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江西省高中生发生肢体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部门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5所城市高中高一、高二学生,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婺源县1所农村高中高一、高二学生,共抽取2 6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对肢体暴力行为进行多因素及危险因素累积效应分析.结果 高中生肢体暴力的报告率为10.13%,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6.48%,3.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高中生(OR=1.38)、男生(OR=4.18)、在家中见过互殴(OR=1.38)、受到成年人身体伤害(OR=1.78)、遭遇校园欺凌(OR=2.32)、吸烟(OR=4.77)、饮酒(OR=1.46)、玩电子游戏(OR=2.14)、曾与不良生活习惯者居住(OR=2.15)为发生肢体暴力的危险因素;年级为“高二”为发生肢体暴力的保护因素(OR=0.63,P<0.05).危险因素分别为2,3,≥4个者,与无危险因素相比,发生肢体暴力风险OR值分别为4.73,10.21,27.25(P值均<0.05).结论 吸烟、饮酒、学校为城市高中等因素易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应从多方面入手,重点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减少肢体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暴力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70所初高中学校10 7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美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主要包含人口学信息、自我暴力、躯体暴力和网络暴力等内容.结果 在调查前1年内,20.20%的学生发生了暴力行为.其中12.88%的学生曾发生至少1次的打架行为,8.86%曾在校园内打架.分别有2.40%和5.36%的学生曾遭受至少1次的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5.42%的学生实施过自我暴力行为,且30.09%自我暴力实施者需送医院就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和城市地区是打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1,1.23),而高年级和跟父母一起生活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8,0.81);男生、城市地区和父母婚姻关系异常是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2,1.48,2.04),而高年级、近视和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88,0.71,0.63);男生、城市地区和父母婚姻关系异常是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2,1.35,1.50),而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则是保护因素(OR=0.61);父母关系异常是学生发生自我暴力的危险因素(OR=1.84),而高年级、跟父母一起生活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0,0.87).结论 青少年暴力普遍存在,低年级中学男生、父母婚姻异常家庭的孩子是暴力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受害与施暴情况,为中小学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校园暴力行为问卷”调查杭州市2 423名中小学生。结果87.3%的学生遭受过暴力侵害,49.2%的学生承认曾对他人有过施暴行为。课间、教室里发生暴力行为比较多,男生比女生多,初中生比小学生和高中生多。独生子女、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和睦程度、父母学历、外来学生、职业高中、重点高中等因素对校园暴力存在一定影响。结论中小学校园暴力比较普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9所大学的5 485名大学生进行了一般人口学特征、网络成瘾、生活事件和心理症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2.84%,其中男生为18.85%,女生为7.58%;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事件6个因子得分远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4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422,38.277,28.423,13.479,P值均<0.01);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网络成瘾大学生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生源地、家庭情况、每月生活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敏感、抑郁9个方面(P值均<0.01).结论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网络成瘾大学生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了解恋爱中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大学生恋爱心理咨询及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 采用情感倦怠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恋爱效能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沈阳、杭州等地8所高校的438名正在恋爱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恋爱次数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P<0.05),恋爱次数在4次及以上的大学生低于恋爱次数1~3次的大学生;不同恋爱持续时间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P<0.05),恋爱2~3a的大学生情感倦怠得分最高;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情感倦怠水平低于其他3种依恋类型(F=15.9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恋爱效能中的“乐观坚定”“自卑怀疑”“矛盾化解”维度,依恋的“焦虑”维度均能显著预测情感倦怠,共同解释39.1%的变异量.结论 依恋类型、恋爱效能、恋爱次数、恋爱持续时间是影响大学生情感倦怠的重要因素;恋爱低自我评价是情感倦怠的核心评估维度.  相似文献   

6.
何影  张亚林  王纯  李丽  张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53-1155,1159
目的 探讨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的发生情况,为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选取南京、长沙、湘潭和贵阳等地14所高校33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恋爱、恋爱暴力行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恋爱暴力的特点.结果 3380名大学生中,42.4%有过恋爱经历,10.4%有过性经历.恋爱大学生中精神暴力发生率为65.6%,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6.3%,性胁迫发生率为11.0%,伤害发生率为14.5%.50%以上个体同时经历2种以上形式的暴力,精神暴力、躯体暴力以同时有施暴和受虐经历者最多.女生恋爱躯体暴力施暴多于男生,男生的精神暴力受虐多于女生;男生有更多性胁迫行为,女生更多性胁迫受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中恋爱暴力发生率较高,应当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了解大学生遭受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及由此产生的聚集性其他危险行为,为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 1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结果 遭受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38.7%(1 608人),本科院校学生受暴率为36.4%(931人),高职院校受暴率为42.2%(677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遭受校园暴力行为的大学生,其他8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尝试吸烟、尝试饮酒、动手打架、失眠、自杀相关行为、停止正常活动、离家/校出走都是大学生遭受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遭受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与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性.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或可降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省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3所中学的7 12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等进行信息收集.结果 中学生欺凌报告率为7.80%,被欺凌报告率为18.80%,欺凌—被欺凌报告率为5.10%;初中生欺凌(8.72%)、被欺凌(23.91%)行为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6.73%,1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3,140.17,P值均<0.01).欺凌、被欺凌行为实施方式中,初中生躯体(被)欺凌、语言(被)欺凌、关系(被)欺凌分别为19.9%(22.8%),68.9%(63.7%),11.2%(13.6%);高中生分别为19.7%(18.3%),67.7%(65.1%),12.5%(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长辈体罚、多动注意缺陷等是初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男生是高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男生、县域中学、同伴关系问题等是初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长辈体罚等是高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 江西省初高中学生校园欺凌特征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应从个体、家庭、学校三方面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海省在校大学生饮酒现状,分析影响其饮酒的主要因素,为今后预防和干预大学生不良饮酒行为习惯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式"大学生健康行为问卷"对青海省三所高校1 452名在校大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青海省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率为33.1%,不同民族学生饮酒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5.33,P<0.001);影响大学生饮酒状况的因素有性别、民族、体育锻炼、吸烟、有幸福感、曾感压力和健康状况。结论青海省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较高,应加强大学生饮酒行为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有效控制在校大学生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学生68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485名上网者的调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共48人,占总上网人数的9.9%.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人际关系、网络技能、对网络的态度、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最主要目的、常用的网络服务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网络成瘾者有其自身特点.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了解成都市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现状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开展亲密关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高校有恋爱经历的青年学生1 04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亲密关系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因素.结果 有恋爱经历的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施暴发生率为69.6%,受暴发生率为62.2%.分别有65.4%,64.0%的青年学生曾经施加或遭受过3次以上的亲密关系暴力,52.92%的青年学生既是施暴者又是受暴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女性青年学生,男性青年学生不容易产生亲密关系的施暴行为(OR=0.59),但可能成为亲密关系中的受暴者(OR=1.91);现恋爱0.5年以上(OR--1.70)、同居(OR=2.47)、被同伴欺侮过(OR=1.54)、被父母干涉过者(OR=1.63)与产生施暴行为呈正相关,现恋爱0.5年以上(OR=1.51)、同居者(OR=2.52)也与遭遇暴力行为呈正相关;管理消极情绪的效能感与亲密关系中施暴和受暴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96,0.97)(P值均<0.05).结论 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现象较为普遍,与青年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恋爱关系和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大学生约会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江苏省某高等医科学校1~3年级约800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内精神、躯体和性暴力等约会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1份.处于恋爱期433名学生近6个月内施暴经历阳性报告率为22.2%,其中男生21.3%,女生22.6%.受暴经历阳性报告率为40.0%,其中男生25.0%,女生46.8%.“冷漠/不理睬”是最为常见的约会暴力行为方式,占80.4%.发生原因最多的为“对方冷淡自己”,占24.1%,其次为“看法不同,争论互不相让”,占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城市生源、母亲文化程度高、童年被贬低经历、童年被用物品打、生活压力大、恋爱次数少是遭遇约会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高、爱好看小说、爱好看电影是遭遇约会暴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约会暴力行为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防范约会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了解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0年11-12月,采用卫生部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整群抽取的2 200名广州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8%,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2.6%,5.7%,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医学专业、有时/经常关注健康信息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男大学生、非医学专业、没有关注健康信息学生高,而大二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大一学生低(OR值分别为1.795,4.619,4.131,6.083,0.355,P值均<0.05).结论 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积极学习健康知识,尤其是男大学生,需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了解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高校推广的健康素养提高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赣州市3所高校1 13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赣州市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2%,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为21.91%,7.24%和26.77%.城市生源、医学类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7.6%和7.5%,高于农村生源、非医学类大学生的4.2%和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79,9.22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赣南籍(OR=2.340)、无童年期留守经历(OR=4.219)、独生子女(OR=1.818)、自评健康好(OR=2.765)、父亲学历为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OR值分别为2.457,3.064)、年级为大二、大三和大四及以上(OR值分别为1.641,1.861,2.669)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社会、学校应立足于当地区域和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积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学生性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带来的健康问题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方法选取北京市12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2173名,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经逻辑检错后分析有效问卷。结果大学性交行为报告率为6.9%,男、女生发生初次性交行为年龄均为19岁,但女生初次性交对象年龄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性交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来源于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性交行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发生性交行为;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月平均消费水平、吸烟、对待男性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男/女朋友、边缘性行为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等。结论北京市大学生发生婚前性交行为现状不容乐观,需针对其不良行为和态度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281、2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234、1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230/5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197/5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585/5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220/4234)、63.10%(1010/1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480/3281)、68.55%(1750/2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口腔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并密切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口腔健康状况一直倍受关注,但目前大量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仍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口腔健康~([1-5])。本研究通过调查包头市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保健态度及日常行为习惯,发现其口腔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大学生口腔保护、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有力改善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其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内2所高职、高专大学生1 76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768名大学生中,网络的使用率为88.40%,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84%。学习成绩差、对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在家庭因素中,高经济收入的家庭、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成瘾组大学生在父、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教育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未成瘾组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成瘾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未成瘾组学生,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个人学习生活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等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婺源县某中学l 810名高中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根据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YRBS)翻译成中文再请专家进行修改制定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 810名学生中,发生身体暴力的有267名(14.75%),发生精神暴力的有239名(13.20%),发生性暴力的有78名(4.31%).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间接效应具有负向作用(-0.224),即通过个人行为影响校园暴力行为;个人行为对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直接效果为正向作用(0.731);学校表现对校园暴力既有直接效果(0.226),也有间接效果(0.074);模型中各因素总效应为0.807,较好地解释了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其中个人行为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中个人行为的总效应最高.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李艳兰  皮俊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648-1651
调查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1 0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问题行为报告率为24.5%,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的报告率分别为26.4%,33.6%,12.3%,31.6%.在问题行为报告率中,男生(31.2%)高于女生(20.2%),农村学生(26.8%)高于城镇学生(18.2%)、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学生(31.1%)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24.5%)(x2值分别为15.65,7.79,10.51,P值均<0.01).有问题行为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均低于无问题行为大学生(t值分别为-8.45,-9.7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50)、来自农村家庭(OR=1.52)与问题行为呈正性相关,家庭外支持(OR=0.71)、勇气(OR=0.64)、节制(OR=0.67)与问题行为呈负性相关.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行为,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