达患者相比,EphA7高表达组表现出更长的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P<0.05)。下调EphA7表达的SCC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 EphA7参与肿瘤恶性进程,影响患者预后,有可能作为TSC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YAP、TAZ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保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13例,选取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和TAZ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YAP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49%和61.9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YA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64%、80.33%、82.35%和82.61%,显著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P<0.05);中低分化、临床Ⅲ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85.29%和82.61%,显著高于高分化、临床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P<0.05);YAP蛋白与TAZ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71,P<0.05)。结论: YAP和TAZ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提示Hippo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合并2型糖尿病口腔鳞癌(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T2DM-OSCC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T2DM-OSCC患者(87例)和普通OSCC患者(1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2组肿瘤及癌旁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复发相关(P<0.05)。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显著高于普通OSCC患者(P<0.05)。合并2型糖尿病chemerin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是影响T2DM-O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hemerin在T2DM-OSCC中的表达较普通OSCC高,其高表达提示T2DM-OSCC患者的预后更差。Chemerin有望成为T2DM-OSCC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将CD133+/-细胞从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分离纯化,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CD133+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CD133+/-细胞亚群体外增殖能力以及对顺铂抵抗耐受能力,利用Transwell法检测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无血清培养法(含或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含血清培养法分别培养CD133+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分析CD133+细胞的比例变化。在动物实验模型中验证CD133+和CD133-细胞致瘤能力的差异,最后将移植瘤取出,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CD133-细胞亚群相比,CD133+细胞具备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和顺铂化疗耐受能力(P<0.001)。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更强(P<0.01)。无血清培养法更能维持CD133的比例(P<0.05),无血清培养基是否添加LIF对CD133的比例维持无显著差异(P>0.05)。在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亚群以较少的数量级表现出较强的致瘤能力(P<0.05)。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可较好地维持原代口腔鳞癌细胞干细胞特性,添加LIF对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牵张力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共培养体系成骨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与VECs。应用Flexcell 5000加力系统,分别对BMSCs与VECs共培养组、BMSCs单独培养组和VECs单独培养组施加6%等轴循环牵张力。加力6、12、24和48 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un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半定量检测ALP活性。通过加入VEGF受体抑制剂Tivozanib,观察VEGF的旁分泌作用。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加力6 h时,共培养体系Runx2 mRNA的表达量上调4.3倍(P<0.05);加力48 h时,ALP活性升高1.5倍(P<0.05)。②加力12 h时,共培养体系VEGF mRNA的表达量上调2倍(P<0.05),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增加10倍(P<0.05),BMSCs分泌大量VEGF,而VECs分泌极少量VEGF。③加入Tivozanib后,共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下调90%(P<0.05),ALP活性下调48%(P<0.05);而 BMSCs单独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和ALP活性分别下降30%和18%。结论牵张力促进BMSCs与VECs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成骨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牵张应力诱导BMSCs分泌的VEGF以旁分泌方式由VECs作用于BMSCs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氯喹(chloroquine,CQ)及顺铂(cisplatin,DDP)作用于CAL-27细胞,探讨自噬在口腔癌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增强口腔癌化疗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氯喹及顺铂处理CAL-27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 mg/L氯喹联合顺铂在IC50浓度(5 mg/L)处理后,与单独顺铂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CAL-27细胞的生存率(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自噬在细胞中分布清晰,顺铂组(DDP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氯喹处理组(CQ组)及氯喹与顺铂联合处理组(CQ+DDP组)(P<0.05);氯喹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DDP组和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氯喹和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DDP组和CQ+DDP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出现G1期阻滞,CQ+DDP组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抑制自噬能够提高CAL-27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CAL-27细胞本身的自噬是产生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自噬抑制剂有望成为口腔癌化疗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后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4例)与常规放疗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治疗前、后腮腺摄取指数,治疗后唾液成分、口干、口咽反应症状与分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患者唾液中总蛋白,分泌型IgA,钙、磷浓度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调强放疗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治疗后口干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组出现咽痛与咽下困难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治疗后口咽分度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结论: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对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情况影响较小,对腮腺分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