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贺凌云  禹晓彬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97-2198
目的追踪调查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血液传染病检测不合格情况,积极应对血液库存中该献血者原有血液制品,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针对娄底市2008年3月-2010年6月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后实验室ELISA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34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对不同项目分别进行相关确认。结果 34例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ELISA检测不合格的血液经送检后确认为不合格的有7例。结论多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后ELISA检测不合格时,应对血液库存中该献血者原有血液制品进行追加报废,以确保对上次检测可能存在的窗口期漏检情况进行补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9,(5):698-700
目的对云浮地区2013年1月—2018年9月无偿献血者HIV检测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招募、献血者健康征询提供相关依据,降低因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统计云浮地区130 40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认阳性结果的情况,并对HIV确证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LISA初筛抗-HIV阳性反应214例,经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证阳性21例,无偿献血人群中感染率为0. 016%。其中21例确证阳性者中13例为初次献血者,8例为重复献血者。初次献血群体阳性率为0. 013%,重复献血群体(献血次数2次及2次以上)阳性率为0. 02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确证阳性者中男18例,女3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6例。结论本地区2013—2018年HIV阳性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感染者呈低学历、低龄化趋势,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衡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探究血液的安全隐患,为采供血机构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者191 271份血液标本进行ELISA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样本送衡阳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用WB(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试验结果确认。结果 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数220例,初筛阳性率为0.115%,确认阳性数43例,确认阳性率为0.022 5%;HI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5,P<0.01);结论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逐年下降,处于低流行稳定水平,感染主要为男性,具有低龄化趋势。为保证输血安全,政府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特别是青年男性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加强献血者筛查检验和质量保证 ,严防输血传播艾滋病。方法 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确认由省艾滋病检测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结果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检测 15 2 3 92例无偿献血员HIV抗体 ,确认阳性 17例 ,阳性率 0 .0 11%。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仍混杂有HIV感染者 ,要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对血液及血液制品初、复检制度 ,选择优质HIV试剂 ,严格筛查献血人群 ,把好血液质量关 ,确保医疗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姚栋  肖姗  张如胜  欧新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67-1568
目的 对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 分别用第三代和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血液中心送检的333份献血者血液标本(S/CO≥0.6)进行检测,对初筛结果阳性或可疑的标本用HIV抗体确证实验(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根据检测结果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初筛试剂进行比对,评价第四代初筛试剂的应用效果. 结果 利用第四代初筛试剂从333份血液标本中筛检出阳性82例,阳性率为24.6%(82/333),第三代初筛试剂阳性40例,阳性率为12.0%(40/333);利用免疫印迹法从82份第四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18例,从40份第三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7例,第四代HIV试剂初筛的标本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多于第三代HIV初筛试剂. 结论 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HIV早期或近期感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窗口期”,增加HIV的检出率,建议血液中心继续利用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探讨降低血液不合格率的对策.方法 选择2009-2013年浙江省江山市24114名无偿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山市近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1.79%;各年份的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7.23,P>0.05);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17例抗-HIV初筛阳性者有1例确证试验阳性.结论 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抗-TP、HBsAg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献血者中也发现1例HIV确认阳性者,为尽量避免感染性血液采集,应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HIV RNA阳性献血员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I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献血员初次献血标本及追踪采样的标本,采用两次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确证。结果献血者在高危行为约10d后献血,初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均为阳性,随后对该献血员进行了7次追踪随访。在献血第16d后血液标本HIV P24抗原转阳,HIV病毒载量急剧增加;第37d后HIV抗体阳性,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第58d后的标本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该献血员献血时处于HIV感染窗口期。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与HIV抗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与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加强安全输血。[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标本HIV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及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梅毒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检测。[结果145679例献血者中,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0.18%;艾滋病抗体阳性者24例,经山东省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23例为HIV抗体阴性,假阳性率为0.002%,1例为抗-HIV1阳性。[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男女闻无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P〈0.01),街头献血与集体献血的梅毒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献血人群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及感染趋势予以分析,以便于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方法应用两家不同的抗-HIV酶联免疫试剂对四平地区的献血人群展开筛查,对于初筛显示为阳性的标本,应用蛋白印迹法予以确认。结果该地区献血人群总体初筛显示HIV阳性率为0.204%,总体的阳性确认率为0.004%,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的大部分都是男性,占到了80%以上,并且感染人数逐年上升,逐渐表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性感染占到了总感染例数的75%,并且表现出异性传播向同性传播转移的趋势。结论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必须要严格开展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工作,积极提升血液HIV检测水平,并要积极加强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近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05~2009年共460 906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作抗-HIV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抗-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共检出HIV阳性94例,2005~2009年HIV阳性率依次为0.022%、0.027%、0.021%、0.013%、0.021%,平均阳性率为0.020%,男女献血者阳性率分别为0.025%、0.015%(1.94∶1),18~35岁献血者HIV阳性率较高。结论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阳性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采供血工作的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驻马店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8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标本457 261人份,进行HIV抗体筛查。初筛阳性者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分析计HIV阳性、阴性患者临床资料,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57 261人份无偿献血者中,初筛抗HIV阳性898人份,占比0.20%;确证阳性494份,占0.11%;单因素分析中,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与HIV阳性相关,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是无偿献血人群HIV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男性、学历高中及以下、未婚、首次献血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为保证供血安全,对高危献血者应予以重视,加强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探讨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参加无偿献血人员中HIV感染者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合计检测370 22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1例,感染率为8.37/10万。2006~2010年分别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5、2、4和1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例;18~35岁例;无业者11例,干部职员6例,农民工4例,学生3例,服务员3例,医务人员1,不详3例;流动人员占64.52%;性传播占87.10%。[结论]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阳性者呈上升趋势,学生、干部和多次献血者中均检出感染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2014年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地区2009年1月—2014年12月326 856人份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 HIV ELISA检测,将HIV初筛阳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41例,确证阳性率为0.13‰,各年度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801.87,P<0.01)。除婚姻状况及感染途径外,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区域、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等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男性占87.80%,18~25、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分别占41.46%、31.71%,无偿献血人群HIV异性性传播占56.10%,男男同性恋性传播占43.90%。工人和商业/公共服务业人员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1.95%、17.07%,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患者以市区所占比率较高(60.97%),初中/中专学历者占56.10%,首次献血检出HIV阳性者占总检出人数的65.85%。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血站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缩短HIV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阳性状况,为今后献血者的招募方式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资料及血液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结果,按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血型、婚否、献血次数和献血区域等项目分析。结果 献血共148976人份中,总阳性3347人份,(占2.25%),男性(占2.32%),女性(占2.09%),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P<0.05)。年龄段以46~55岁阳性率最高,为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5),以梅毒阳性(1.15%)最高。职业以军人、医务人员、学生及公务员等群体阳性较低(平均1.31%),农民阳性率最高(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1,P<0.05)。学历与阳性关系本科(及以上)阳性最低(1.29%),小学文化阳性最高(4.67%),说明学历与阳性率有明显差异。血型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已婚与未婚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献血次数与阳性关系笫1次献血阳性率4.32%,笫2次献血阳性率1.77%,献血≥3次阳性率0.86%,说明献血次数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88,P<0.05)。抗-HIV初筛阳性202人份,经市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22例,确认阳性率1.48/万。结论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范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尽量做到有高危行为的人在采血前淘汰,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高素质和固定献血队伍,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的阳转情况,探讨及时随访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的必要性。 方法 分析长沙市HIV抗体不确定献血人群的回访及检测信息,了解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的一般情况、依从性、HIV阳转情况及阳转所经历的时间。 结果 2012—2020年长沙市共筛查出81例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对2016—2020年筛查出的31例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进行了回访,不确定献血者的依从率为35.5%,阳转率29.6%。是否进行回访对HIV抗体阳转率并无影响(χ2=0.009,P=0.926);回访的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阳转历时2.0(1.5,9.5)个月,远远低于未回访的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阳转历时19.0(6.0,35.0)个月(Z=-2.334,P=0.018)。 结论 回访有助于及早发现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的感染情况,及时对HIV抗体不确定献血者进行回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宁市1999-2005年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采供血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南宁中心血站1999-2005年献血者血液标本HIV常规筛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7年共筛查献血者血清样本439 202份,南宁中心血站检验科筛查抗-HIV阳性599例,上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HIV阳性55例。HIV感染者中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超过98%,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传播途径以曾经吸毒人员为主。结论:南宁市献血者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检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及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11%,确认阳性率0.009%,年度间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77,P<0.05)。在已确认的23份标本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以19~40岁的青壮年为主,均为性传播,4例为男男同性传播。23例确证阳性者均为抗HIV-1型感染,HIV-1抗体特异带型gp160、gp120、gp41、p66、p24、p17均100%出现;其次是p51和p31,出现率均约为95.65%(22/23);单带p55出现率最低,为43.5%(10/23)。结论 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近2年显著升高,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我们应加强无偿献血、用血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及保密性弃血工作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制定无偿献血招募、检测方案,尽早实施核酸检测,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Blood donors make up the largest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is tested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 antibody. The blood donor population is ideal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uncommon or unrecognized modes of HIV transmiss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ecause persons at known risk for HIV infection are excluded from donating blood. The national HIV surveillance program consists of a centralized computer database of information on all donations at selected American Red Cross blood centers, which together account for about a quarter of the blood supply, and all donations at 20 regional blood centers where seropositive blood donors are interviewed to evaluate their risk factors for HIV infec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ir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es for donation. Trends in HIV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within specific demographic subgroups are determined for first-time and repeat donors. Combining the trends with HIV-risk profile data from seropositive donors provides a rate for HIV seropositive donors with no identified risk. Epidemiologic and behavioral data from seropositive donors will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future donor deferra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