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广东省青少年睡眠时间、运动情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体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阳江市、清远市3 020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运动等情况,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11.49%,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3.18%,高中生为9.54%;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比例分别为74.83%和94.23%;初中生参加充足(≥3次/周)大强度和小强度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2.61%和29.02%,高中生分别为18.52%和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523,42.06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9.99%,高于睡眠充足的学生(2.4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运动、城乡、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等因素以后,睡眠时间<8 h/d仍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95%CI=1.34~5.75),运动情况与青少年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睡眠不足为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参与运动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流行现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七~十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进行睡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睡眠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35%,其中男生为20.97%,女生为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14,P<0.01).中学生睡眠不足(<8 h/d)报告率为48.11%,男生为42.78%,女生为53.24%(x2=6.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BM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而女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学生BMI关系密切,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促进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和田地区抽取30所中小学校180个班级的7 118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睡眠时间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在校中小学生的超重率为11.14%,肥胖率为5.6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5.46%,7.11%,女生为6.24%,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23,34.51,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03,114.25,P值均<0.01).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1h的学生占14.99%;每天看电视≥2h的占11.90%;睡眠不足学生报告率为92.40%.睡眠不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46%,睡眠充足学生超重检出率为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6倍.结论 睡眠不足是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干预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扬州市初中生睡眠行为现状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青少年健康管理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扬州市区2所初中学校1 589名在校学生,调查并分析睡眠时间、就寝时间、社会时差及睡眠习惯情况。结果 1 589名初中生中,上学期间睡眠不足率为64.38%,就寝过晚率为86.78%,46.51%的学生社会时差≥1 h, 37.44%的学生每天午睡(包括节假日)。社会时差时长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女生[(0.95±0.65)h]高于男生[(0.76±0.59)h](t=6.19)(P值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末就寝时间晚、周末唤醒时间晚及睡眠行为不良与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0,1.14,1.04,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随年级增长睡眠时间减少、就寝时间更晚,周末就寝时间和唤醒时间、不良的睡眠行为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风险独立相关。需指导家长和学校关注青少年睡眠健康,开展青少年睡眠健康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探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8%和5.7%.经x2检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逐渐降低;好片和差片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中片,城市超重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不同动态和静态活动及睡眠状况中仅体育锻炼时间≥1h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1h者,睡眠不足者的超重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人口学因素、动态活动及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睡眠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54倍,男生睡眠不足者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2.429倍(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状况,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杨漾  陈佩杰  吴艳强  彭宁宁  周国耀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50-1352,135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学生的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0%.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每周吃鸡蛋≥7次、上体育课感到累、不喜欢长跑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 CI)分别为2.544(2.307 ~2.805),1.242(1.148~1.345),1.129(1.004 ~1.270),1.252 (1.173 ~1.337),1.185(1.112 ~ 1.26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足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13,95%CI=0.700~0.94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娅  孙艳  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1-312,314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表”,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湖北省3 182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睡眠时间、静态活动调查,并在现场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睡眠时间与静态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7%,其中男生为14.8%,女生为8.5%,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x2=30.49,P<0.05);小学生超重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学生(x2=72.40,P<o.05).调查前的过去7d里,小学生睡眠不足1 003例,占98.9%;中学生睡眠不足1 659例,占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40,P<0.05).小学生各项静态活动平均每天≥2 h的分别为看电视(13.6%)、上网(33.7%),中学生分别为看电视(13.5%)、上网(23.5%),中、小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不足、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均≥2 h的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3%,13.0%和1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网时间长(≥2 h)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上网时间短(<2 h)学生的1.393倍(P<0.05).结论 长时间上网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兰州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市兰化一中和五十一中初一至高三1 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肥胖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兰州市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4.73%,4.13%,肥胖率分别为3.08%,1.54%;标准化后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饮酒、吸烟、睡眠时间不足、每周多次吃鱼(OR值均>1),保护因素有锻炼、充足的睡眠(OR值均<1)。结论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应尽快采取措施,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超重和肥胖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睡眠时间现状及二者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2 605名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3.6%。男生超重肥胖和肥胖检出率(20.8%,6.0%)均高于女生(8.4%,2.1%)(χ2值分别为82.34,25.79,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均以好片区最高(15.8%,5.6%),其次分别为差片区(13.6%,10.3%)和中片区(3.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7,14.62,P值均<0.01)。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48±1.26)h/d,睡眠充足、不足及过量率分别为69.1%,17.6%,13.3%。男生平均睡眠时间[(7.61±1.46) h/d]高于女生[(7.41±1.11)h/d](t=4.00,P<0.01);睡眠不足率(15.6%)低于女生(18.8%),睡眠过量率(16....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宁夏地区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选取9 853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6.0,6.0~6.9,7.0~7.9,≥8.0 h/d的比例分别为13.9%,35.6%,22.3%和28.2%,睡眠不足(<8.0 h/d)的比例为71.8%.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报告睡眠持续时间充足(≥8.0 h/d)的比例逐渐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4%和2.0%,随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x2值分别为82.020,29.301,P值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以睡眠时间≥8.0 h/d为参照组,睡眠时间<6.0 h/d和6.0~ 6.9 h/d对超重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667(1.224~2.270)和1.363(1.046~1.777).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肥胖、超重青少年通气功能与体成分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肥胖、超重和体重正常青少年的通气功能差异,探讨体成分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肥胖、超重筛查标准,对筛选出的肥胖(64人)、超重(56人)和对照(75人)3组青少年进行体成分和通气功能测定.结果3组青少年用力肺活量(FVC)测量值肥胖组>超重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213,P=0.000).单位体重深吸气量(IC)、单位体表面积最大通气量(MVV)均表现为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16,P=0.000;F=9.660,P=0.000).3组青少年小气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超重男生体重及瘦体重含量与通气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肥胖男生腰围、体脂百分比与通气功能呈负相关;肥胖、超重女生体质指数(BMI)与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结论与对照相比,肥胖、超重青少年通气功能有一定影响,小气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超重男生瘦体重对通气功能有正性作用,体脂百分比对肥胖男、女青少年通气功能有负性作用.中心性体脂分布模式对男生通气功能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武汉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及对被欺凌状况的影响,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思路。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3 251名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进行欺凌量表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超重与肥胖情况。结果学生超重率为16.09%(523名),肥胖率为13.69%(445名)。过去的30 d内,732名青少年曾经被欺凌,占22.52%; 101名经常被欺凌,占3.11%。在控制城乡、年龄等因素的情况下,男生超重与肥胖与是否被欺凌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的女生更容易被欺凌(OR值分别为1.78,1.58,P值均<0.05)。结论超重与肥胖状态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可能会提高女生被欺凌的可能性。应采取措施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并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降低欺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5月,上海1 121名中学生被用FibroScan瞬时弹性记录仪完成肝脂肪变程度测定及自行完成青少年睡眠质量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结果 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为9.01%(101/1 121),其中男生8.84%(49/554),女生为9.17%(52/567),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 P>0.05);经校正分层因素影响后,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05%(236/1 121),其中男21.48%(119/554),女20.63%(117/56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 P>0.05)。101名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5.74%, 1 020名非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0.59%,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脂肪肝学生与非脂肪肝学生在主观睡眠质量、时间、效应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了解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MS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区抽取7所中小学共1 242名10~17岁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和血液中MS组分的检测,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组儿童青少年MS组分的水平及异常情况,计算MS患病率.结果 超重和肥胖组儿童青少年的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的WC,SBP,DBP,TG和HDL-C异常检出率均最高,而正常体重组最低(P值均<0.05).广州市10~17岁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为2.9%,其中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检出率分别为1.0%,13.7%和32.4%.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且随BMI增加而增加,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和睡眠质量对青少年欺凌受害和抑郁症状关系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金山区3所初中、3所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抽中学校的每个年级不少于80人,以整班纳入。对1 703名中学生进行欺凌受害、网络成瘾、睡眠质量、抑郁症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14.32%学生曾受到不同形式欺凌,37.46%学生存在抑郁风险,18.67%学生有网络成瘾表现,11.39%存在的睡眠问题。学业成绩和经济状况影响睡眠质量、网络成瘾、抑郁症状、欺凌受害的得分(F值分别为10.44、11.64、17.78、9.14、7.91、4.50、8.53、3.48,P值均小于0.05)。睡眠质量和网络成瘾在欺凌受害和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3条路径组成:欺凌受害->睡眠质量 ->抑郁症状;欺凌受害 ->网络成瘾->抑郁症状;欺凌受害 ->睡眠质量->网络成瘾->抑郁症状。这3条路径的效应值分别占总效应的21.65%、13.59%、3.54%。3条路径的Bootstrap95%CI均不包含0。结论 欺凌受害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还通过网络成瘾和睡眠质量独立中介效应以及睡眠质量-网络成瘾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脑力劳动目标人群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1 500人,使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状况不同(P<0.05);此次调查的脑力劳动人群睡眠问题发生率为27.46%,其睡眠质量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睡眠时间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控制一般人口学特征因素后对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各维度与睡眠质量各因子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后,工作紧张强度和频度每改变一个单位,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064倍和4.623倍。结论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较差,除一般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外,职业紧张会对脑力劳动者的睡眠造成不良影响,且会增加职业人群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应该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