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的病种构成、理论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出入院时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种手术治疗OAG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眼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751、1.771(P>0.05);年龄分别为(39±3)岁、(41±3)岁(P>0.05)。Ex-PRESS组中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较少(P<005)。Ex-PRESS组和小梁组病例的理论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33)d、(4.47±1.67)d(P<005),Ex-PRESS组的理论住院时间较短。Ex-PRESS组和小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8.33%(P<0.05),Ex-PRESS组的并发症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9、0.096(P<0.05),Ex-PRESS组术后视力下降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下降值分别为(22.05±13.20)mmHg(1kPa=7.5mmHg)、(21.11±1358)mmHg,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不仅能够达到小梁切除术相同的早期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术后视力下降及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除适用于单纯POAG外,尤其适用于各种继发性OAG和伴有危险因素POAG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89例(9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B组4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等。结果 A组术后1a眼压为(14.34±3.64)mmHg(1kPa=7.5mmHg),比术前眼压(34.65±6.5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P<0.05)。B组术后1a眼压为(16.26±4.91)mmHg,比术前(35.15±6.27)mmHg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5,P<0.05)。术后1a两组间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A组绝对成功30眼(61.22%),相对成功9眼(18.37%),总成功率79.59%。B组绝对成功27眼(55.10%),相对成功7眼(14.29%),总成功率69.39%。两组间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6,P>0.05)。A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24±0.38)mm较术前(2.04±0.31)mm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B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05±0.36)mm较术前(2.01±0.29)mm亦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术后1个月行房角检查:A组40眼前房角全部开放,9眼残留小于45°的锥状或堤坝状粘连。B组10眼3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19眼2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20眼有小于1个象限的房角粘连。两组视力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构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兔眼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和植管引流手术三种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72只96眼,分别接受全层巩膜咬切术(30只,30眼)、小梁切除术(18只,18眼)和植管引流手术(24只,48眼),观察三种滤过手术术中虹膜周边切除后是否出血,术中是否玻璃体脱出,术后第1天眼压、滤过泡、前房炎症反应和前房积血情况。结果 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中虹膜周边切除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280,P<0.05)。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中玻璃体脱出率分别为100.0%、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12,P<0.05)。三种手术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天眼压分别为(13.48±1.73)mmHg(1kPa=7.5mmHg)和(10.58±3.12)mmHg(全层巩膜咬切术),(10.03±1.03)mmHg和(8.71±4.65)mmHg(小梁切除术),(11.94±1.19)mmHg和(6.96±3.25)mmHg(植管手术);各滤过模型术后第1天降眼压幅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0,P<0.05)。全层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和植管引流手术后第1天滤过泡直径在3mm以上分别为28眼、18眼、4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12);前房炎症反应在1级以上分别为30眼、18眼、2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4,P=0.000);前房积血分别为11眼、3眼、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0,P=0.000)。结论 植管手术模型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滤过泡形成好,眼压控制低,前房炎症反应轻,前房出血发生率低,是三种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最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8例18眼,先给予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于注药1周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并于术后及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 注药后2~7d,16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眼残留少许血管。玻璃体腔注药前眼压为38.0~59.0(48.5±9.5)mm-Hg(1kPa=7.5mmHg),注药后1周眼压为36.5~59.0(47.8±11.3)mmHg,注药前后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随访1a,14例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4例患者眼压出现不同程度升高。青光眼阀植入术前后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光眼阀植入术后视力提高者8例,视力无明显变化者10例。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经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cyclophotocoagulation,ECP)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8月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ECP治疗的19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1d、1周、3周、1个月以及3 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术前用药后眼压为18~60(242±106)mmHg(1kPa=75mmHg),术后眼压为79~220(144±29)mmHg(未用药),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眼(7727%)视力提高、2眼(909%)视力无改变、3眼(1364%)视力下降。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为1~6种(平均4种);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2种(平均1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7167, 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ECP完全成功率为8182%,条件成功率为9091%。术中未见任何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高眼压以及散光所致的屈光不正,高眼压经对症处理后均可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ECP具有安全有效、手术创口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2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3.15±2.47)mmHg(1kPa=7.5mmHg)、(23.94±3.07)mmHg,术后眼压分别为(14.95±1.86)mmHg、(13. 72±2.41)mmHg,2组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P=0.294);2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P=0.062)。2组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2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0、0.924,P=0.199、0.3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36)。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强调术前散瞳检查的重要性,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25眼)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散瞳检查并根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21例(25眼)患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极其相似,但同时有虹膜震颤、发作眼前房深度较对侧眼明显变浅的重要体征。患眼前房深度为(1.17±0.48)mm,对侧眼为(2.5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散瞳后前房深度为(1.53±0.27)mm,与散瞳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查显示16眼(64.0%)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散瞳检查发现有24眼(96.0%)晶状体半脱位,散瞳检查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较UBM高。术后随访3个月~2a,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眼压恢复正常为(17.65±2.79)mmHg(1kPa=7.5mmHg),与术前(48.12±3.15)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62,P<005)。术后6个月,21眼(840%)眼压正常,4眼(16.0%)需加用降眼压药控制,眼压为(22.74±3.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7,P<0.05)。术后2a除1眼因悬吊IOL后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外,再次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余24眼眼压均正常,所有患者眼压为(18.95±3.74)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38,P<0.05)。结论 隐匿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时容易误诊;术前散瞳检查能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的检出率,并能明确悬韧带断裂的部位及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不能完全根治此类青光眼,只有解除晶状体因素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 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Hg(1kPa=7.5mmHg)和(14.62±3.50) mm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Hg和(14.67±3.71)mm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 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Ahmde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Guo W  Song Y  Su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17-420
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20例难治性青光眼施行颞上象限前房到赤道部区域的Ahme d青光眼阀植入术。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例,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7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结果 术后1个月,眼压≤2.8kpa(1kpa=7.5mmHg)者15例,总成功率为75.0%;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行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18眼,分别记录眼压(IOP)、最佳矫正视力(BCVA)、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4mo.结果:术后24mo,15眼取得了绝对成功(未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时IOP<21 mmHg),成功率为88.2%(15/17).术前IOP为36.9±4.8 mmHg,术后12mo为15.4±3.5 mmHg,术后24mo为15.5±3.5 mmHg.术后早期有2例患者(11.1%)由于滤过泡纤维化出现了高眼压.大多数患者最后一次复查时BCVA较术前有提高.2例患者(11.1%)术后出现一过性低眼压.术后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引流器触碰虹膜或引流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羊膜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外伤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的、有效的,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陈洪  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60-1362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12/2013-05我院眼科19例19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手术,观察记录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它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均成功植入。术后第1d 有2眼发生暂时性浅前房,3眼少量前房出血。术后3mo 矫正视力提高9眼(47%),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2.1依6.1mmHg。术后6mo 矫正视力提高11眼(58%),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3.3依6.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9.8依6.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5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难治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患者18例18眼的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mo,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手术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等.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43.83±7.99mmHg,术后1d,1、2wk,1、6、12 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8.72±3.29、11.56±1.86、13.33±2.30、13.67±2.03、14.78±3.64、16.61±7.1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5、15.324、14.761、14.172、12.140、11.412,P均<0.01);术后12 mo时手术成功率为89%,18例患者中有3例视力提高,12例无明显改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为前房出血及术后浅前房,晚期为滤过泡功能不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对视力损伤小,且能稳定控制术后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共40例(40只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16例(观察组),传统小梁切除术2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滤过泡、眼压、前房形成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0只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年.术后第1d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24%,观察组为6.25%(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20只眼压控制在6-21 mm Hg(62.5%),观察组15只眼眼压控制在6-21 mm Hg(87.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62.5%,观察组占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02/2014-08收治行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53例56眼,男39例41眼,女14例15眼,平均年龄52.63±10.58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例26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16例18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青光眼6例6眼以及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6例6眼。观察术后1、12 lo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术后12lo,完全成功率为62%(35眼),部分成功率为14%(8眼),总成功率为77%。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率为85%,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有效率为56%,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100%,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83%。术后1 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8眼(50%),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0眼(18%)。术后12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9眼(34%),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9眼(34%)。术前平均眼压29.58±8.66llHg,术后1lo平均眼压12.75±5.66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例患眼眼压均表现为降低(100%)。术后12lo 眼压为9.8~28.4(平均15.42±4.09)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眼压较术前增高者2眼,眼压不变0眼,眼压降低54眼(96%)。术后1、12lo 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958.22±168.30、1793.99±201.55个/ll2,与术前的2113.47±80.56个/ll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低眼压4眼,暂时性高眼压3眼,引流管阻塞5眼,前房出血3眼。后期并发症有局部隆起的包裹的囊状泡1眼。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1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PPV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另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7 d行全视网膜光凝。分别观察2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wk,1、3、6mo后的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7±5.6mmHg,治疗后1wk,1、3、6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3.4±3.6、15.3±4.2、16.9±5.3、18.7±6.9mmHg,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早期浅前房、引流管阻塞,经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滤过泡瘢痕化8眼,但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2例23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2、3、6mo,1a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a.完全成功率为52%(12眼),部分成功率22%(5眼),总成功率74%.术前平均眼压为40.59±11.11mmHg(1mmHg=0.133kPa),术后1wk,1、2、3、6mo,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12.23±4.03、13.87±4.62、16.52±6.09、18.35 ±7.06、19.65±8.2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3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分别于术后4 ~7d自行吸收;2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密切观察8~10d后眼压>6mmHg;1眼术后1mo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使用激素后于术后37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王怀洲  洪洁  赵博文  桑景荭  王宁利 《眼科》2014,23(4):256-260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效果。设计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方法 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5~10天接受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术后1、2、3天, 1、2、3周,1、3、6、12个月随访。不用药物情况下眼压在21 mmHg以下为完全成功,辅助用降眼压药物下眼压在21 mmHg以下为条件成功。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4.6±17.8)mmHg;术后1、3、6、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2.6±3.5)、(13.8±7.5)、(17.5±6.5)、(22.6±9.5)mmHg。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3.2±1.4)种;术后12个月应用(0.6±0.2)种。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81.3%,条件成功率87.5%。术后浅前房3眼,脉络膜脱离2眼,前房积血2眼,眼压失控(>30 mmHg)2眼。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选择性手术治疗方式。(眼科, 2014, 23: 256-2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的患者23例(23眼),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前眼压为(39.0±4.2)mmHg(1 kPa=7.5 mmHg);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2.8±0.7)mmHg、(15.5±0.9)mmHg、(18.4±1.0)mmHg、(20.6±2.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17眼(73.9%),条件成功1眼(4.3%),总手术成功率78.3%。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3±0.9)种,术后12个月为(0.2±0.5)种。术后浅前房3眼、前房积血1眼、高眼压7眼。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