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兰进 《中草药》2006,37(11):1707-1710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四妙勇安汤菌质固态发酵条件。方法:以菌丝体生长的速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材粒径、发酵温度、菌质初始含水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四妙勇安汤菌质固态发酵的影响,并确定发酵工艺的具体条件参数。结果:以菌丝布满发酵瓶为终点。最佳发酵条件为药材粒径10目,发酵温度28℃,初始含水量125%,发酵时间15天,接种量10%。结论:所建立的四妙勇安汤方菌质真菌发酵工艺条件,可为四妙勇安汤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研发提供理论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纳豆菌产糖苷酶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纳豆菌产糖苷酶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TLC检测发酵后纳豆中大豆异黄酮变化情况.以酶活力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加水量、接种量、初始pH对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TLC确定使用纳豆菌产的糖苷酶为胞内酶.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36 h,加水量70%,接种量10%,初始pH7.5,酶活力达205 U·mL-1.结论:大豆异黄酮经纳豆菌发酵能由糖苷形式转化为苷元形式,纳豆菌所产的胞内酶转化染料木苷为染料木素的酶活力高于胞外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六神曲固态协同发酵工艺并研究发酵过程中物质动态变化。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与赛氏曲霉为发酵菌种,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接种比例与发酵时间,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发酵温度、湿度及接种量。采用HPLC测定六神曲发酵前后苦杏仁苷及青蒿素含量变化,另对发酵过程中两种菌株数量变化与酶活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赛氏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比例1∶2,时间8 d,温度30℃,湿度85%,接种量10%,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分别达到2.16 mg·min~(-1)·g~(-1)和74.84 mg·min~(-1)·g~(-1);苦杏仁苷在发酵后被分解代谢,青蒿素在协同发酵中被代谢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含量基本不变,并且发现两种菌株数量变化与酶活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协同发酵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六神曲发酵工艺的规范化奠定基础。苦杏仁苷与青蒿素含量均不适合作为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方法 从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个方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 混合菌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接种比例为1∶1.0,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为1∶3.0,发酵时间为4 d,装量为50 ml/1000ml三角瓶.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FPA酶活、CMC酶活、β-G酶活分别:5.29,9.33,49.91 IU/m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2.28~2.47倍、2.39~2.45倍、1.38~2.09倍.结论 混合菌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均高于各种菌单独发酵.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软枣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及比较软枣发酵前后的抗癌效果。方法: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软枣进行固态发酵,以总黄酮含量和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首先对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优选,最终筛选出软枣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采用MTT法,考察软枣发酵前后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效果。结果: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为37℃,软枣与大豆配比为5:3,发酵时间为4天,初始含水量为100%,接种量为15%。软枣发酵后产物的抗癌作用强于发酵前软枣。结论:验证试验表明,筛选的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发酵工艺稳定、可行,发酵后抗癌效果增强,本试验为充分利用此药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2)
目的:探讨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酶解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酶解得率为响应值,运用Box-Behnken设计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酶解优化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6%、酶解时间5.6 h、料液比1∶12(g/m L),在该条件下的酶解得率高达43.89%。结论:该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发酵糖,为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选黄芪女贞子菌质固态发酵条件。方法以菌丝体生长的速度及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材粒径、发酵温度、菌质初始含水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黄芪女贞子菌质固态发酵的影响,并确定发酵工艺的具体条件参数。结果以菌丝布满发酵瓶为终点。最佳发酵条件为药材粒径10目,发酵温度26℃,初始含水量为110%,发酵时间15d,接种量10%。结论该研究为黄芪-女贞子系列产品的二次开发及中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8)
目的:初步探索灵芝属不同菌种漆酶活性与其生长的相关性,筛选出高产漆酶的菌种。方法:利用PDA固体培养基方式,采用ABTS+法和硫酸-苯酚法分别对漆酶活性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有柄树舌前期生长较快,漆酶活性第4天达到最大(1 476.64 U/g),为甜灵芝最大值的11.37倍,综合分析后优势显著;信州灵芝多糖含量较低;灵芝S3生长速度平缓,多糖含量居中。结论:灵芝属不同菌种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与漆酶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有柄树舌可作为漆酶高产的出发菌种。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9)
目的优化黄姜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工艺。方法先优化自然预发酵的温度(45、52、62℃)和时间(12、24、36 h)。再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酶量为影响因素,薯蓣皂苷元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自然预发酵条件为45℃发酵24 h,52℃发酵12 h,62℃发酵36 h;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酶量50 U/g,木聚糖酶酶量100 U/g,果胶酶酶量120 U/g,薯蓣皂苷元得率0.845%,比恒温自然发酵下提高了6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黄姜中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药食两用调血脂中药山楂Crataqgi Fructus、泽泻Alismatis Rhizoma和决明子Cassiae Semen等为培养基组分,以实验室筛选的产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为菌种,对制备既含有传统中药降脂成分又含有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天然降脂中药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探索与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工艺,用TLC和HPLC分析方法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获得的混合发酵制备调血脂中药优化工艺条件为500 mL三角瓶装量100 g固态培养基,接种培养48 h的液态种子10 mL,30℃恒温培养2 d后,打散培养基,第3天加入培养基干基质24%的无菌水,5 d后温度降至25℃继续培养至18 d,洛伐他汀产量可达5.127 mg/g,较优化前提高124.8%。TLC和HPLC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米红曲比较,获得中药红曲发酵产物含有更多有效成分,洛伐他汀产量提高42.27%,但γ-氨基丁酸产量下降17.89%;与未发酵基质比较,中药发酵产物中中药的有效成分熊果酸、2,3-乙酰泽泻醇-B、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提高了232.7%、173.7%、767.6%和888.4%。结论山楂、泽泻和决明子经红曲霉菌固态发酵后,除能显著提高调血脂有效成分的量外,还能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量,获得的调血脂中药发酵工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0,(10)
目的优化发酵乳杆菌发酵人参的工艺,分析发酵前后人参皂苷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人参为发酵基质,发酵乳杆菌为发酵菌株,活菌数为响应值,对发酵时间、人参添加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因素进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采用HPLC法对人参皂苷含有量进行测定,利用T-SOD试剂盒测定发酵前后SOD活性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42 h,人参添加量8.03%,温度28.24℃,接种量2%,乳酸菌活菌数为4.5×10~(13)CFU/mL。发酵后人参皂苷含有量均有一定升高,表明发酵过程存在其转化。人参匀浆SOD活性较发酵前提高了26%。结论益生菌发酵人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薛栋升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1):1614-1617
 目的 N + 注入诱变选育纳豆芽孢杆菌 , 获得溶血栓酶高产菌株,优化发酵工艺。 方法 N+ 注入诱变纳豆芽孢杆菌,在摇瓶中进行发酵工艺优化。 结果 在 N+ 注入剂量为 3.64 × 1015 ions·cm-2 时,正突变率最高,突变株 234 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碳源葡萄糖 , 氮源大豆蛋白胨 , 碳氮比 3 ∶ 1 ( 6% 葡萄糖, 2% 大豆蛋白胨),起始 pH 7, 温度 30 ℃,接种量 8% ,装液量为每 100 mL 为 20 mL 。在最佳发酵工艺下,突变菌株 234 的产酶活性酶活达到 1 380 U·mL-1 。 结论 诱变选育的正突变株性状优良, N+ 注入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最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 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最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最适发酵组合,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 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复方中药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复方中药制剂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控制复方中药发酵过程中的因素(如发酵菌种、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其总峰面积提高率为指标,对发酵前后醇提液进行监控和对比评价,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结果经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以SZ-2为发酵菌种,温度33℃,接种量4%,发酵3.5 d,其总峰面积提高率平均可达31.24%。结论可以用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复方中药制剂发酵进行对比及评价,并通过响应面法明确其最佳发酵工艺,为其发酵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慧颖  王承潇  杨野  杨晓艳  崔秀明  曲媛 《中草药》2018,49(14):3245-325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联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降解三七茎叶总皂苷生成人参皂苷Rg_5的工艺。方法运用微波辅助技术使三七茎叶总皂苷降解生成稀有人参皂苷,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_5含量,以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考察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中各因素对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的影响程度一致,影响次序为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150℃,微波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人参皂苷Rg_5产率为44.76%;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40 W、微波温度153℃和微波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人参皂苷Rg_5产率为43.07%。结论 2种优化工艺方法各具优势,均对从三七茎叶中制备稀有皂苷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物转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始p 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苦丁皂苷E转移率、苦丁皂苷D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生物转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初始p H值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摇床转速120 r/min,苦丁皂苷E转移率55.52%,苦丁皂苷D含有量13.39%,纯度≥95%。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成本低廉,可用于生物转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  相似文献   

19.
罐组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的多指标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回归分析,建立罐组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的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方法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阶段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各优化目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并将罐组逆流提取工艺与其他提取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70%乙醇、8倍药材量溶剂、阶段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与其他提取工艺相比,在保证较高收率的前提下,温度可以降低50%左右,溶剂节省50%~70%,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增大。结论建立了罐组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的多指标综合优化方法,并成功运用于三七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提取,得到三七罐组逆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灵芝生长周期内不同部位基质中物质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基质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初步探究基质中物质量变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熟料袋式栽培灵芝,将灵芝的生长期分为8个阶段,并把基质4等分,研究不同部位基质中总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各部位基质中木质素酶系(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系(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滤纸酶)和酸性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究不同部位基质中物质量变化的机制。结果 在灵芝的生长周期内,不同部位基质中总糖量呈下降趋势;还原糖量在出原基之前呈升高趋势,出原基之后降低;不同部位基质中水溶性蛋白质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基质中氨基酸量在菌丝满袋之前一直降低,菌丝满袋之后到菌蕾期其量升高,并在菌蕾期达到峰值,随后其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部位基质中漆酶活性变化规律呈U字形,其活性在原基时期最低,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营养生长期缓慢升高,菌丝满袋之后其活性下降;不同部位基质中纤维素酶系酶活性和酸性蛋白酶活性总体上呈升高趋势。结论 在灵芝生长周期内,各部位基质中物质量随着灵芝的生长发育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基质中灵芝胞外酶活性能够影响物质的量,即基质中的灵芝胞外酶活性与物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